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文、摄影 ◎ 林丽娟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火车在宽广无际的山丘上奔跑着,金色夕阳下身穿袍服戴着帽子摩洛哥牧羊人时而出现,不禁联想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回来之后重新阅读一遍这本书,赫然发现此行和书本有着惊人的雷同……
滨海城市丹吉尔 垂幕余光
一下飞机,映入眼帘的景象令我感到惊讶,这儿的机场简陋得可以,从建筑外观看起来毫不起眼,若要拿火车站来相比,一点也不为过。这是我们旅程的第一站∶丹吉尔(Tanger)。它是摩洛哥北部的一个滨海城市,直接面对直布罗陀海峡(Strait
of Gibraltar),和西班牙相望。
我和我的韩国朋友Irene,对事前的规划做得并不是很周全,只凭着一股冒险的傻劲和手中的求生手册--旅游书,寻找可歇脚的旅馆。但发现旅馆并不是那么容易找,问了很多家,也看了很多家,都不合我们的意。有些太贵超出了我们的预算;有些品质并不是很好,苍蝇在房间里到处乱飞、衣橱的门掉了一边、镜子也破了一半,心底真是替他们感到难过。
我想,经营一家旅馆对他们来说,好像不是挺重要的,不然的话,大家将心比心,若是他们也到外地旅行的话,看到这番景象会作何感想。可是看着他们笑嘻嘻的招呼来家中作客的亲朋好友,顿时我的担忧不翼而飞。对他们来说,生活的物质条件并不是太在意,心中的富足才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在遍寻不着的结果下,突然一位男子朝着我们走来,经他自我简单的介绍,了解到他是专业的当地导游。仔细看他的额头上有着子弹口的疤痕,霎时令人毛骨悚然,也许他曾为他的国家出征效力。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有了可歇脚的地方。
投宿旅馆的主人是和善的,可是在他的脸上仿佛罩着一层忧郁的面纱,不知是否对丹吉尔的繁华逝去感到无能为力?绚烂的光彩退去后,随手也把人的欢笑给夺去了。
旅游书上写着:“一九五六年摩洛哥从法国手上脱离殖民统治独立……;美国作家保罗鲍尔威(Paul
Bowles)到此地旅游之后,便对此留恋不已,于是把他的后半辈子献给丹吉尔……;现代派画家马谛斯(Henri
Matisse)在他有生之年把此地当成度假胜地,数度来此寻找绘画灵感,捕抓明亮的颜色。”今天我看到的丹吉尔不再是聚光灯下的焦点,相反的,则是布幕垂下之后残留的余光。今天的丹吉尔只能从历史、从遗留下来的建筑、从泛黄的照片,去想像当时繁荣的景象。
行程的第二天,我们毫无目的的在丹吉尔市区乱逛,凭藉着旅游书上所指的街道,意外的来到靠海的市集。这儿人潮鼎沸,市集里犹如千万条蛇巷盘据在一起,若不是土生土长的摩洛哥人,肯定百分之百会迷路。幸运的是,我们沿着市集外闲绕,来到了一座小山丘,登高远望,没想到竟然可以看到西班牙南部。伸手可指的安达鲁西亚平原竟摊开在我的眼前,兴奋兴奋呀!
令人赞叹不已的雕饰。
接下来按照我们的计画,朝着第二站马拉喀什(Marrakech)出发。它是摩洛哥中部第一大城,也是通往撒哈拉沙漠的大门。从丹吉尔搭乘夜快车到马拉喀什,需要九个小时,对于我们两个穷苦学生来说,夜宿火车上是最有经济效益的方式。
马拉喀什 露天市集惊喜连连
在前往马拉喀什的火车上,遇到三位高中男生,他们一直对我们两个东方面孔感到好奇,时而来回地在我们的车厢附近走动。后来我们就大方的邀请他们进来车厢聊天。言谈之间,了解到他们是医学院的学生。他们提及:为何要来这个国家旅行?又说很喜欢东方人的眼睛;中国和日本对他们来说,略有所闻,台湾及南韩则鲜少听到。
火车在宽广无际的山丘上奔跑着,天色也由炙热的阳光转变到黄昏的夕阳。身穿袍服戴着帽,在山丘上牧羊的摩洛哥人时而出现,不禁令我联想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那位男孩。老人在男孩想要放弃他的天命的时刻出现。“老人问说:‘你为什么会想要当个牧羊人?’男孩回答:‘因为我想要旅行。’”也许哪个路途中看到的摩尔人,正准备卖掉他手中的羊,开始踏上他的撒哈拉之旅,去寻找他生命的宝藏。
夜晚来临,车窗外满天的星斗犹如绵密的玉珠散落在黑色的画布上,我享受着在五星级饭店也享受不到的待遇,我望着这星空心满意足的进入梦乡。
抵达马拉喀什跟原定时间差不多,凌晨五点多。我们俩背着大包包走在街道上,寻找下一个歇脚的旅栈,曾几何时,远处冒出了几位包着头巾的女人,有的身着橘红色,有的身着紫色,还有鲜绿色,这样的装扮竟然在现今科技发达的时代里出现,看着看着,不知为何一篇篇天方夜谭的故事竟在我的脑袋里演了起来。
晚上的Marrakech犹如台湾的夜市。
手工鞋小铺。
