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表示,面對這次可說是民進黨創黨以來最大的挫敗,他真的感到非常抱歉與慚愧,他身為主席責無旁貸,必須嚴肅面對、勇於承擔、謙卑反省,願意也應該負起全部責任。他正式宣佈辭去黨主席,以示負責。而政黨得票率方面,民進黨獲36.9%的支持與期許,他非常感動;同時勉勵大家,面對接下來更大挑戰,不要懷憂喪志,應該好好檢討調整腳步,重新出發,輸掉立委不要輸掉台灣。

陳水扁辭任後,由謝長廷接任黨主席。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專題新聞 簡體版       列印機版

各界解讀台灣立委選舉
總統選舉兩黨都有機會

一月十二日,台灣總統陳水扁(左二)立委選舉開票失利後,他指出,他身為主席責無旁貸,必須嚴肅面對、勇於承擔、謙卑反省,願意也應該負起全部責任,他宣布正式辭去黨主席,以示負責。圖左至右為:行政院長張俊雄、民進黨總統、副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及蘇貞昌。(法新社)

文 ◎ 林珊如、楊月暖、田園

陳水扁表示,面對這次可說是民進黨創黨以來最大的挫敗,他真的感到非常抱歉與慚愧,他身為主席責無旁貸,必須嚴肅面對、勇於承擔、謙卑反省,願意也應該負起全部責任。他正式宣佈辭去黨主席,以示負責。而政黨得票率方面,民進黨獲36.9%的支持與期許,他非常感動;同時勉勵大家,面對接下來更大挑戰,不要懷憂喪志,應該好好檢討調整腳步,重新出發,輸掉立委不要輸掉台灣。

陳水扁辭任後,由謝長廷接任黨主席。陳水扁表示,有關總統選舉,他會關心、提供協助,但是,不會站在第一線,將由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來主導未來的選戰走向。

謝長廷接任黨主席 大選背水一戰

對於國民黨在立委選舉中勝出後,謝長廷表示,如果在總統大選中失敗的話,他將從此退出政壇。謝長廷並表示,民進黨在這次立委選舉中只獲得了二十七個席次,面對接下來的總統大選,民進黨就像二十多年前創黨時一樣,一無所有。因此,除了團結、背水一戰之外別無選擇。

謝長廷表示,他將展現勇於承擔、敢於開創的態度,未來的選務和黨務將合而為一,儘量單純化,黨務人事年輕化,不會有太大的變動。至於所有的選舉、政策、路線,今後都將由他百分之百地負責。他還表示,未來將在不犧牲台灣地位、主權及尊嚴的前提下,和中國方面協商並和平相處,他強調,這就是未來必需要走的路。

謝長廷日前表示,未來國會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情況下,由他擔任總統才能扮演好平衡、守護台灣的角色。他還提出釋出行政權、消極行使總統職權等構想。

馬英九:不一黨獨霸才是關鍵

另一方面,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則表示,不便揣測謝長廷談話的動機。不過,他指出,台灣政府的體制是雙首長制,在憲法當中規定得非常清楚,如果他當選總統,就會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行使職權,沒有所謂的消極或是積極的做法。

馬英九指出,國民黨對藍綠的和解共生,會有一些具體做法,到時會對外界公佈。他說,一黨獨大本身不是錯誤或是罪惡,關鍵是不要一黨獨霸,這點非常重要,同時要知所分際。他說,不要濫權、擴權,這才是關鍵。

馬英九於十二日晚勝選記者會上表示,國民黨將戒慎恐懼地接受選民的付託,「我們要更謙虛、更低調。不但要尊重少數,更要容忍歧見。」

馬英九在十六日新台灣人基金會研討會中強調,不統、不獨、不武的新三不政策將是他兩岸政 策的主軸。他參選總統就是要振興台灣的經濟、充裕民生、掃除貪污、促進兩岸和平。

他還強調,他提出的新三不兩岸政策,應該能獲得台灣多數民意的認同,也會得到中國大陸和國際社會的正面回應。

有與會人士提問,過去國民黨採取務實外交政策,仍然面對了中國大陸打壓的問題。馬英九表示,他相信能讓中國方面理解,接受新三不政策將符合各方的利益。

外電:選舉後,台灣下一步呢?

