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七年十月,短短一星期之内,港元汇率两度升至7.75的强制兑换上限,结果造成金融管理局不得不大量买入十亿美元,卖出港元。这是近年来罕见的港府出手救市行动,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否面临决堤之险?

今年六月,香港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接受访问时,曾透露二零零二年,港元受到冲击时,当时的财政司长梁锦松及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曾经与他研究过是否放弃联汇。
随后,梁锦松接受电台采访时证实了有关说法:“当时你要选,一是(放弃)联系汇率,二是灭财赤,不可以两个都不做,一定要做点事。”他并详述了一旦放弃后的步骤。

梁锦松的发言引起轩然大波,立法会议员质疑他们泄密。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香港联系汇率的冲击波

有二十四年历史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如同一道堤岸正经受着资本洪水的拍打。香港金融管理局十月三十一日五次干预汇市,先后沽出逾七十八亿港元,买入美元。(Getty Images)

文 ◎ 梁珍

零七年十月,短短一星期之内,港元汇率两度升至7.75的强制兑换上限,结果造成金融管理局不得不大量买入十亿美元,卖出港元。这是近年来罕见的港府出手救市行动,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否面临决堤之险?

今年六月,香港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接受访问时,曾透露二零零二年,港元受到冲击时,当时的财政司长梁锦松及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曾经与他研究过是否放弃联汇。
随后,梁锦松接受电台采访时证实了有关说法:“当时你要选,一是(放弃)联系汇率,二是灭财赤,不可以两个都不做,一定要做点事。”他并详述了一旦放弃后的步骤。

梁锦松的发言引起轩然大波,立法会议员质疑他们泄密。前财政司司长唐英年立即以书信告诫梁锦松,请他不要再就此事公开发言。随后梁锦松出席公开活动时就不再评论有关议题。

两位前高官的回答,首先揭穿了内幕,证明联系汇率不是一块铁板。实际上,政府也有考虑过是否脱手,而另一方面,也说明联系汇率的讨论在香港仍属禁区,触碰不得。

人民币升值冲击香港联系汇率
二零零二年,香港面临国内通胀及政府连年财赤,中银旗下的中银国际,在当年九月曾发表报告指出联汇阻碍香港经济成长,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一年期美电溢价一度显著抽高。当时访港的中共前总理朱镕基力撑联汇制度,狠批报告失当。中银国际研究部董事总经理何绰越因此黯然离去。

然而五年后,外国通讯社在今年六月十四日引述中银香港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大陆及香港两地经济关系进一步强化,港元汇率机制现时已隐含人民币因素。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热钱的冲击削弱利率套利功能,香港与美国的利率走势已长期偏离;另外,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港元已成为了人民币的资产代替品,人民币因素已渗入了港元价值。香港特区政府有必要及早检讨联系汇率制度,以便如实反映人民币因素在港元的影响。

虽然后来中银强调,报告只供公司同事及客户参阅,并不是作为公开发表用。发言人同时强调,报告纯属研究员的个人观点,为学术探讨,并非政策建议,亦不代表银行立场。
但处于政治敏感地带的中银绝不会空穴来风,也不会忘记当年被整肃的命运,有分析人士指出,中银此篇报告是在暗示港府有可能要放弃联系汇率,在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情况下,港府可能要先做出牺牲。

港府主动入市 联汇再受考验
随着港元兑美元汇率走强,并在今年十月下旬两周内逼近金管局设定的强方兑换保证,金管局不得不出手压制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再度受到考验。

报导指出,香港金融管理局为了将美元兑港元汇率维持在7.75至7.85港元这一浮动区间内,十月三十一日五次干预汇市,先后沽出逾七十八亿港元,买入美元。金管局二零零五年五月确定现行汇率浮动区间后一周曾干预过汇市,而目前则是该部门自零五年以来首次被迫采取类似行动。但这可能不会是最后一次。

《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香港汇率制恐遇决堤之险〉,称这道已有二十四年历史的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堤岸正经受着资本洪水的拍打,香港发现自身正处于美国经济疲软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交汇点。而矛盾就体现在联系汇率的浮动区间上。由于采用联系汇率,加之美元的长期贬值,港元兑欧元汇率在过去两年中下跌近20%。然而受中国股市飙升的影响,最近几周港元一直在向浮动区间的强方兑换保证逼近,并有突破的势头,而这正是金管局要尽力避免的事情。

市场流传港府正游说北京支持改变联系汇率制度的消息,虽然金管局主席任志刚明确否认,取消联系汇率不过是交易员和投资者的猜测。但摩根大通的外汇分析师克劳迪奥.派伦表示,期货价格走势显示,市场认为香港在未来三个月修正这一浮动区间的可能性是57%。
中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十一月三日对港股直通车的谈话,香港财经人士解读为是和国际炒家的一场拼杀,为香港稳定联系汇率制度隔洋发功,此举既可为港股降温,亦可免大陆人在港股高位下来大举入货接火棒。

联系汇率会出现调整?
然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定绝不是靠领导人的讲话来稳定的,未来冲击港元汇率,逼迫港元升值的战争仍将继续。分析指出,联系汇率不脱钩的结果是游资继续涌入,最后是塑造一个超大的泡沫,股市楼市被狂炒。

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副教授曾渊沧曾经提出一个中间着墨的平衡方法,是扩大目前的浮动上下限,由7.75至7.85改为6.8至8.8,让港元汇率追上人民币汇率,可以改善通胀的压力,以应付美元的波动。但他认为,在国际游资的追杀下,港府不会放弃联系汇率,因为这会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波动,联系汇率的调整应该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悄悄改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不会爆破的泡沫。若联系汇率出现重大调整,则将为诸多分析师预期中的港元与人民币挂钩铺平道路。果真如此的话,香港经济就将与大陆进一步靠拢。◇

小档案:联系汇率制度
● 八十年代初,香港出现前途问题,加上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一九八三年九月,香港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香港政府于当年十月十五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再与美元挂钩,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此后稳定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

● 香港金融管理局在二零零五年五月十八日推出三项优化措施,改进港元联汇制度,使港元利率更加贴近同期美元利率:在1美元兑7.75港元水平设立强方兑换保证;将弱方兑换保证由7.8移至7.85;在强方及弱方兑换保证水平之间,金管局可以进行符合货币发行局制度原则的市场操作。当时美元疲弱,市场憧憬人民币升值,资金不断流入香港。

历史上三次冲击波
● 九十年代初期,美国经济衰退,大幅减息,港元利率也大幅下降,结果出现了大幅通货膨胀,巨额的外资热钱流入,挑战联系汇率,港英政府决定不脱钩,打算以真正的负利率来赶走银行里的资金,这一招果然有效,外资快速撤出。

● 九八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港元曾受到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大手买卖而造成汇价大幅波动,其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投放资金稳定汇价,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纪豪赌”,港府吃进五百亿便宜港元,令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才可继续维持。

● 零七年十月,短短一星期之内,港元汇率两度升至7.75的强制兑换上限,结果金融管理局不得不大量买入十亿美元,卖出港元。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47/3945g.htm(新纪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