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球上存著無計其數帶有不同特性的生命,中國古人講五行相生相剋。一些生命可以和平共處,但另一些生命卻不能在同一個空間裡共存。似乎每一種生命都有一定的界,每一種生命的行為也有一定的界,當超越這個界的時候,就會觸及到其他生命因素。病毒的傳播幾乎都是伴隨著人類的商業、戰爭等行為,也伴隨著人類活動空間的擴展,一些原本在動物身上長期存在的病毒,由於人同動物的緊密接觸而傳播到人身上。

由於地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長,人類活動的空間也越來越廣。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封面故事 簡體版       列印機版

認識病毒

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禽流感病毒。(法新社)

文 ◎ 寧靜

這個地球上存著無計其數帶有不同特性的生命,中國古人講五行相生相剋。一些生命可以和平共處,但另一些生命卻不能在同一個空間裡共存。似乎每一種生命都有一定的界,每一種生命的行為也有一定的界,當超越這個界的時候,就會觸及到其他生命因素。病毒的傳播幾乎都是伴隨著人類的商業、戰爭等行為,也伴隨著人類活動空間的擴展,一些原本在動物身上長期存在的病毒,由於人同動物的緊密接觸而傳播到人身上。

由於地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長,人類活動的空間也越來越廣。一些病毒原本在原始森林中存在了幾千萬年,隨著人類對這些地區的進入,這些病毒也被觸發。一些致命性的病毒造成了大批人類的死亡。

病毒比人類存在的歷史還要久遠。地球似乎有著自己的一套機制維護著生存在這個星球上的各種生物的平衡。每一種生物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間,這種生存空間的有限性就決定著每一種生命的數量、行為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這也提示,人類在不斷拓展生存空間的同時,必需尊重自然環境,尊重每一種生命的存在,同時一定程度的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才能和整個自然和協相處。

病毒的發現與發現者

十九世紀中期,細菌的存在被科學界正式證實,並被確認為許多疾病的原因。科學家們開始尋找不同的細菌並且逐項確認不同細菌所導致的疾病。因為不同的細菌通常有不同的大小,因此科學家通常將含有細菌的試驗液進行過濾,以確定某種細菌應該對某些疾病負責。

一八九二年,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Ivanovski)在過濾性試驗中,發現了一種比細菌還小的導致煙草病的病原體。一八九八年,荷蘭科學家貝傑林克(Beijerinck)從患花葉病的煙草葉中擠出汁液,同樣找到了這種比細菌還小的病原體。

貝傑林克用「病毒(Virus)」來命名這種史無前例的小病原體。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在隨後的十多年,科學家們通過各種過濾性試驗,相繼發現了近百種病毒,包括流感、骨髓灰質炎、幾種腦炎、狂犬病、兔的粘液瘤、馬鈴薯花葉病、卷葉病、和條斑病、黃瓜花葉病、小麥花葉病等。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實體。它的組成簡單,大多數病毒粒體中僅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及一種或多種蛋白質。病毒具有專性寄生性,必須在活細胞中才能增殖。因此,根據宿主的不同,有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和擬病毒(寄生在病毒中的病毒)等多種類型。有的病毒甚至沒有蛋白質,只含有具有單獨侵染性的較小型的核糖核酸(RNA)分子(類病毒),或只含有不具備侵染性的RNA(擬病毒)和沒有核酸而有感染性的蛋白質顆粒(朊病毒)。

病毒的形狀和大小千差萬別。體積最大的病毒,像天花一類的疹類病毒直徑約0.003毫米。在天花病毒的蛋白殼體內含有病毒的DNA,能使被感染細胞對病毒進行複製。引起呼吸道疾病的腺病毒體積較小,其蛋白殼體上長有觸角。還有長得像棍子一樣的病毒,而致命的埃博拉病毒看起來像一根簡單的線條,在末端形成一個不祥的環。體積最小的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直徑只有幾千個原子疊加起來的長度,但這麼小的病毒仍能使人嚴重感冒好幾天。病毒可能是在幾十億年前出現的,是一串DNA變體——或者,病毒甚至可能來自太空。