马拉喀什真的是无愧于“中部第一大城”的称呼!没有亲自来一趟,真的感受不到它的魅力。马拉喀什也可以称为“红色城市”。因为地质关系,所有的房子、墙壁都是红色的。它拥有全摩洛哥最大的露天市集(souk),所以逛市集成了我们在这儿的最大爱好。看着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灯饰、皮革、拖鞋及带有沙漠风味的首饰,真令人爱不释手。沿着一摊逛到下一摊,完全忘了市集里巷弄的蜿蜒,带随着愉悦的心情,开扩无数数的惊喜。我发现在这儿人来人往的观光客很多,其中看到几个标准学生样的打扮─-背着包包、穿着牛仔裤及球鞋,在这个民族味道浓厚的国家,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就在我们迷失方向之际,遇到两位好心人伸出援手,言谈之中,发现其中一位带着浓浓的英国腔,仔细追问,原来他来自伦敦。从他身上,我发现他带有来自伦敦的冷淡特质,不多话;相较之下,他的伙伴摩洛哥人就显得热情多话。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总会不自觉的穿起保护自己的外衣。
往卡萨布兰卡 旅客关切战争
结束两天的马拉喀什探险之旅后,我们的旅程也将告一个段落。下一个城市--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我们把它当作是最后一晚的客栈。对于盘缠,我们打算得极为仔细,所以晚上的住宿以卡萨布兰卡机场代替。
我们搭乘往北直行卡萨布兰卡的火车。在火车上,我们的包厢里同座的有一位摩洛哥男孩,以及一位中年男子带着他的女儿。那位摩洛哥男孩看起来二十来岁,有着青涩的脸庞,但从他的眼中散发着大人世界里的世故及些许的沧桑。此时正值美军进驻伊拉克,无可避免的“战争”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议题。男孩说,战争让他们的旅游业下滑。他的眼角透露着些许的无奈与哀伤。
就在我们聊天之际,那位爸爸也加入我们的行列,后来小女孩也加进来了。小女孩向她爸爸表示,想听听我们对战争的看法。这让我感到相当的惊讶,因为她才十一岁,还是属于天真、不谙世事的年龄,那么小的女孩就知道战争,而且她还要求我们说说对战争的看法。这里的每个摩洛哥人都在讨论着战争。在这敏感的时刻来摩洛哥旅行,让我多了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情。
红色的Marrakech。
火车依然朝着目的地行驶着,时间也随着言谈之间流逝。忽然火车缓了下来,过了不久,引擎熄灭了,就这样火车停在山丘与山丘之间不去哪里了,就像停在一个静止的空间里,时间冻结。我们失去了经纬方位,失去了地理位置,在地图上找不到那条连接的线。
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抵达了卡萨布兰卡。仅有的几个小时里,我们决心要去看大海。这座城市位于摩洛哥西部,面对的是大西洋。于是一股脑儿的,我俩拖着沉重的行李,马不停蹄的朝向大海的方向走去,犹如苦行僧。
走着、走着,天色也渐渐暗下来了,约略过了三个小时,海岸线在我们眼前出现了。我们不禁用力的向大西洋呼喊:“Hello!Here we are. We
make it!”在此为这七天的旅程做一个完美的Ending。
此行恰似命中巧妙安排
从摩洛哥回来的第二天早晨,我躺在床上,重新阅读了一遍《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赫然发现此行和书本有几点雷同之处:
一、书本里的男主角决定展开他的寻宝之旅。从西班牙最南端的城市台里发(Tarifa),搭船越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寻宝之旅的第一站丹吉尔,和我的旅程第一站一样。而且我们在未刻意安排之下来到丹吉尔的市集,和牧羊少年所到的市集,不谋而合。
二、此行的时间点正值美军进驻伊拉克不久。在火车上,那位男孩说:“现在每个人都在讨论战争。”在书里,有一章节描写着沙漠里的绿洲也发生了战争:“每个人都在讨论着战争。”
三、在火车上遇到那个十一岁小女孩名字叫Fatima(easy的意思);在书里,男孩遇到他心仪的女孩也叫Fatima。
四、过了不久,我买了英文版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The Alchemist》),文章的开头第一段话便是:“The boy’s name was
Santiago.”在学校里,班上来了一位交换学生,西班牙人,刚好坐在我的隔壁,他的名字叫做Santiago。
经验过这次的旅行后,使我不得不相信,上天早已安排好命运的那条线,就像书里时常出现的字眼Maktub,“注定”的意思。这巧妙的安排看似偶然,用“心”去体会,隐隐约约是会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