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愛騎自行車的人,沒有人不知道「Giant」這個牌子的。在能源短缺的時代一切都不景氣,但是逆勢而行的自行車卻大賣,甚至成為一種時尚精品。

近幾年來,由於能源短缺,油價飆升,自行車得天獨厚的以其便宜、輕巧、無污染和無噪音等優勢,再度搏得人們青睞,加上其綠色環保和回歸自然的概念,騎自行車更成為一種風雅時尚的運動。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封面故事 簡體版       列印機版

台灣》單車品牌的長青路

臺灣單車工業獨步全球,圖為二零零七年三月臺北世貿中心自行車展上參觀人潮。(AFP)

文 ◎ 郭微言

凡是愛騎自行車的人,沒有人不知道「Giant」這個牌子的。在能源短缺的時代一切都不景氣,但是逆勢而行的自行車卻大賣,甚至成為一種時尚精品。

近幾年來,由於能源短缺,油價飆升,自行車得天獨厚的以其便宜、輕巧、無污染和無噪音等優勢,再度搏得人們青睞,加上其綠色環保和回歸自然的概念,騎自行車更成為一種風雅時尚的運動。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的自行車銷售量在六年來一直維持成長的趨勢,目前全球的年需求量約在一至一點二億輛之間,主要消費市場以美加、日本、歐盟各國以及中國大陸為主,占全球市場的八成左右。

自行車與大眾運輸是目前公認最不造成環境負擔的兩大運輸方式,也是各國政府致力推廣的交通工具。目前,就使用自行車的分流量來說,在荷蘭占整個交通輸送量的42%;在日本約34%;在韓國只有3%。


執世界自行車工業牛耳的臺灣,結合公車、捷運、自行車的綠色運輸熱正逐漸風行。圖為臺北一自行專用車道。(AFP)

臺灣自行車產業全球發光

過去三十多年來,臺灣一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自行車供應國,近年來更轉型成為全球高級自行車創新產品的供應中心。全球最大的兩個自行車工業捷安特和美利達都是臺灣企業,兩大業者對於倡導自行車活動都不遺餘力。兩者都不斷研發新型自行車,目前高價位自行車已經發展到以「碳纖維」作為車架,輕量化到平均重量在十到十三公斤。

二零零三年A-Team(臺灣自行車協進會)的成立,是臺灣自行車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是由巨大和美利達兩大龍頭共同領軍號召上下游零組件業者所成立的,整合自行車業界資源,一起學習豐田(TOYOTA)式的生產管理模式,導入品質及生產管理,全面提升技術與管理,發展高附加價值產品和共同研發國際高級車種。

A-Team的運作開花結果了,不僅使成員的交貨準時率提升,產品不良率降低,更使臺灣自行車邁向高附加價值產品的道路,推出平均單價,從六年前的一百美元,倍增至兩百多美元,出口平均單價更高達四百多美元,徹底擺脫了中國大陸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避免了臺灣自行車產業走向空洞化的危機。

自行車的發展朝「輕量化」發展,車身結構由過去的鋼鐵材料進步到鋁合金,現在更採用重量變得很輕的碳纖維。與此同時,也向輕、薄、短、小、美觀、舒適、多功能和多種造型變化推展,例如避震及變速系統愈做愈精緻;滿足自行車頭盔、手套、專用的功能性服裝、攜帶式降溫產品、安全器件等相關配套商品的需求。

歐洲是臺灣最大的自行車市場,主要消費國是英國、德國、荷蘭和瑞士。據統計,二零零七年臺灣對歐洲的自行車出口呈兩位數增長,收入增長高於22%。

在臺灣,各縣市都極盡巧思的在河濱、山區、風景區等地規劃了自行車道,方便民眾休閒運動,彰化縣八卦山長青自行車道還成為臺灣第一條自行車專用道。臺北市,統計已經有3.2%的自行車通勤族外,今年編列六千萬,預計今後三年內,將北市一百零七公里的河濱自行車道路面陸續拓寬為二點五公尺以上。


二零零八年十月七日臺北一母親載小孩在河濱自行車道悠閒騎乘。(AFP)

巨大之所以巨大的祕訣

臺灣自行車製造廠的龍頭巨大(Giant)公司,搭上這股節能減碳風潮,在這一波金融海嘯所引發的不景氣中一枝獨秀,業績大放異彩,公司樂得以大手筆發放年終獎金,最高可以領到二十三個月,羨煞了以往引領風騷的科技廠。

巨大公司在不景氣中逆勢成長,和去年相比,銷售量從四百萬部提升到五百萬部;營業額從三百三十億衝到四百一十億,成長幅度超過三成,光是前三季營收就逼近去年全年水準。巨大的股票市價從二零零一年十月的二十六元、一路飇到今年七月底的一百元,目前即使大盤腰斬,它的價位還是挺在七十八元;而另一個大廠美利達的股價也從二零零一年十一月底的五點八元,飈到今年七月底的七十八元!

三十八年來,歷經產業的嚴峻汰換變遷、競爭與不景氣的多次衝擊,歐美大廠頻頻傳出倒閉或發生財務危機,巨大集團卻憑藉全球產銷布局、跨國經營的優勢,展現相對較佳的營運成果。關鍵在於創辦人劉金標把永續經營視為巨大最重要的課題,他認為,自行車是萬年工業,有特色就不會被淘汰掉,因此,巨大的目標,不是追求第一(No. 1),而是希望成為唯一(only one)。

回溯巨大的發展過程,歷經三個階段:一九七零年代是草創期,一九七二年創辦人劉金標和創業伙伴羅祥安把創業目標鎖定為製造腳踏車,巨大以代工起家。一九八零年代是建立品牌,一九八一年則以100%股權創設了捷安特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在臺灣推廣自有品牌;一九八七年,巨大成立「捷安特美國公司」。一九九零年代,走出以製造為核心的迷思,採行兩岸分工策略,把大陸納進國際化的一環,強化臺商的競爭力主要在於設計、國際化、行銷等軟體領域。

劉金標本人以身作則倡導自行車活動,去年,他以七十三歲的高齡,在十二天內完成九百六十八公里的環臺路程,也算完成自己的環島夢想。◇

所在期數封面故事
  • 節能減碳 單車風潮起 (第98期) ---2008/11/27刊
  • 自行車五百年興衰路(第98期) ---2008/11/27刊
  • 日本》企業也吹單車風(第98期) ---2008/11/27刊
  • 歐洲》騎車是享受更是尊嚴(第98期) ---2008/11/27刊
  • 韓國》政府吹起「兩輪」風(第98期) ---2008/11/27刊
  • 體驗分享》騎車環島,讓心更接近(第98期) ---2008/11/27刊
  • 相關文章
  • 中國特色的救市方案(第98期) ---2008/11/27刊
  • 日本三大財閥 三菱 住友 三井 (第95期) ---2008/11/06刊
  • 諸葛八卦村 風水經典(第55期) ---2008/01/24刊
  • 新一期受歡迎文章
    推薦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