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講究吃,也懂得吃的藝術,這是得自家傳。張大千父親懷忠公生前講究吃,張大千母親也精於烹調。其實中國傳統仕紳或富裕之家多重視吃,然而並非人人懂得吃的藝術。

大風堂名菜的真諦

張大千足跡所至之處,除遊山玩水外,就是注意當地吃的特色,張大千曾指出:「中國菜就地理上區分,乃沿著三江流域形成了三個流派。黃河流域形成北方菜系,以魯菜為主,風味取之於陸;珠江流域包括福建、廣東等省,形成了粵菜、閩菜,風味取之於海;而長江流域由成都至揚州,形成了川菜、揚州菜、蘇州菜,水陸兼有。

各種菜中首推川菜。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祕書:一張嘴巴吃遍天下

張大千與外賓合影,中立者為嵇若昕。(嵇若昕提供)

文◎嵇若昕(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前處長,曾任張大千祕書)

張大千講究吃,也懂得吃的藝術,這是得自家傳。張大千父親懷忠公生前講究吃,張大千母親也精於烹調。其實中國傳統仕紳或富裕之家多重視吃,然而並非人人懂得吃的藝術。

大風堂名菜的真諦

張大千足跡所至之處,除遊山玩水外,就是注意當地吃的特色,張大千曾指出:「中國菜就地理上區分,乃沿著三江流域形成了三個流派。黃河流域形成北方菜系,以魯菜為主,風味取之於陸;珠江流域包括福建、廣東等省,形成了粵菜、閩菜,風味取之於海;而長江流域由成都至揚州,形成了川菜、揚州菜、蘇州菜,水陸兼有。

各種菜中首推川菜。我是四川人,盡得川菜風流,加上走南闖北,一張嘴巴吃遍天下,當然就廣徵博采、兼收並容了。說到自作主張因百人百口,各有各的喜好,要依照各人的喜愛自由選擇,會炒菜的人,該用油的時候用得多,菜的表面又不浮油,給人清爽之感,這就要憑經驗了,烹飪全靠日積月累,眼觀手臨鼻聞得來的經驗。滿天下菜譜有的是,名廚師屈指可數,就是這個道理。

我炒菜不喜歡用粉,掌握好火候菜自然鮮嫩。我也不喜歡用味精,人工的味道哪比得上自然的味道……這恰恰就是『大風堂』名菜的真諦。」


吉光兼美與張群題跋。現為私人收藏。

自言善烹飪更在畫藝之上

張大千不但講究吃、懂得吃,更難得的是深諳烹調之祕。

他曾說:「以藝術而論,我善烹飪更在畫藝之上。」這當然是玩笑的成份居多,但也反映了他對烹飪技藝的熱中。

不但家人(包括其夫人)作菜手藝是他教的,他也曾指導不少名廚,如揚名美國的婁海雲和揚名日本的川菜名廚陳建民,都曾接受過他的指導,在家中他只要興致一來,往往親自下廚作菜宴客。我就曾親見他在摩耶精舍下廚,做麻婆豆腐與粉蒸牛肉。

張大千素知一些作菜的小祕訣,如張佛千夫人曾蒸一碗四川肝膏請張大千品嚐,張大千吃完後表示:「味道甚佳,惜賣相不佳!」張佛千請教原因,張大千指出:「只要在蒸鍋蓋內加墊紗布以吸蒸氣,肝膏上即不會有礙眼的氣泡。」

大風堂平日宴客,凡至交好友與宴,即由家中廚師或家人親自下廚;在八德園或環蓽庵時,除了廚師外,主要由夫人徐雯波及媳婦李協珂(張心一之妻)主廚,在摩耶精舍時,則由夫人徐雯波掌杓。

大風堂宴客的名菜相當多,其中較具特色且為人津津樂道的名菜有乾燒鱘鰉翅、雞汁烏參、蠔油鮑脯、東坡肉、六一絲、四川獅子頭等,張大千還自己研創出一道甜點——西瓜盅,即是將西瓜切半,挖出紅肉,以西瓜汁、肉加其他水果置於半個西瓜皮中蒸煮,別具風味。

這些名菜的基本條件是材料精美,火候恰到好處,高湯(常用整隻雞燉成)甜美。如乾燒鱘鰉翅中的排翅又大又肥且量多,絕不參雜筍絲等其他材料;雞汁烏參中的烏參每條半尺多長;蠔油鮑脯中的鮑魚除肥大外,且發得柔嫩;東坡肉中的肉挑選肥瘦參半的五花肉,需燉得爛、入口即化而不膩;四川獅子頭中絕不加醬油,且獅子頭不經油炸,吃起來嫩而不油。

「六一絲」這道菜是在日本開設四川飯店、曾被張大千譽為天下第一廚的陳建民,為慶祝張大千六十一歲的生日而創,該菜特意選了綠豆芽、魷魚絲、黃瓜絲、辣椒絲等六種素菜合炒,稱為六一絲,在筵席中,它是一道爽口且討人喜愛的開胃菜。

三張一王「轉轉會」

返台定居後,張大千、張群、張學良及王新衡(前軍統香港站站長)等三張一王組成「轉轉會」,每年四對夫婦共七次生日(當時張群夫人已逝)總聚餐一次,壽星輪流由其他三家中的一家負責招待宴請,每次轉到摩耶精舍時,張大千總是精心開列菜單,安排菜餚。

這個轉轉會平日也常聚會,並不限於生辰。一九八一年元宵節後一日,三張又在摩耶精舍聚餐,這次主客是張學良夫婦,張大千也親書菜單奉客。


張大千宴請張學良菜單。現為私人收藏。

翌年,張學良將這份菜單裝裱後拿給張大千看,張大千見卷有餘紙,又畫了蔬果在上面,畫名《吉光兼美》,因為所畫蔬果是大白菜與小型胡蘿蔔,所以名之。一九八三年初,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張大千書畫集》第四集時曾收錄此畫,當時卷後還有張群、臺靜農、江兆申諸人題跋,後張學良加上自己的跋語重新裱裝。

張大千認為,吃的藝術就與作畫一樣,用的材料要好,工要細,一絲一毫皆不可苟且。其實,張大千對吃與布置庭園的態度都和作畫一樣,必求理想與完美,這就是一位不世出的藝術家對生活藝術的態度。(文為嵇若昕二十餘年前記憶猶新時所寫。文長有刪節)◇
 

本文網址:http://mag.epochtimes.com/076/4885.htm(新紀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