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文 ◎ 方洪 图 ◎ 挪威奥斯陆大学自然博物馆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位于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德群岛,在一亿多年前曾经是洋底,是目前发现的海洋远古动物化石最为集中的地区,四十处化石已通过卫星定位系统(GPS)定位,足够让考古学家挖掘和研究很多年。
在不久前上映的电影《北海的诅咒》中,主角贝武夫是一位能够在北海(欧洲大陆以北,英伦三岛与斯堪地维亚半岛之间)的惊涛中击杀怪兽的英雄。那么,在现实世界中,北海真的有令人恐怖的怪兽吗?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北海怪兽真的存在过,不过不是现在,而是一亿多年前的远古地球。
北海的霸主
经过几年的艰苦挖掘,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科学家向世界公布了他们的发现--迄今最大的上龙(pliosaur)化石。这个大家伙活着的时候足有十五米长。
在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上龙是地道的海洋霸主,被喻为海洋霸王龙。其实上龙的嘴巴比霸王龙可厉害多了,若要比试力道,上龙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咬力最大的动物。牠们的嘴巴足以将小汽车一口吞下,或是咬成两段。
远古海洋动物的坟场
挪威的恐龙化石挖掘历史并不丰富,不过不发现则已,一发现就是一个考古大宝藏。这就是挪威北部海域的斯瓦尔巴德(Svalbard)群岛--远古海洋动物的坟场。
斯瓦尔巴德岛上的挖掘地点。
斯瓦尔巴德群岛位于北极圈内(北纬七十八度),距离地理北极点只有八百哩。这里的气候十分恶劣,即使在夏季,狂风与低温也都属于“正常”。除此之外,参与考察与挖掘的人员还要面对饥饿的北极熊的威胁。为此,考察队配备有猎枪,用以自卫。
那么为甚么会在陆地上发现海洋动物化石呢?科学家们推测,在一亿多年以前斯瓦尔巴德一带曾经是洋底。当时的海洋生物死亡后就被埋藏在海底的沙层中。后来随着地质的变迁,这一带在大陆板块运动的作用下上升成为岛屿。当一亿多年后我们人类到访这里时,才惊奇的发现这里竟然保留着那么多海洋动物的化石。
其实就在二零零六年,另外一组挪威科学家在北海海面以下两千多米的洋床,挖掘出一种两亿年前陆地草食恐龙的化石。用石油钻井工具,在海床上挖掘恐龙化石,也算是创了纪录。沧海桑田难以琢磨,我们人类能够在甚么时候、甚么地方发现甚么东西,似乎早在造化之力的安排之中。
上龙与蛇颈龙
过去,考古学家们常常把上龙归类为蛇颈龙(plesiosaur)的一种,牠们都是恐龙时代的水生爬行类生物。最著名的蛇颈龙,恐怕要算是尼斯湖水怪了。当然,尼斯湖水怪究竟是何方神圣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根据目击者们的描述,非常像是早已经灭绝了的蛇颈龙。
蛇颈龙,顾名思义,有着长长的、如蛇身般的脖子;同时牠们还有相对庞大的身体和用于划水的鳍状前肢。
上龙则比蛇颈龙要强壮得多,牠们有着更为巨大的、水滴状身躯和强有力的前肢(鳍);脖子短而粗壮,支撑着一个几乎与身体比例不相称的大脑袋;而一张血盆大口又占据了头颅的大部份;再加上大小如黄瓜、锋利如匕首的牙齿,这一切使得上龙成了不折不扣的杀戮机器。在侏罗纪的海洋中,牠们是恐怖的捕猎者,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短暂夏季的收获
在二零零四年,研究人员已经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发掘出一种海洋蛇颈龙的化石。而这次上龙化石的挖掘历时近两年。