病毒增殖和致病途徑

病毒缺乏增殖所需要的酶系統,只能在活的宿主細胞內增殖(自我複製)。絕大多數病毒複製過程可分為六步:吸附、侵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和釋放。

絕大多數無包膜病毒釋放時被感染的細胞崩解,釋放出病毒顆粒,宿主細胞膜破壞,細胞迅即死亡。從單隻病毒吸附開始至所有病毒釋放,此過程稱為感染周期或複製周期。一個感染細胞一般釋放的病毒數為100-1,000。

病毒導致人類患病大約可歸納為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侵入細胞之後迅速侵佔細胞組織並自我複製,導致細胞死亡和擴散出大量病毒,最後促使人類患病。這種方式通常表現為急性和爆發性疾病,體質弱者通常為首先受害者。第二種是侵入細胞的病毒緩慢發展,逐漸控制細胞,抑制了細胞的自身功能。這種方式表現為慢性疾病,或長期潛伏的症狀,如愛滋病和乙型及丙型肝炎。第三種,則是因為人體免疫細胞對侵入的病毒出現免疫過度反應,並且無法接收停止免疫過程的傳導信號,以致最後導致自身器官機能失效。最後一種以中青年人為主要影響群體。

人類活動刺激病毒變異

病毒的遺傳能保持物種的相對穩定,維繫生物界的平衡;而病毒的變異可導致新品種出現,孕育生物界的進化。病毒是一類極為簡單的分子生物,核酸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核酸複製的忠實性使病毒具有穩定的遺傳表現。但由於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其遺傳物質極易受外界環境及細胞內分子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病毒與其他生物相比,其遺傳具有更大的變異性。

病毒的變異主要源於其基因組的突變和重組。病毒突變一般分為自發突變和誘導突變。自發突變是在沒有任何已知誘變劑的條件下,病毒子代產生高比例的突變體,最後導致表型變異。誘導突變則是利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學誘變劑處理病毒,提高病毒群體突變率,誘導病毒子代出現特定的突變類型。

環境污染、氣候變異都可能刺激病毒加速突變。而人類活動擴張,比如熱帶雨林消失,地球極地冰原消融,則可能帶出沉寂萬年的病毒重新進入活躍期,其中某些毒性強烈的病毒有可能帶給人類極大災害。


熱帶雨林消失,地球極地冰原消融等氣候變異都可能刺激病毒加速突變。圖為智利北巴塔哥尼亞冰原。(法新社)

人類可能面對的6種可怕病毒

1、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現,能使人體內臟破碎,感染者每個毛孔都會往外滲血。(維基百科)

2、拉沙熱病毒拉沙熱是由一種沙粒病毒引起的,醫生們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注意到該病毒。一旦染上這種病毒,人的內臟會大出血,血壓急劇下降,腦部受損。每7個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馬爾堡病毒這是又一種致命性病毒。1967年,7名歐洲科學家在研究青猴的過程中死亡,馬爾堡病毒成為了報紙的頭條。20世紀80年代,馬爾堡病再次在南非爆發,25%的感染者死亡。
 
4、西尼羅河病毒這種病毒由蚊子攜帶,隨著氣候變遷,目前該病毒威脅到英國。病初起時像是得了流感,之後可能出現腦膜炎、其他腦疾病和陣發性疾病。有1/10的感染者終身無法痊癒。


西尼羅河病毒由蚊子攜帶。(法新社)

5、登革熱病毒這是熱帶地區的一種地方病。通過蚊子叮咬傳播,會出現內臟大出血。高達50%的感染者死亡。

6、馬秋波病毒一種沙粒病毒,1962年首次在玻利維亞發現,該病毒由老鼠攜帶。染病初期表現為發燒,然後鼻子和牙齦開始出血,胃腸內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
 

所在期數封面故事
  • 人類和病毒的戰爭(第62期) ---2008/03/20刊
  • 潛伏在暗處的窺伺者(第62期) ---2008/03/20刊
  • 相關文章
  • 人類和病毒的戰爭(第62期) ---2008/03/20刊
  • 高耀潔演講:血漿經濟致中國愛滋病蔓延(第12期) ---2007/03/29刊
  • 新一期受歡迎文章
    推薦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