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宋雁妮 攝影 ◎ 詹家龍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讓出國道路權給回娘家的紫斑蝶先行,成就世界生態保育創舉。這世界上兩大越冬型蝴蝶一年一度的大搬家,不僅翻山越嶺,還要橫越高速公路、穿梭風力發電機組……
「哇!高速公路上怎麼都是蝴蝶?!」、「這是什麼樣的蝴蝶啊?好美喔!」、「這簡直就是蝴蝶的高速公路嘛!」清明連續假期,台灣國道三號(第二高速公路,通稱二高)雲林縣林內鄉路段,這樣的讚嘆聲此起彼落。
在二高的現場,成群的蝴蝶從二高的上空橫切飛過(主要在清水溪橋南橋台附近),在車子呼嘯而過的二高林內路段,因為車速過快造成氣流不穩定,連帶影響了蝴蝶正常的飛行,許多蝴蝶受到亂流的干擾偏離正常的飛行航道,甚至成為車下的亡魂。
為此,二零零七年國道高速公路局破天荒地推出一套因應「蝶道」的國道三號運輸計畫,也就是在蝴蝶遷移的高峰期(約清明假期)時,封閉蝴蝶遷移飛行經過的路段,此「國道讓蝶道」的政策,引起國際媒體的廣泛報導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根據去年的經驗,今年不只讓出「蝶道」,當蝶流量達每分鐘五百隻以上時,將在兩小時內封閉二高北上251k至253k外側車道,由去年的六百米增加為兩公里。此外,還細心地將防護網由三點五米架高至四米。
今年三月二十二日雲林縣林內鄉二高觸口段出現每分鐘六百隻的「高蝶量」,高公局首度封閉兩公里外側車道,將道路讓給回娘家的蝴蝶,成就世界生態保育創舉。就連日本朝日新聞都專程派員採訪,見證台灣保育新里程碑。是什麼樣的蝴蝶,讓國道高公局願意在清明假期運輸量最擁擠的時段讓出路權,如此大費周章,只為了讓蝴蝶順利的通過?
是紫斑蝶。
事實上,當台灣正愁走不出國際,無法在國際上發聲時,正是紫斑蝶默默地代替台灣飛上了國際的舞臺:二零零四年蝴蝶科學志工代表台灣參加全球非政府組織在印度舉行的世界社會論壇,引起CNN、BBC與國家地理頻道的重視;二零零五年國家地理頻道斥資拍攝紫斑蝶的遷移紀錄片,並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播放。
紫斑蝶不僅飛上國際舞臺,更讓台灣在國際保育的舞臺上發光。
遷移.一年三次南北大搬家
紫斑蝶的美,不只受到台灣的肯定,更因為其特有亞種的獨特性,稱其為「國寶蝶」也實至名歸。由於紫斑蝶是熱帶的蝶種,所以隨著季節的變化一年會出現至少三次大規模的遷移活動:第一次是南部的紫斑蝶在三、四月初春清明節前後北返;五月中至六月初各地新羽化第一代紫斑蝶進行的「二次遷移」;以及每年十月國慶日前後的南遷度冬。
整個遷移的路線,大抵來說初秋時往南返,初春時又大舉向北遷移。而「大搬家」的路線,緊扣著中央山脈的地形,分東西兩個動線,最北可達到台灣北海岸的龍洞。
也因為紫斑蝶「大搬家」的特性,打破了人們對蝴蝶「嬌嫩柔弱」的刻板印象,使其成為蝴蝶王國中少數的「強者」。
危機.越冬地與繁殖地遭破壞
紫斑蝶受到台灣保育界的重視,是這幾年的事情。十多年前,台灣各界都還把保育的焦點放在瀕臨絕種的動物時,當時隨處可見的紫斑蝶並不受到特別的關注。
一九九六年政府開始在高雄茂林建設停車場,前前後後大興土木四年多。為因應二零零一年「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全力發展觀光事業,同年十月茂林晉升為國家風景區,紫蝶幽谷的發現使茂林一夕之間聲名大噪,中外人士大量湧入茂林爭睹世界級景觀。諷刺的是因為當初挖土機進進出出,綠林消失了,紫蝶滿天飛舞的景象不再。至此,保育紫斑蝶的呼聲才開始出現。