二零零六年夏,奥斯陆大学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家和一部份志愿者来到斯瓦尔巴德考察。由于天气和岁月的侵蚀,岛上岩石有许多风化裸露的部份。不知是巧合还是命运,一副巨大的骨骼遗骸映入了考古队员们的眼帘。
考察队负责人胡鲁姆(左)与蛇颈龙专家德拉肯米勒(右) 。
(从上到下)虎鲸、蓝鲸、人和上龙的大小比较。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哇,单是鳍就有三米多。
“我们马上意识到这东西不同寻常。”考察队负责人胡鲁姆(Jorn H. Hurum)说:“巨大的骨架残骸和骨骼的结构都告诉我们这是个大家伙。”
最初发现的是头骨的一部份。但是由于天气转冷,研究人员不得不等到第二年再来考察。
二零零七年八月,一个规模更大的考察队来到了斯瓦尔巴德。在三星期的时间里,他们靠双手凿开了上百吨的岩石,最终获得了化石的很多重要部位。
据阿拉斯加大学的蛇颈龙专家德拉肯米勒(Patrick Druckenmiller)表示,虽然样本并不完整,但是研究人员已经获得了最重要的部份,包括动物的部份头颅、牙齿、脖子和后背的大部份、肩胛骨,还有几乎完整的前肢(鳍)。
“这个样本之所以意义重大,不仅因为牠是迄今发现的最大和相对保存最完整的蛇颈龙,还因为牠证明了这些庞然大物在恐龙时代曾经栖息在地球的北部洋区。”
“真是太令人吃惊了,光是鳍就有十尺(三米多)长。”德拉肯米勒表示。
成果丰厚
几年来,胡鲁姆带领的古生物考察队可谓成果丰厚。每年八月份的野外考察季节虽然艰苦,甚至危险,但是考察队仍然士气高昂。对于考古学家来讲,没有甚么比发现新的史前物种更令人兴奋的了。
在二零零七年夏季的考察中,他们除了发掘出新种的上龙化石外,还发现了一具巨大的海洋生物化石,据估计可能是同一个上龙品种。胡若姆和他的同事已经决定在今年八月在此光临斯瓦尔巴德,完成挖掘工作。
由于新的上龙化石是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发现的,科学家们暂时给其命名为斯瓦尔巴德上龙。
克柔龙(上龙的一种)与斯瓦尔巴德龙(上)比较。
这种上龙比以往发现的任何上龙都要大。先前发现的最大上龙是澳洲的克柔龙(Kronosaurus),身长约为十一米,而斯瓦尔巴德上龙长达十五米。难怪研究人员干脆称之为“海怪”,无论是出于叫起来方便,还是能更形象的表达其恐怖,都不足为奇了。
海洋终极猎手
在斯瓦尔巴德发现的鱼龙化石。
斯瓦尔巴德龙捕食鱼龙。
上龙捕获蛇颈龙。
那么,这种海洋庞然大物是如何生存的呢?蛇颈龙专家理查德.弗莱斯特最近研究了一具二十三尺(七米)的蛇颈龙化石后认为,这头蛇颈龙可能就是上龙的受害者--牠的身体基本上被撕成了碎片。
弗莱斯特还认为,上龙在攻击猎物时不太可能采用长途追击的方式,而是采用潜伏、突然袭击的策略。研究人员发现在斯瓦尔巴德上龙的头骨内,有专门容纳咀嚼肌的巨大区域,任何动物的咬合力都无法与之相比。
科学家们推测,由于上龙属于爬行生物,那么牠们在饱餐一顿蛇颈龙后,很可能会很长时间不需要进食。
胡鲁姆的研究团队还发现了鱼龙(ichthyosaur)化石,但是这只能是发掘上龙化石过程中的额外收获。鱼龙也是恐龙时代海洋中的食肉动物,牠们的外形很像今天的海豚。成群的鱼龙有时也会攻击蛇颈龙,但是一旦碰到上龙,牠们就只有逃命的份了。
科学家认为,斯瓦尔巴德群岛是目前海洋远古动物化石最为集中的地区。胡鲁姆表示,他和他的同事已经运用卫星定位系统(GPS)为四十处化石进行了定位。这么多的化石样品足够考古学家们挖掘和研究很多年。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越来越多的化石被发现,科学家们希望勾勒出一亿多年前北海海洋生态的面貌。斯瓦尔巴德群岛无疑是完成这一构想的天然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