通用汽车最新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图为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日,美国总统布希参观通用汽车公司最新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Getty Images)

美国的通用汽车上星期在首都华盛顿附近地区宣布了一项计画,计画表示,区内的消费者可以申请一项三个月免费驾驶通用汽车最新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但消费者必须向该公司详细报告该车型在驾驶过程中的情况,包括机械和电力转换的问题。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专题新闻 正体版       列印机版

石油飙涨带动世界变化

国际石油市场的石油价格,突破九十美元一桶的高位,最高接近九十七美元,使得“百元石油”的梦魇即将成为现实。图为二零零七年七月十八日,芝加哥市一家加油站。(Getty Images)

文 ◎ 季达


通用汽车最新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图为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日,美国总统布希参观通用汽车公司最新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Getty Images)

美国的通用汽车上星期在首都华盛顿附近地区宣布了一项计画,计画表示,区内的消费者可以申请一项三个月免费驾驶通用汽车最新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但消费者必须向该公司详细报告该车型在驾驶过程中的情况,包括机械和电力转换的问题。

同一个星期,国际石油市场的石油价格,突破九十美元一桶的高位,最高接近九十七美元,使得“百元石油”的梦魇即将成真。九十年代末,世界各国无不开始大量投资所谓新能源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新的道路。通用汽车的混合动力汽车,只是这种努力开始市场化的一个迹象,真正的影响,估计将在未来十五到二十年间充分显现。

美元贬值加速石油涨价
百元石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学者提出的界限。他认为石油价格必然逐步上升,到每桶一百美元的时候,将对世界经济乃至政治格局产生极大冲击,进而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九十年代初期,经过了波斯湾战争之后,石油仍然是每桶十八美元,因此这个预言被讥讽为杞人忧天,但这个“杞人”的讲法,现在已经成为各国政经领袖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石油涨价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石油交易以美元进行,近两年美元持续贬值,是石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元兑欧元的价格,最近两年下跌了50%,加元和澳元的情况同样如此,以美元报价的黄金价格,两年之内上升了几乎百分之百。因此,这些经济学家认为,石油涨价,等于是美元贬值的一种相对调整。

然而情况并不如此简单。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元作为国际主要贸易和结算货币的地位,虽然屡经弱化,但仍没有其他货币替代,因此美元持续贬值,必然会刺激石油价格持续上升。

事实上,非再生的石油资产逐渐消失的必然过程,已经引起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一九九八年美国公布新能源法案,这个总共一千多页的法案,全面系统地为美国未来的能源政策进行立法,鼓励节能,鼓励新能源开发。

生物燃料迅速发展
二零零四年,国际市场上的玉米价格上涨了60% ,这次涨价促使美国长期被闲置的中西部农田再次获得了重视。玉米,提炼燃料用乙醇的主要原料。美国和巴西,是世界燃料乙醇的主要生产国,目前生产全球70%的燃料乙醇。美国希望能够在十年之内,使国内近两亿辆汽车,使用添加15%到20%乙醇的混合汽油。玉米的涨价,正是燃料乙醇需求大增的反映。


生物柴油的原料更为广泛,从大豆、小麦、玉米到油菜等油料植物,都可以经过化学或者是生物科学工程产生燃料柴油。图为二零零六年九月二十八日,在法国巴黎车展上,用小麦农作物装饰场地,以宣传生物燃料。(法新社)

生物燃料的另一个用途为生物柴油(Biodiesel)。生物柴油的原料更为广泛,从大豆、小麦、玉米到油菜等油料植物,都可以经过化学或者是生物科学工程产生燃料柴油。

目前,美国已经有多家生物柴油生产厂和供应商,生产原料主要以大豆油为主,年生产生物柴油五十万吨以上。由于美国为生物柴油提供零税率的优惠,使得这个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估计二零一二年美国的生物柴油消费量将增加到四百万吨。

欧盟是生物柴油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生物柴油使用量已占成品油市场的5%以上。据欧盟植物油工业联盟(Fedio1)称,二零零六年中期,欧盟生物柴油产量可超过四百万吨。欧洲生物柴油局(EBB)证实,欧盟二零零四年生物柴油产量比二零零三年增长了35%。

中国对生物柴油的发展也极为重视,二零零五年国家专项农林生物质工程开始启动,规划生物柴油在二零一零年的产量为两百万吨/年、二零二零年的产量为一千两百万吨/年。不过,中国生物柴油质量较差,目前只能用于农业机械。

生物燃料被批反人类罪
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都是由植物尤其是粮食作物作为原料,这对中国、日本和印度这些人多地少的国家十分不利。中国政府严令禁止擅自进行生物燃料生产,正是担心威胁到国内粮食安全问题。

全世界目前仍有十三亿人食物短缺,处于饥饿线之下,因此生物燃料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批评。联合国食物权特别报告员齐格勒担心生物燃料将导致更多饥荒。齐格勒上星期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指出,这种考虑不周,匆忙上马用玉米和蔗糖转产生物燃料的做法将会导致灾难。他甚至认为,目前这种把可耕地转产生物燃料的做法是反人类罪行,他呼吁对这种做法实施为期五年的禁令。

