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療法治療嚴重免疫缺陷症候群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這種療法可能給患者帶來一個難以接受的「副作用」:白血病。

人生病了可以吃藥,對於各種感染啦、發炎啦,藥物都會有顯著的效果。但是如果是遺傳病的治療,一直是非常棘手的醫學課題。遺傳病的病因就在患者自身——構成每個生物遺傳物質的DNA(脫氧核糖核酸)上,要治本,除非從基因(遺傳物質 DNA)入手。

基因治療(gene therapy)一度是一個十分令人憧憬的名詞。醫學界曾經對這種新興的、具有潛在治癒各類遺傳性疾病的生物醫學手段,保有極大的希望,但是開發基因治療的道路十分艱難。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基因治療安全性添變數
新療法導致白血病?

用來進行基因治療研究的小白鼠。(Getty Images)

文 ◎ 方洪

基因療法治療嚴重免疫缺陷症候群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這種療法可能給患者帶來一個難以接受的「副作用」:白血病。

人生病了可以吃藥,對於各種感染啦、發炎啦,藥物都會有顯著的效果。但是如果是遺傳病的治療,一直是非常棘手的醫學課題。遺傳病的病因就在患者自身——構成每個生物遺傳物質的DNA(脫氧核糖核酸)上,要治本,除非從基因(遺傳物質 DNA)入手。

基因治療(gene therapy)一度是一個十分令人憧憬的名詞。醫學界曾經對這種新興的、具有潛在治癒各類遺傳性疾病的生物醫學手段,保有極大的希望,但是開發基因治療的道路十分艱難。

基因治療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將目的基因導入患者體內,使之表達目的基因產物,從而使疾病得到治療,為現代醫學和分子生物學相結合而誕生的新技術。這一技術用於臨床的構想已經產生多年,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用於研究。但是總體來講,收到的效果並沒有達到預期。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把基因導入細胞的效率和治療的安全性。

基因治療直接用於臨床的例子很少,比較典型是對於一種叫嚴重免疫缺陷症候群(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的疾病的治療。這種疾病的問題就出在基因上,患者由於免疫缺陷而十分容易發生感染。

基因療法治療SCID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後來發現這種療法可能給患者帶來一個難以接受的「副作用」:白血病。

基因療法運用一種γ-逆轉錄病毒作載體,把基因導入細胞。但是研究人員發現,在部份接受治療的患者中,載體插入了基因組後,導致了細胞無限的增生,成為癌細胞。

這些案例引起了科學界的高度重視。來自德國、英國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員分別對不同的案例進行了研究,證實載體插入了基因的上游。

但是研究人員並不知道確切的治病原因是什麼,因為單純從插入位點來看,治療後出現白血病症狀的患者與其他患者並沒有什麼不同。這就給預測治療的實際危險性帶來了難度。

另一項研究在美國西雅圖進行,福雷德.哈弛森癌症研究中心的基姆(Hans-Peter Kiem)和他的同事用γ-逆轉錄病毒作載體將名叫HOXB4的基因導入動物體內。結果兩隻接受治療的狗都患了白血病,兩隻接受治療的獼猴中有一隻患白血病。這樣的「副作用」比例令研究人員感到十分擔憂。

他們做出的結論為,HOXB4基因療法有很高的白血病風險。

同時,國立健康研究院的拉羅切利(Andre Larochelle)和當巴(Cynthia E. Dunbar)等也認為,利用大型動物進行臨床試驗非常重要,因為這樣可以更確切的掌握基因治療的風險性。

研究人員建議,未來在考慮選擇採用基因治療時,一定要慎之又慎。◇

本文網址:http://mag.epochtimes.com/066/4570.htm(新紀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