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在两岸政策上,承诺当选后“不统、不独、不武”,主张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在互不否认的情况下,与对岸展开务实协商,在经济政策上,包括开放两岸海空直航、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货运输直航常态化、松绑企业赴大陆投资百分之四十的限制、开放陆资来台投资生产事业等。

在国防上,强化国防实力,促进两岸和解,主要的愿景包括:要求中共展现诚意撤除对台飞弹;展开军事交流,协商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协商两岸“和平协定”,让台海成为和平、稳定的区域。

谢长廷强调当选后同样推动两岸经贸往来,包括扩大包机、开放中国观光客来台。所不同的是,谢强调在肯定两岸经贸关系的经济效益同时,必须考虑到国家安全风险,且经济应避免过度依赖中国。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专题新闻 正体版       列印机版

马谢两岸政策差异不大

中国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马英九(左)、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谢长廷(右)七日晚间出席中选会举办的第二场总统候选人电视政见发表会。(图:中央选举委员会提供╱中央社)

文 ◎ 方雯华

马英九在两岸政策上,承诺当选后“不统、不独、不武”,主张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在互不否认的情况下,与对岸展开务实协商,在经济政策上,包括开放两岸海空直航、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货运输直航常态化、松绑企业赴大陆投资百分之四十的限制、开放陆资来台投资生产事业等。

在国防上,强化国防实力,促进两岸和解,主要的愿景包括:要求中共展现诚意撤除对台飞弹;展开军事交流,协商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协商两岸“和平协定”,让台海成为和平、稳定的区域。

谢长廷强调当选后同样推动两岸经贸往来,包括扩大包机、开放中国观光客来台。所不同的是,谢强调在肯定两岸经贸关系的经济效益同时,必须考虑到国家安全风险,且经济应避免过度依赖中国。

故他强调台资回流、强化台湾资本市场,提出照顾中南部、中小企业、中低收入的“三中政策”。对于对大陆投资松绑的部份,强调动态管理,对于一些债留台湾的企业,则不允其投资中国。

在兼顾安全与互利的两岸经贸政策之外,谢提出台湾应主动协助中国民主化与现代化,两岸才有真正和平。

胡提前定调一中 影响台大选

二零零零年台湾总统大选,中共在台湾海峡试射导弹,二零零四年则进行军事演习并发表强硬谈话,都对台湾选举产生了影响。观察家认为,民众对中共施压不满的情绪,刺激中间选民将票投给民进党,使得陈水扁取得连任。

然而,这次总统大选以来,中共为阻挠台湾大选,又使用了哪些策略?多位观察家认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抢在三月四日中共政协会议上,发表对台谈话的内容是观察重点。

胡锦涛对台独人士温情喊话,他说:“对那些曾经对台独有过幻想、主张过台独、甚至曾经从事过台独活动的人,我们都要努力争取团结。只要他们回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我们都将热情欢迎、以诚相待。”

同时,他强调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表示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

胡锦涛同时也批评入联公投。他说,台湾推动的入联公投,严重威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

胡锦涛谈话结束后,台湾行政院大陆工作委员会随即发表声明指出:“中国当局重操‘一中’旧调,企图干扰台湾选举”。

陆委会表示,中国方面利用“两会”召开,大肆对台湾即将举办之选举与公投进行批判与威吓,驳斥其可能对台湾民意产生的影响。

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黄介正博士认为,胡锦涛是在向国际社会表达他和平发展的基调,会持续以非暴力、争取台湾民心的方式处理两岸关系。

也因为他谈话的时机在台湾大选前两周,也是告诉台湾选民,他的底线是九二共识、咬住“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基点,看谁比较靠近这个基点,也向台湾选民表达一种弹性:“你们选谁我不干预,但是你们要清楚,选谁比较能跟我谈。”隐晦地影响台湾选举。

台湾民主基金会执行长林文程说,胡锦涛这次的谈话跟过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站在台湾的立场,未来领导人不管谢或马当选,都不可能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

但他也从过去两岸谈判的过程中观察到,只要是中国政府想要的政策,例如“三通”,可以用不同的理由,不需顾及什么原则,也可以谈包机,所以,他认为今天胡锦涛的谈话是没有多大影响,未来谈判是否要接受一中原则,还是要看议题而定。

美国波士顿访问学者方觉认为,胡锦涛选择在选前向台独支持者喊话,可解读为企图分化民进党,期望在泛绿联盟中找到同情者,让他们从内部去反对民进党台独的倾向性政策,阻挠绿联盟赢得总统大选。

中国民主党海外负责人徐文立则认为,在胡锦涛发表对台谈话前,中共方面也做了很多动作,例如对美施加压力影响台湾大选;通过让台商返台投票开绿灯,表明对台选举的倾向性;在中央台有台湾的专题节目固定播出、透过香港的凤凰卫视发表对台选举看法、对台湾媒体也施加很大的影响,操纵媒体舆论,想左右台湾选举。