今年初联合国能源组织的一份报告说,食品、土地与农业商品的价格将会上涨,这对贫穷地区将带来严重的冲击。而在环保方面,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加速了伐林垦地,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这将破坏生态平衡,可能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虽然面临很多反对,但各国显然已经把生物燃料看成是应付石油短缺和价格高涨的主要方法。华盛顿一位能源专家估计,二十年后,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包括乙醇和生物柴油)可能占据能源市场的20%。

其他新能源可能异军突起
其他的新能源形式也可能出现极大的发展。以太阳能为例,虽然目前家庭太阳能装置仍然昂贵,但联邦和州政府都提供大力协助,相关科技也不断进步。专家估计,在政府大力推动之下,如果太阳能装置需求量能够达到每年二十万套,价格将会降低到一般家庭可以接受的水平。

另外,风力和水利发电的机械体积小型化,可能也会再次受到高度重视。

常温核聚变,被许多科学家称为可能是人类最重要的突破。人类利用核能主要有两种形式,核裂变以及核聚变。目前全球的核电站都属于前者,这种以放射性金属为原料的核能利用方式,在其发电过程以及原料和废料处理上都非常复杂和危险,经常收到环保人士的抨击。

而核聚变过程,是利用重氢原子合并而释放的能量,类似太阳内部的聚变过程。但这种过程通常只在高温和高压下才能进行。目前,世界上大概有数百个科学实验室在进行常温核聚变的试验,据说仅日本一个国家,便在这些实验中投入了一千亿日元,但至今仍未出现突破性的进展。

科技的最新发展,也可能带来能源利用的全面转变,不仅仅是核聚变的突破。比如说基因工程、奈米技术应用等,对常规能源的应用最可能产生震撼性的影响。

基因和奈米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如美国国家可更新实验室(NREL)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建成“工程微藻”,即硅藻类的一种“工程小环藻”。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使“工程微藻”中脂质含量增加到60%以上,户外生产也可增加到40%以上。目前,该实验室正在研究选择合适的分子载体,使ACC基因在细菌、酵母和植物中充分表达,还进一步将修饰的ACC基因引入微藻中以获得更高效表达。利用“工程微藻”生产柴油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其优越性在于:微藻生产能力高、用海水作为天然培养基可节约农业资源;比陆生植物单产油脂高出几十倍;生产的生物柴油不含硫,燃烧时不排放有毒害气体,排入环境中也可被微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发展富含油质的微藻或者“工程微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一大趋势。

这个实验的巨大意义在于,人类可以利用海水养殖富脂微藻来生产生物柴油,而且也提示人类,基因改造工程也可能使得某些富脂植物适应于高寒和干旱地区,这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意义巨大。

能源决定霸权转移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能源利用的发展。早期人类使用的能源只是人力和畜力,因此农田和草场是人类争夺的主要资源。中国西汉时期对匈奴的百年战争,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是取得甘肃河西走廊的战役。因为那里是匈奴控制区内唯一粮食产区,失去了河西走廊,匈奴从此衰落。所以,“使我妇女无颜色”的不是胭脂山,而是粮草。

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煤炭成为主要能源来源,使得世界霸权中心转移到英国。开始,能源的使用转变为石油能源的利用,直接促成了美国霸权的崛起。因此,丹尼尔.尤金所著的《石油世纪》,实际上是描述美国霸权世纪的过程。

人类战争的原因多种多样,却基本都可以归纳成为不同类型的能源战争。石油价格持续高涨到当代人类忍受的极限,必然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促使新能源形式的出现,并且进一步改变人类现有的生活方式。新的霸权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变化很可能伴随着旧体制的解构,带来更多的混乱和冲突,但却是人类走向新世纪的必然过程。X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近视治疗面面观 --近视 华人社会的严重文明病(第44期) ---2007/11/08刊
  • 近视理论与矫正的误区(第44期) ---2007/11/08刊
  • 注意幼儿的读写姿势(第44期) ---2007/11/08刊
  • 中医疗法--中医会不会治近视?(第44期) ---2007/11/08刊
  • 对儿童近视 古今看法与治疗(第44期) ---2007/11/08刊
  • 中医耳穴疗法治近视(第44期) ---2007/11/08刊
  • 西医疗法--近视的保守治疗(第44期) ---2007/11/08刊
  • 近视的手术治疗(第44期) ---2007/11/08刊
  • 治疗近视的简单妙方(第44期) ---2007/11/08刊
  • 相关文章
  • 新能源和未来(第44期) ---2007/11/08刊
  • 浅析中国古代科学(第44期) ---2007/11/08刊
  • 从飞行安全谈科技与文化冲突(第36期) ---2007/09/13刊
  • 酒精燃料对全球食品供应的影响(第27期) ---2007/07/12刊
  • 当中国人的情 邂逅法国人的理(第26期) ---2007/07/05刊
  • 太阳能电池技术 效率上突破(第16期) ---2007/04/26刊
  • 千年前中国人利用石油制墨(第14期) ---2007/04/12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