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head.htm';?> @ require '../MagHead2p.htm';?>
来自“冥冥之中”的奇异声音
@ require 'MagLeft2p.htm';?>
|
来自“冥冥之中”的奇异声音
|
文 ◎ 方洪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一时间人声鼎沸,转尔又鼓乐齐鸣,但是左右上下看去,却甚么也没有发现!这种只闻其声,却找不到声源的现象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就如同海市蜃楼一样,有人说那些声音来自遥远的地方,也有人说可能是另外时空中的声音阴差阳错地传到我们这来。
较近的记载是发生在一九八五年的龙潭古乐。对此一九九一年第六期《地球》杂志曾经报导过。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古鼎村年过花甲的老人路兴才起床,忽听到村后龙潭响起隆隆的嘈杂声。上午八时许,十几名青年到龙潭游玩,听到龙潭深处传来像古道场上的锣鼓唢呐木鱼那样的声音。
后来,声音越来越高且富有节奏感。不到三小时,有七千余人到龙潭听这奇乐。直到晚上十时鼓乐才停止。
老人们说这奇乐在一九五二年秋出现过一次,事隔三十三年又重鸣。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龙潭,其游记中有古鼎龙潭鼓乐声的记载。
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有不少的记载,这些声音非常奇特,历史资料记载中绝大多数的除无云而雷外,还有天鼓鸣,其次为钟声、音乐声,少数记载为万马奔腾、悲泣声、风水相轧声等等。
伴随着声音,有时也有异景出现。能听到地区的面积大小不等,最大的跨几个省。至于持续时间,从有明确记载的来看,短者以分钟计,长时一、二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到一、二日,最长者逾月。这里选摘部份记载如下:
民国《和顺县志·祥异》载:“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二十日脯刻县城东南天鼓鸣,鸣毕望之有黑气一道,内带球一双色近蓝,顷刻形迹全消。”
雍正《辽州志·祥异》载:“同治八年二月─日白昼有圆而红者如火,大小二四,大者如轮由东而西,随即天鼓鸣。”
乾隆《福宁府志·祥异》载:“雍正三年十─月十六夜宁德支提山霜月交辉天风俱寂钟鼓鸣干空中,其音皇皇不可思议。”
光绪《宁河县志·杂志·机祥》载:“同治七年九月十五日未时忽闻如轰雷,火光遍地,声自南起,仰见五彩祥云向东北散漫中有鼓乐声。移时乃止。”
民国《增修胶志·祥异》载:“顺治十八年夏六月十─日空中响如万马奔腾经夜不绝,次夜复然。”
光绪《通州志》载;“万历四十五年二月通州风理昼晦,空中如万马奔腾,州人震惊。”
《钱泳丛话》载:“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初中石湖中每夜闻人声喧嚷如数万人临阵,响沸数里,左近居民惊起聚观则寂无所有,第见红光数点隐见湖心而已。”
民国《景东县志·天文志·灾异》载:“咸丰十年庚申八月一夜间闻万钟齐鸣自近而远。次日视之山中树木虽大至数十围者亦折为两断,顺道而去若开路然。”
康熙《灵寿县志·灾详》载:“正德二年八月十五夜子分异云出滹沱河南覆小潭上,赤光四烛,有钲鼓笙篁之音,栖鸟皆惊。”
民国《镇海县志·样异》载:“嘉靖四十年六月二十四日暮大两北陨物如升子上锐下大,其色黄白,下有紫赤气挟持之;瞬息大如斗精光四射,将至地光影起伏者再。盖类天占书所谓天狗,但坠地不闻有声耳。”◇
|
|
|
|
}
else
{
$_SESSION['path']=$_SERVER["SCRIPT_NAME"];?>
一时间人声鼎沸,转尔又鼓乐齐鸣,但是左右上下看去,却甚么也没有发现!这种只闻其声,却找不到声源的现象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就如同海市蜃楼一样,有人说那些声音来自遥远的地方,也有人说可能是另外时空中的声音阴差阳错地传到我们这来。
较近的记载是发生在一九八五年的龙潭古乐。对此一九九一年第六期《地球》杂志曾经报导过。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古鼎村年过花甲的老人路兴才起床,忽听到村后龙潭响起隆隆的嘈杂声。上午八时许,十几名青年到龙潭游玩,听到龙潭深处传来像古道场上的锣鼓唢呐木鱼那样的声音。
后来,声音越来越高且富有节奏感。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
?>
|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61/4386g.htm(新纪元周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