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 ◎ 禹海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为了这次的南行,我着实用时间啃了不少的书,从人文地理到生态环境,中间又加上一部相关但许久未涉的小说。拉杂说来,啃了不下十本之多。
在仿佛一切暂可安顿时,我即与北门社区大学的郑主任联系,终而可以敲定我的渔村生态工作假期时间。
于所研读的资料与笔记中,我很清楚此次南行的宗旨--守护七股海岸沙土,然而知与行究竟有所距差,一些未卜之事也只有等到了现场再做衔接整理。
那未知的前方,就像一张宝瓶里的地图。
走出台铁台南后站,已见接驳的工作人员举着“生态工作假期”牌子立于站侧。开车的当地台南人文凯,有着宽实的肩膀,戴了副眼镜,目前服务于北门社大,沿路甚是热心的向我们诉说河川人文以及所见典故。
车过台南市与台南县的分界点后,景观也有了移换,先是溪河中更见出由榄李与海茄苳组成可供鱼虾贝类栖息的红树林景象,继之鱼塭也一畦畦的展现眼前,我们进入了七股渔乡。

七股龙山鱼市外停泊港岸的游湖筏船。 |
|

七股民宿一角,阳光下的阅读。 |
住进民宿,翌晨为参观鱼市,志工们都起得甚早,我稍溜了一会,于濛雾里但见时间所留的沧桑,曾经臆想进歇听潮的探更寮俱已残破,唯院落树间的鸟雀声给人欢欣。
晨雾里来接我们的是郑老师,她是北门社大主任,依我所识也是一个甚具乡土意识情感丰沛的女子,曾经为了潟湖的流失而泪洒沙洲,这位老师也是促成我这次南行的主要人物。
龙山鱼市是一个很小的鱼市,却是麋集当地居民的地方,一位渔民告诉我,这个鱼市在日据时代即存,当时亦是如般规模。置于地上的鱼类并不见多,有些看来硬邦犹如冷冻库取出。此际另位渔民悄然在我耳旁低语说,这已是游境过的鱼,意即在外兜卖不出而回归冷冻库的鱼。
我知龙山鱼市的好戏是在乌鱼汛期,然而现今时期未到,只能遥想彼际的鼎沸。
鱼市的买卖并非拘于一处,由此延外都可见到呼唤的人声,除鱼之外,也可见到文蛤和牡蛎以及卖衣服、玩具和水果的摊子,自然的也有一些外食与早点。
而那兀自泊停港岸的游湖筏船,于晨曦中飘扬的旗帜也不遑多让地缀点着这杂淆咸风的渔村早市。

七股龙山宫飞檐上的黑面琵鹭交趾烧,别具地方特色。(黄俊贤摄) |
|

龙山鱼市旁一位阿嬷在刮鱼鳞,小猫两只在旁相伺。 |
鱼市一旁腹地甚广的龙山宫巍巍峨峨,显示在地人士对所奉神只的崇仰,脊檐上有着别处庙宇所无的黑面琵鹭及虱目鱼装饰。偶然参膜间,无意中瞥见邻近瓦屋丝瓜棚下有位阿嬷在刮鱼鳞,小猫两只于旁相伺,于是我做了一些远距而不干扰的连拍,这大概是我晨间所摄中最感愉悦的片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