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稳定”是中共官员最新发明的词语。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就是前段时间颇惹人注目的〈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的作者,最近在北京说中国的政治改革要“动态稳定”。如果把这个相当费解的用语换成大白话,其实就是渐进改革和“小步走不停步”的意思,而“稳定”则是“动态”的前提。

八十年代中国改革之初,便有渐进改革和跃进改革的争论。跃进改革也被人称为“休克疗法”,主张采取一次性到位的改革方法,而渐进改革则是一步一步改变,最后达到最终目标。休克疗法最为人诟病的例子,是前苏联解体之后的改革,使得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困难了七、八年时间才缓过来。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则使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渐进改革路子走对了。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锋笔天下 正体版       列印机版

动态稳定和土改
文 ◎ 臧山

“动态稳定”是中共官员最新发明的词语。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就是前段时间颇惹人注目的〈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的作者,最近在北京说中国的政治改革要“动态稳定”。如果把这个相当费解的用语换成大白话,其实就是渐进改革和“小步走不停步”的意思,而“稳定”则是“动态”的前提。

八十年代中国改革之初,便有渐进改革和跃进改革的争论。跃进改革也被人称为“休克疗法”,主张采取一次性到位的改革方法,而渐进改革则是一步一步改变,最后达到最终目标。休克疗法最为人诟病的例子,是前苏联解体之后的改革,使得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困难了七、八年时间才缓过来。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则使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渐进改革路子走对了。

中国走的是经济改革先行的道路,然后才是(按照一些人的说法)政治上的变革,而前苏联却是先改革政治体制,随后才进行经济手术。中国的经济改革,造就了一大批既得利益阶层,这批利益阶层获得的利益,主要不是获益于市场经济的体制,而是获益于政治权力。因此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自然不愿意出让手中的权力,因此中国式的经济改革反而成为政治改革的阻碍,这是所有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的问题。

有人把这比喻成为切狗尾巴,一次切一点倒不如一次完成,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但问题的关键是,不论长痛还是短痛,狗都不愿意自己切尾巴,因为它不觉得这个尾巴有甚么丑陋。把握权力的中共及既得利益同盟军不愿意继续政治体制的改革,他们也不认为有必要进行大的政治体制改革。但是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他们又不能公开明白地反对民主和自由这样的概念,因此各种偷换概念的手段就会纷纷出笼,这也是中共惯常使用的手法。

黑龙江和陕西渭河下游沿岸的农民,宣布废除土地的“集体所有制”,要收回自己的“土地所有权”,不承认村干部有权力代表农民出让他们的土地,并且干脆罢免了当地的村干部。陕西黄河三门峡水库库区返乡的农民还认为,政府的措施“无法保障农民的利益”,所以他们要拿回自己的土地,因为“那是老子的地,谁要拿走,老子就要拚命。”

中国的所谓改革实际上是自下而上的改革。七十年代末安徽和四川农民自发进行“三自一包”,开始了中国改革的第一步。中国经济改革目前又到了一个非常难以通过的瓶颈,其中一个无法跨越症结是无法解决农村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中国农民再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然而这个方案却必须通过某种政治制度上的安排,才能真正落实。据说两地农民的做法在中国引起了很多回响,一些地区的农民因此前往当地“取经”。

胡温现在面临的处境和七十年代末邓小平面临的处境相当类似。是继续高唱“形势大好”走以前的老路,还是改弦更张,下决心进行更为彻底的改革?其实答案不在采取何种策略更好,而在于是否有魄力和决心。◇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陈太和叶太的“世纪之战”(第50期) ---2007/12/20刊
  • 香港公务员队伍受北风吹袭(第50期) ---2007/12/20刊
  • 相关文章
  • 解读中国经济政策(第50期) ---2007/12/20刊
  • 解体中共新势态 中国过渡政府将成立(第49期) ---2007/12/13刊
  • 港选举进入黑暗时代港民主派何去何从(第48期) ---2007/12/06刊
  • 德州阿拉莫的谅解和北京奥运的难解(第46期) ---2007/11/22刊
  • 强盗、流氓、自由人的自由(第41期) ---2007/10/18刊
  • 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奇观(第34期) ---2007/08/30刊
  • 黑龙江失地农民:不要奥运要人权(第30期) ---2007/08/02刊
  • 涂错漆的乔治亚房子和乱开药的陕西医生(第9期) ---2007/03/08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