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于唐画、宋画传统和深厚之汉文底子,使得他“观物之生”能将万物写生融入诗书画意境。

一般艺术家只是专擅山水、花鸟、翎毛走兽,或文人画其中一门而已,玉山伯早年临摹及写生并重,熟悉于唐画、宋画传统和深厚之汉文底子,使得他“观物之生”能将万物写生融入诗书画意境。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林玉山画作轶闻 正体版       列印机版

花卉翎毛走兽 十项全能



文 ◎ 梅溪子 图 ◎ 林玉山

 熟悉于唐画、宋画传统和深厚之汉文底子,使得他“观物之生”能将万物写生融入诗书画意境。

一般艺术家只是专擅山水、花鸟、翎毛走兽,或文人画其中一门而已,玉山伯早年临摹及写生并重,熟悉于唐画、宋画传统和深厚之汉文底子,使得他“观物之生”能将万物写生融入诗书画意境。

玉山伯一生专研而能突破东洋画、胶彩画、水墨画,并进而尝试纳用西洋画光影手法,自成一家画风。除了风景山水、农村动物、麻雀、老虎以外,花卉翎毛走兽也是无所不能的。

据说,当年几位大画家们受邀集体画作,要向老蒋总统呈送“祝寿图”,每次最后完成就得靠“玉山仙”来补足梅花鹿、丹顶鹤等吉祥动物。台湾阳明山中山楼曾悬挂了玉山伯画作“鹿苑长青”,历史博物馆也典藏了他的“松鹤”和“群仙祝寿”(水仙花鸟)等图。

关于走兽,我们将来再谈一下十二生肖图画。至于花卉的代表作,大件在一九八二年第一届胶彩画展,玉山伯展出过“洋兰”一图,之前流入民间有很多花卉小品。或许人们大都记得他的麻雀和老虎,而忘却了他的花卉图吧。◇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游历张大千的大千世界(第74期) ---2008/06/12刊
  • 张大千传奇 五百年来一大千(第74期) ---2008/06/12刊
  • 关门弟子:长江万里寓巧思(第74期) ---2008/06/12刊
  • 故宫副院长:张府家宴滋味长(第74期) ---2008/06/12刊
  • 秘书:一张嘴巴吃遍天下(第74期) ---2008/06/12刊
  • 八德园主厨之子:传家料理“大千鸡”(第74期) ---2008/06/12刊
  • 摩耶精舍景观师:庭园布置 择善固执(第74期) ---2008/06/12刊
  • 史博馆研究主任:泼写兼施 中西融会(第74期) ---2008/06/12刊
  • 故宫书画处处长:千金散尽还复来(第74期) ---2008/06/12刊
  • 相关文章
  • 创作七十年 林之助的胶彩人生(第60期) ---2008/03/06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