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这个题目,大家或许都会满腹狐疑,因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乐,柴米油盐酱醋茶,有哪一样不是用“钱”买来的?而钱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不去“赚”行吗?

话是不错,毕竟人们当今絶大多数已经无法“自给自足”,几乎所用的任何东西都来自各个“市场”,而充塞在市场的形形色色物品都很难得知是出自何人之手。我们也都知道,各类市场里的东西都要卖出去,而买者需用“钱”去买。

在这么简单却清楚的图像下,已经明确显示出:人们真正要的是可满足各种需求的东西或物品,这些东西大多数是有形的。“钱”只不过是用来换取这些东西的“工具”而已,绝非人的“最终标的物”。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自由评论 正体版       列印机版

“赚钱”不是目的



文 ◎ 吴惠林

乍看这个题目,大家或许都会满腹狐疑,因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乐,柴米油盐酱醋茶,有哪一样不是用“钱”买来的?而钱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不去“赚”行吗?

话是不错,毕竟人们当今絶大多数已经无法“自给自足”,几乎所用的任何东西都来自各个“市场”,而充塞在市场的形形色色物品都很难得知是出自何人之手。我们也都知道,各类市场里的东西都要卖出去,而买者需用“钱”去买。

在这么简单却清楚的图像下,已经明确显示出:人们真正要的是可满足各种需求的东西或物品,这些东西大多数是有形的。“钱”只不过是用来换取这些东西的“工具”而已,绝非人的“最终标的物”。因此,“钱”是让各种交易成为可能或更为方便的“媒介”,于是钱乃被称为“交易媒介”。

对于用实际产品来相互交换的商家而言,由于物物交易的不方便,于是各自先换成“钱”,再以钱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很容易理解,但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工作并没有直接生产别人消费的东西,却有钱可赚,原因何在?如果一家从事制造产品的公司或工厂,员工们“分工合作”来生产东西,每位员工对产品有自己的一份贡献,于是有钱可得,这还可以理解。但当今社会诸多“金融理财”公司,其“钱滚钱”却无实质东西生产出来,可就令人费解了!

试想,“钱”本身是没价值可言的,它只是代表你所生产出来的东西之价值,当今的理财公司从事的所谓“衍生性金融”买卖,不是像“买空卖空”吗?因为它离原先作为“桥梁”、“中介”角色的金融机构愈来愈远。作为中介的金融机构是把钱交给生产效率高的生产机构去生产更多东西,来促进生活福祉呀!

必须记住的是,“钱”一旦脱离其代表的物品,炒作、投资泡沫就会形成,而物价普遍大幅上涨的“通货膨胀”,或股市、房地产等炒作行为的“资产膨胀”就会来到,于是“钱”就愈来愈不值钱,这也就是“钱太多”的现象。个人钱多可买更多东西,但人人钱多却不是好事。

切记,钱是交易媒介,并不是用来存放不动的,而是像血液一样“流动”的,并且是要换得实际物品的,“赚钱”并不是最终目的。◇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两岸直航 金色希望起飞(第82期) ---2008/08/07刊
  • 两岸直航带来什么希望?(第82期) ---2008/08/07刊
  • 台湾的民主空气,令人着迷(第82期) ---2008/08/07刊
  • 点燃陆客心中的自由圣火(第82期) ---2008/08/07刊
  • 擦亮中华文化宝藏(第82期) ---2008/08/07刊
  • 夜市 观察台湾生活的窗口(第82期) ---2008/08/07刊
  • 台湾是一块滚石(第82期) ---2008/08/07刊
  • 两岸三通 中港台新时代来临(第82期) ---2008/08/07刊
  • 景点上的自由风情(第82期) ---2008/08/07刊
  • 相关文章
  • 中国股市问题分析(第66期) ---2008/04/17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