然而,胡锦涛选在两会刚开始时刻,人大还未正式开会、在政协会议上,就先对台湾问题定调,徐文立认为,此举反映胡担心在两会期间,正值台湾大选的敏感时刻,政协或人代的发言会突破中共中央对台政策的底线,故先提前定调。

两岸共同市场争议白热化

马谢在两岸经贸同样采开放的态度,但是究竟开放到什么程度?陆资、劳工、大陆学历如何开放?是否对台湾经济产生冲击?谢、马两人在此问题上激烈攻防。

马强调的两岸共同市场是“三要三不”,“要尊严、要协商、要市场”,“不要大陆若干农产品、不要大陆劳工、不要黑心产品”,谢则批评开放陆资购买房地产、开放学历认证,将使台湾劳工处境更艰难,他强调要兼顾主体性与守护台湾进行交流。


国民党“马萧小港竞选总部”2日成立,副总统候选人萧万长(前右)批评民进党抹红,宣示向来主张“两岸共同市场”,非“一中市场”。(中央社)

民主基金会林文程认为,马萧团队的两岸共同市场,如果定位在两个主权国家,就类似于欧洲共同市场,但是关键是中共如何看待两岸共同市场。

他说,中国当然不会将其当作两个政治实体的合作,中国想像的两岸经贸合作,就如同中国和香港一样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香港是经济特区,认为可以适用到台湾,还是在一个国家的架构下进行合作。

江泽民和胡锦涛时代,都希望强化两岸的经贸关系,但是中国又不愿意台湾和其他国家发展密切的经贸关系,例如台湾要和新加坡、日本、美国、东南亚国家签定自由贸易协定,中国都反对。由此即可看出,两岸共同市场很难是两个主权国家的合作。马萧团队的理想性,在推动上还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困难。

马谢选后 中共对台政策的改变

在选前两周,各家媒体及马谢两人公布的民意调查数字虽不尽相同,马的支持度持续领先,但马谢两人的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日前引用国民党内部民调,强调马谢差距百分之十,向选民告急,一般认为马英九胜算大过谢长廷,但也慎防谢长廷在最后翻盘的可能。

黄介正认为,如果谢长廷当选的话,对北京而言是相对棘手,大陆会做全面的对台政策检讨,他们会评估民进党长期执政的可能,因为不管民进党在立委选举如何惨败、不管政府在人民心中支持度低,民众还是选择民进党的候选人,那中共就要重新全盘检讨对台政策,检讨未来要如何跟台湾相处。

如果马英九当选的话,北京应该会希望过去连胡公报和宋胡公报,马英九愿意买单,更重要的是,马当选的话,北京应会释放短期利多,让国际社会认为只要台湾选民不选择倾向台独,两岸关系就会缓和。

但黄介正认为,中长期而言,台湾没有任何一个总统敢牺牲台湾利益,所以,不论马或谢当选,在两岸关系上都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两人都要花更多的时间寻求台湾内部的共识,在台湾内部分歧的情况下,台湾很难从战略上去考虑对北京的方针。

方觉则预估,如果马英九执政,中共在经济政策上会进一步向台商倾斜,因为许多台商是马英九阵营的支持力量,在大陆的经济利益,很多台商希望两岸关系缓和,希望马英九的国民党阵营执政,所以,他预估马当选后,中共会进一步提出对台商的优惠。

中共可能会加强对国民党的合作,试图影响国民党回到早期以党领政的模式。此外,有可能在台湾国际空间上留给台湾一些空间,当然联合国的国际空间中共是不会给的,但是类似一些非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出于拉拢国民党的需要,有可能让台湾加入。

对中国民主化 马谢着墨不够

徐文立指出,台湾马谢对大陆政策趋向于一致,都往中间路线靠拢,但是作为中国大陆反对党的中国民主党海外负责人,他更关心马谢两人对大陆民主化的关心程度。

他觉得很遗憾的是,好像双方越接近选举,对于如何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讲得太少,不样以前,马英九还谈到六四不平反,统一不能谈,但是这方面目前谈的太少。

但是,他还是对马谢两人的君子之争感到非常高兴,在海外他们都看到双方的电视辩论了,对中国大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看到双方尽力维持平和、讲求理性,剥去了中国共产党施行一党专政的谎言和藉口。◇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寻根之旅 我的中国情结(第61期) ---2008/03/13刊
  • 故乡或异乡(第61期) ---2008/03/13刊
  • 中国人vs.华人(第61期) ---2008/03/13刊
  • 回归或断层(第61期) ---2008/03/13刊
  • 相关文章
  • 我在大陆劝民众退出中共的经历(第60期) ---2008/03/06刊
  • 穿梭古今.苏州 吴国的灭亡(第60期) ---2008/03/06刊
  • 中共串通资本家扼杀民主(第58期) ---2008/02/21刊
  • 台立委选举 国民党大胜(第54期) ---2008/01/17刊
  • 中共不应惧怕台湾民主(第45期) ---2007/11/15刊
  • 亲历枪林弹雨的六四(第23期) ---2007/06/14刊
  • 从国共内战到二二八事件(第20期) ---2007/05/24刊
  • 亿年藏字石现 中国共产党亡(第13期) ---2007/04/05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