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訟長達十一個月、在台灣南部引起軒然大波的高雄市長選舉官司,在十一月十六日下午四時,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二審宣判定讞,現任市長陳菊當選有效,法官維持一審判決,駁回國民黨候選人黃俊英的選舉無效之訴;同時,駁回一審判決勝訴的「當選無效之訴」,亦即高雄市長不必再進行補選或重選。

這場官司起因於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八日深夜十一時多,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菊在高雄市長選舉投票前八小時召開記者會,指控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黃俊英指使「走路工」進行賄選,黃俊英陣營措手不及回應。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焦點新聞 簡體版       列印機版

高雄市長選舉官司陳菊勝出 國民黨反而暗自高興

高雄市長選舉官司判決陳菊勝訴,陳菊率團隊十六日在市府廣場向支持者發表談話,她肯定司法判決結果符合人民對選舉結果的期待,允諾要嚴格要求團隊,打造高雄市為溫暖、幸福的城市。(中央社)

文 ◎ 張一靜

纏訟長達十一個月、在台灣南部引起軒然大波的高雄市長選舉官司,在十一月十六日下午四時,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二審宣判定讞,現任市長陳菊當選有效,法官維持一審判決,駁回國民黨候選人黃俊英的選舉無效之訴;同時,駁回一審判決勝訴的「當選無效之訴」,亦即高雄市長不必再進行補選或重選。

這場官司起因於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八日深夜十一時多,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菊在高雄市長選舉投票前八小時召開記者會,指控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黃俊英指使「走路工」進行賄選,黃俊英陣營措手不及回應。

隔天選舉投票日,此事又透過台灣總統陳水扁、當時民進黨主席游錫堃等人向媒體提及。

開票結果顯示,黃俊英以1,114票的微小差距落敗,黃俊英認為遭到對手謠言所害,質疑選務不公,因而提起選舉訴訟,告選委會選舉無效、陳菊當選無效。

高雄地方法院在今年六月十五日進行一審宣判,判決「選舉無效不成立,當選無效成立」,黃俊英勝訴,同時指出陳菊對黃俊英涉嫌賄選的指控與事實不盡相符。此外,陳菊陣營在選舉活動禁止宣傳時間突襲,導致黃俊英無法為自己辯證,這是一場「極度不公平的選舉」。

法院還引用《選罷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項第二款:「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方法,妨害他人競選,自由行使投票權,或執行職務」,裁定陳菊當選無效。陳菊不滿一審判決結果,因此提起上當選無效之訴的終審是在二審法院,二審宣判決定陳菊的去留。陳菊若是敗訴定讞,高雄市長將進行重新補選。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黃俊英、馬英九及高雄市議長莊啟旺,記者會中手拉手要化悲憤為力量。(李曜宇/攝影)

最後二審判決結果出爐,法院改判,認定選前最後階段賄選的指控,雖不可取,但並未構成影響選情的非法手段,陳菊當選有效。至於選舉無效官司,經冗長驗票發現錯誤率僅萬分之三,不影響選舉結果,自為有效的一次選舉。

對於判決的大逆轉,陳菊發表感言時表示:「希望將來高雄市政推動,不論支持或不支持我的民眾,市政都要繼續推動,將來一定會顧及全體市民的利益,來建設高雄市的目標。」

黃俊英對判決結果表示「非常遺憾與失望」,但強調「對民主不死心,要用選票來討回公道」。黃俊英說,審判結果證明走路工事件與他無關,是選舉惡招。他將繼續追求公理與正義,化悲憤為力量,用選票在明年的立委與總統選舉中,找回公道。他並表示,接受敗訴的判決,未來將做一名政治志工。

相較黃俊英的悲憤與不滿,媒體透露,國民黨高層其實暗自高興,認為這個結果有助於泛藍陣營明年的總統大選選情。   

《中國時報》分析,國民黨高層認為,學者型的黃俊英,敗選關鍵在於個人魅力不足。二審若判黃俊英勝訴,國民黨沒有理由不推黃俊英再度出馬討回公道,但民進黨勢必操作悲情牌,加上南台灣綠營先天選票結構上的優勢,「萬一原先只輸一千多票,補選後拉大差距,反而輸了五千多票,怎麼辦?」

分析中說,國民黨選戰整體評估不是只看高雄市長補選,最重要的還是立委以及總統大選,因此黃俊英官司敗訴,無形中反而替國民黨原先的憂慮解套,「司法無法還給國民黨公道,期待在立委、總統大選時還給國民黨一個公道」,才是國民黨高層內心的真實盤算。

《聯合報》的分析也持相同看法。藍營決策高層早就針對高市長官司多次沙盤推演,包括官司勝負造成衝擊、後續對立委與總統選舉的影響等,藍營擬定策略就是「化悲憤為力量,累積下次勝選的能量」、「可以輸現在,不能輸未來」,說穿了就是順著這個宣判結果,成全大局。

高雄市長選舉官司塵埃落定,高雄市民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一位航商表示,高雄市長選舉官司的紛爭,正顯示國內目前是以選舉、政治掛帥,難以拚經濟,他期待高雄市經歷這場陣痛後,大家痛定思痛,市府團隊也要以拚經濟、照顧民眾生活為要務。

高雄港的全球貨櫃港排名滑落,高雄很多大學畢業生因在地就業機會少而外流,這名航商認為,高雄市目前最重要的是振興經濟,吸引外資和航商進駐,加強高雄港的貨運量及擴大就業機會,並多一點經濟、少一點政治。◇

所在期數封面故事
  • 傳統文化復萌 探中國民間去共化現象(第46期) ---2007/11/22刊
  • 漢字統於正體(第46期) ---2007/11/22刊
  • 「漢服熱」延燒大江南北(第46期) ---2007/11/22刊
  • 傳統禮儀興起 催動雅正新風(第46期) ---2007/11/22刊
  • 中醫「保衛戰」折射民間文化認同(第46期) ---2007/11/22刊
  • 中國大陸私塾悄然盛行(第46期) ---2007/11/22刊
  • 官民都信教 「無神論」式微(第46期) ---2007/11/22刊
  • 相關文章
  • 傳統文化復萌 探中國民間去共化現象(第46期) ---2007/11/22刊
  • 中共不應懼怕台灣民主(第45期) ---2007/11/15刊
  • 2006/2007全球「人文紀元」年度攝影比賽獲獎作品系列八(第43期) ---2007/11/01刊
  • 強盜、流氓、自由人的自由(第41期) ---2007/10/18刊
  • 台民進黨推動正名 國民黨批勞民傷財(第7期) ---2007/02/15刊
  • 馬英九藍綠和解主張引反響 扁表歡迎(第2期) ---2007/01/11刊
  • 新一期受歡迎文章
    推薦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