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南非洲的纳米比沙漠,绵延两千公里的橘红色沙丘犹如神的杰作,静静地随风飞舞,在风沙扬起与坠落之际,娓娓地道出其沧桑的岁月与生命的坚忍。

灰濛的天空笼罩着一层薄雾,直觉的将相机藏入GORE-TEXGore-tex中,今早,天未亮就离开营地,抱着上红沙丘欣赏日出的浪漫情怀,顺着别人踩踏的路径,一访闻名世界的橘红色沙丘,偶尔顽皮地去开发新路径,想看脚着地的刹那,微润的沙丘慢慢崩裂所形成的线条;微光中,层层的沙丘相叠到天际,如同红色版的泼墨山水意境,清晨在一步一脚印中,我慢慢品味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红色沙丘到月光彩虹 正体版       列印机版

红沙丘的壮阔与柔情

沙丘在阳光下变换着色调,闪动柔和又晶莹的光泽。

文、摄影 ◎ 黄淑贞

 位于西南非洲的纳米比沙漠,绵延两千公里的橘红色沙丘犹如神的杰作,静静地随风飞舞,在风沙扬起与坠落之际,娓娓地道出其沧桑的岁月与生命的坚忍。

灰濛的天空笼罩着一层薄雾,直觉的将相机藏入GORE-TEXGore-tex中,今早,天未亮就离开营地,抱着上红沙丘欣赏日出的浪漫情怀,顺着别人踩踏的路径,一访闻名世界的橘红色沙丘,偶尔顽皮地去开发新路径,想看脚着地的刹那,微润的沙丘慢慢崩裂所形成的线条;微光中,层层的沙丘相叠到天际,如同红色版的泼墨山水意境,清晨在一步一脚印中,我慢慢品味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这片沙漠称为纳米比(Namib Desert),座落在西南非洲的纳米比亚,沿着大西洋海岸线,绵延两千公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沿海沙漠。若搭飞机从空中俯瞰,一大片富含镁、铁的岩层矗立在纳米比亚的西南方,在风化之后的碎石,随着orange river历经漫长的旅程来到南大西洋,又被气流吹向北方而后经海浪冲上海岸,再被海风刮到内陆,在切割家与塑型者的通力合作下,历经沧桑岁月而慢慢形成,因而蔚为奇观;一波波的沙海由海岸向内陆挺进,最宽处还深入内陆一百五十公里远,棱线有时浑圆,有时如刀锋一般的锐利,如丝缎一般质感的坡面在云与阳光的迷藏中变换着色泽,而沙的颜色也呈现出象牙、杏色及橘红等不同色调;干爽沙丘顶端的细沙会随风飞舞,在扬起与坠落之际形成漂亮的纹理。在这片漠海之中,因为风采不同,而各自有着响亮的名称(如新月沙丘、星形沙丘、抛物线沙丘……),踩踏其上,真有亵渎神迹的感觉。


植株上凝结的水滴提供给昆虫饮用。


这种灌木的主根很长,可深入地下直达地下水的表面,其瓜果可喂养许多生物。

生命自会寻找出路

今早的雾来得突然,虽有点担心无法如愿看到初阳,心里却明白,沙漠中的生物需要这种平均十天左右才降临一次的湿雾;沐雾甲虫(一种拟步行虫)的鞘翅上有着可以汇聚水份的小隆起,当雾气来袭时,会将身体前倾入风中,好让水气顺着鞘翅滑入口中,简单的集水方式,确是聪明的演化。在东张西望之余,望着凝结在植物体上的水珠,也欣赏着昆虫大军的清晨飨宴,更想着生命的坚韧及适应环境的机制--生活在干旱地区的生物,不需依赖固定的水源,牠们可从多汁液的植物、含水的块根以及被露水浸透的青草中获取所需的水份。生命可以爬上最高的山巅,也可以留在看似一无所有的沙漠;在看似贫乏的环境中,生命一样能活得精采!

当一波波的人潮无功折返之时,灰濛的天轻轻地开一个小洞,温和的阳光自裂缝中洒下,周遭的泼墨山水颜色变得较为浓烈,照光的沙丘闪动着柔和又晶莹的光芒,河谷开阔处,一道淡淡的彩虹悬挂,在一片橘红色调中,跪趴在地上,以相机记录这短暂的光华;今日的晨间序曲没有如圣迹降临一般的壮阔激情,却有着细水长流般的淡淡柔情。

在纳米比亚,我见证了红色沙丘的媚惑!(待续)◇


大西洋沿岸SWAKOPMUND的清晨沙丘。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卑诗原民生命力 独木舟划过寂静地(第79期) ---2008/07/17刊
  • 拥抱自然的文化宝藏(第79期) ---2008/07/17刊
  • 山水人交融之地(第79期) ---2008/07/17刊
  • 山脉 河谷 风之母(第79期) ---2008/07/17刊
  • 繁华都市中的酋长(第79期) ---2008/07/17刊
  • 相关文章
  • 前中国首富落马 上海官场或再震(第79期) ---2008/07/17刊
  • 直觉VS.理性(第4期) ---2007/01/25刊
  • 纳米技术的喜与忧 (第2期) ---2007/01/11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