紫斑碟的守護者詹家龍。
在眾多替紫斑蝶存活問題奔走的各界熱心人士中,蝴蝶專家詹家龍顯得年輕而義無反顧。原來,早於一九九九年聖誕節前夕,他即偶遇茂林的紫蝶幽谷,驚豔之餘,結下了他與紫斑蝶的不解緣,開始投入因棲息地面臨開發而存亡岌岌可危的紫斑蝶保育工作。
對於台灣紫斑蝶的保育工作,詹家龍認為:「與其保護個別的族群,倒不如在牠們生活的環境還沒有被破壞之前,先進行棲地保護的工作。」
就是在這樣的理念堅持下、在詹家龍推動下,二零零二年十二月由茂林地方自主發起的茂林紫斑蝶保護協會正式成立,鄉長詹忠義表示:「以前不知道在我們這邊很常見的紫斑蝶竟是世界級的,現在我們要讓那些紫斑蝶喜歡的樹再長出來。」近年來經過當地居民及外來義工的協助,茂林地區的林相日趨完整,紫斑蝶的越冬數量也漸趨穩定。
轉機.生態觀光重現商機曙光
當然,紫斑蝶的保育工作不只是棲息地的保育,大規模季節性移動的特性也導致其在遷移過程中面臨生存危機。因此在相關保育政策的制定上,應同時保護其越冬地、遷移路徑、暫棲地及繁殖地,才能確保其不致因人為因素遭到破壞。於是二零零七年國道高公局破天荒地推出「國道讓蝶道」政策,以確保紫斑蝶遷移路徑的不受干擾。
但在台灣的另一頭,紫斑蝶遷移的路線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二零零七年英華威風力發電公司在苗栗縣沿海興設的「大鵬暨竹南風場」,為國內首座大型民營發電場。但是竹南鎮濱海遊憩區長青之森為部份斯氏紫斑蝶的繁殖地,發電廠設置的風力發電機組,恐將對斯氏紫斑蝶棲息、遷移造成莫大威脅。詹家龍不免憂心地指出,目前風力發電廠商的機組位置,與紫斑蝶兩次遷徙時的南、北蝶道重疊,風力發電機組威脅性值得關切。

紫蝶幽谷內的斑蝶越冬盛況。
他說,高雄茂林的「越冬地」、蝶道的「暫棲地」與竹南長青之森「繁殖地」,其生態都該妥善維護,「台灣每年才能看到紫斑蝶飛行遷徙的特殊生態景觀,各地才可望發展生態觀光。」
詹家龍進一步以美洲的帝王斑蝶為例,指出在兼顧保育紫斑蝶的同時,周邊的經濟效益也是可以被經營的。他補充道,墨西哥蝴蝶保護區內開設了兩百多間店家,創造了兩百多個穩定的工作機會,衍生出二十多種職業,成為當地的經濟命脈,觀光客收益尤其可觀。
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台灣,紫斑蝶是否可為當地帶來廣大的正面經濟效益,有待期望與觀察。
保育.期望留給下一代的寶藏
長期投入保育紫斑蝶的工作,詹家龍看到了一些問題的核心所在,他認為目前「台灣最困難的就是政府和民眾的腳步沒有辦法配合上,而如何找到兩者的平衡點,如何居間協調,考驗著保育人士的智慧。」
他舉例道:「例如當政府意識到保育問題的重要性,常常一個政策下來,就必須立刻去執行,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往往忽略要先教育當地的居民,以致於居民跟不上政府政策的腳步;另一種情況則是當地的居民已經意識到某種物種或是棲地保育的重要,但是當地政府卻往往忽略民眾的心聲,也漠視生態的保育。」
「保育工作最重要也最困難的部份,就是扮演政府和民眾溝通之間的橋梁。」詹家龍下了一個清楚的注解,為了我們下一代生存的環境,保育是值得長久去做的事情,他說:「保護蝴蝶是一百年的事情,而且是為了我們下一代。因為我們的後代沒有辦法發言,所以每個人都應該來擔任這個居間協調的角色。」
詹家龍最後表示,支持他多年保育紫斑蝶一路始終如一的,是和他一起替台灣環境奮鬥的義工朋友們。「當一件事情只有一個人在進行的時候,會覺得很孤單,可是紫斑蝶這件事情是很多有心人共同一起努力的、很多人都十分支持的。」
這些義工有人是為了童年蝴蝶飛舞的記憶、為了台灣的自然環境留存而努力,或許默默付出的他們不及詹家龍有名氣,但是他們的成就與貢獻,下一代的孩子是最佳的見證。
紫斑蝶,不僅讓台灣飛進了國際的舞臺,也讓很多台灣人找回童年的夢想及未來的希望。◇
〜〜〜〜〜〜〜〜〜〜〜〜〜〜〜〜〜〜〜〜
幻色蝴蝶 台灣國寶

清明時節,成群的紫斑蝶飛過二高的上空進行北返之旅。
紫斑蝶展翅的寬度約六至九公分,屬於中大型的蝶類。台灣現存有四種紫斑蝶,分別為端紫斑蝶、圓翅紫斑蝶、斯氏紫斑蝶及小紫斑蝶,儘管四種外型不同,但是因為具有共同性,因此仍統稱為紫斑蝶。
四種紫斑蝶的共同特徵都是前翅背面帶有紫色的物理光澤。當紫斑蝶舞翅時,前翅的鱗粉經由光線的折射及觀看的角度不同,會呈現出淡紫、豔紫或是奇幻的寶藍色。因為其紫色十分少見,故博得「幻色」的美稱。
紫斑蝶是少數能以成蟲形式度冬的蝶類。在寒冷的東北季風到來之前,猶如候鳥南度的天性,成群漫漫往南飛,飛往北迴歸線以南適合避冬的山谷。目前據記載的紫斑蝶度冬棲地有高雄、屏東、台東等低海拔山區,預估約有二十多處,其中又以高雄縣茂林鄉的紫斑蝶度冬山谷最多,共有九處,台北成功高中教師蝴蝶專家陳維壽還特別給予一個「紫蝶幽谷」的美名。
台灣的紫蝶幽谷是目前世界上存在二大越冬型蝴蝶谷之一。越冬型蝴蝶谷極為罕見,目前世界上就只有墨西哥及美國加州的帝王斑蝶谷及台灣的紫蝶幽谷存在著大規模的越冬型蝴蝶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