《國際先鋒論壇報》專欄作家菲利浦.鮑林(Philip Bowring)十四日撰文指出,國民黨的勝選有太多因素可以解讀。外國媒體注意的自然是選舉結果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不過,台灣選民拒絕民進黨並不只是考慮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雖然立委大選結果有利於國民黨,但對於馬英九與民進黨謝長廷對決的總統大選結果,仍然很難預測,將是一場勢均力敵的硬戰。例如,如果投票率從這次選舉的58%提高到二零零四年總統大選的將近80%,對民進黨是有利的。

鮑林指出,有一種看法是,陳水扁政府不顧經濟問題導致經濟表現不佳。事實上,這只答對了一半。台灣經濟近年一直以4%至5%之間的比率在成長,對於已經高度開發和低人口成長的國家是個不壞的表現。當然,如果政府更認真的話,可以成長更快。

這次立法委員選舉,選民教訓民進黨之後,現在得決定要不要給予謝長廷權力。也要考慮一個民進黨總統和國民黨占四分之三席次的國會是否是最佳制衡,還是要一個一黨控制的行政院和立法院,以獲得有效率又和諧的政府。過去八年,民進黨總統和國民黨控制的立法院爭吵不斷,而且沒有作為。

鮑林認為,即使在國民黨統治之下,兩岸關係的進展也不可能快速改變,因為北京要求,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才能讓人民和資金自由移動。

另一重要考量是立法院席次減少,以前有二百二十五席的立法院,現在大幅度縮水,是否將來立法院運作比較不受商業利益影響,以往一些企業立委不務正業。

鮑林指出,在台灣的電子科技持續領先全球的情況下,與保護主義勢力有密切關係的國民黨,是否有意願開放處於弱勢的國內經濟,也有待觀察。不論誰主政,商業和鮮明的民主體制,是台灣不願屈服中共政權的最佳防禦。對於多數台灣人而言,中共是外國,就像英國對於美國人一樣。

未來總統選舉仍有待觀察

《華盛頓郵報》十四日報導,分析師發現,國民黨星期六輕鬆取勝的大部份選區取決於道路和灌溉計畫等這類地方利益議題。此外,參加投票的選民不到60%,總統大選將有更多選民投票,包括支持陳總統的選民。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十四日報導,雖然國民黨在星期六的立委選舉大勝,但將其視為三月總統大選的結果還太早。總統大選的投票率向來比較高,而且聚焦於台灣的主權,而這兩個因素都有利於民進黨。「總統大選不是候選人或黨派的選舉」,一名國民黨內部人士表示。「它是國家認同的選擇:你認為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

穿著拖鞋走出投票所的潘正侯(Pan Cheng-ho,音譯)表示,他還是比較傾向民進黨,不過他投給一個國民黨候選人,「因為他對該區比較好」。

這樣的地方性考量,對經濟表現的不滿,以及新選區制都足以解釋星期六的結果。


香港各中外媒體一月十三日都以頭版或專版刊登台灣立委選舉新聞,顯示媒體對這場被視為三月總統大選溫度計的立委選戰十分關注。(中央社)

中共仍繼續打壓台灣

《金融時報》十三日報導,不能高估國民黨的勝利。新選區制下的國會席次分配誇大了國民黨的表現。51%的國民黨選票卻贏得將近四分之三的席次。陳水扁和民進黨仍然代表台灣社會的強烈主流意見,即使是馬英九也必須注意。

簡而言之,這次的選舉結果並沒有解決台灣現存的矛盾。

北京還會繼續施以強大的軍事、外交和經濟壓力,以迫使台灣納入共產黨統治的中國,而且會繼續打擊美國為了台灣利益而進行干預的企圖。台灣人雖然渴望兩岸能合作以取得經濟利益,但如果感到他們的自由(包括上周末這樣強力表態的投票自由)受到威脅時,將會抗拒中共的糖衣毒藥。◇
 

所在期數封面故事
  • 珠三角企業面臨的困境(第55期) ---2008/01/24刊
  • 廣東珠三角企業遷移關閉潮(第55期) ---2008/01/24刊
  • 導致企業外遷五大因素(第55期) ---2008/01/24刊
  • 珠江三角洲經濟轉型的困境(第55期) ---2008/01/24刊
  • 相關文章
  • 從《勞動合同法》新制上路——看中共的盤算 (3)(第54期) ---2008/01/17刊
  • 中國經濟大跌價(第54期) ---2008/01/17刊
  • 台立委選舉 國民黨大勝(第54期) ---2008/01/17刊
  • 北京上訪村紀事——暴政的縮影和見證(第53期) ---2008/01/10刊
  • 香港良心勝選 期許民主未來(第51期) ---2007/12/27刊
  • 強盜、流氓、自由人的自由(第41期) ---2007/10/18刊
  • 面對恐懼(第38期) ---2007/09/27刊
  • 馬英九藍綠和解主張引反響 扁表歡迎(第2期) ---2007/01/11刊
  • 新一期受歡迎文章
    推薦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