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文 ◎ 张羽良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接过一杯古坑皇朝咖啡,透明琥珀色的明亮色泽闪闪耀动,浅尝时舌尖的微苦慢慢转为甘甜,浓郁久久不散……这种对食物原物、原味、原形、原汤、原质的坚持,成就了纯正台湾咖啡“劳斯莱斯”的称号。
中国三鹿奶粉所爆发的毒奶事件让世人重新正视饮食的安全,国内外许多营养专家也藉此倡导饮食应回归大自然中去,并呼吁“多吃食物,少吃食品”。这一点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它符合了中华饮食文化崇尚朴素自然,讲究原物、原味、原形、原汤、原质的特色,让食物的营养价值既得到充份的利用并避免了人工添加物对人体所造成的负担甚或毒害。
虽然这种对食物原物、原味、原形、原汤、原质的尊重与理想,在商业利益挂帅的今日世界已经成为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梦想,但在台湾仍有一小部份人在各自的领域上谨守着这一份坚持,为世人保留了这个梦想。来自台湾咖啡原乡的古坑“皇朝台湾咖啡”就是个中代表,它正扮演着纯正台湾咖啡最后守门员的角色。
皇朝台湾咖啡负责人黄朝裕原本在台北从事业务工作,因父亲受伤无法再继续农事,一九九六年他毅然结束了台北的工作,回来古坑一肩挑下父亲务农的棒子。家中的土地在其父亲手中种了些竹笋与葡萄柚,刚开始前几年种的葡萄柚品质很好,却在多年后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香甜。探究原因是土质发生了改变,而这改变是施用了农药的结果,于是黄家停止农药的施用,但也让葡萄柚表皮因虫的叮咬变丑失去了卖相。
像培育孩子般照顾咖啡
面对卖不到好价钱的葡萄柚,黄朝裕思索自己的务农生涯该如何展开?二零零二年正好台湾咖啡热潮兴起,在休闲旅游的风潮下,古坑咖啡逐渐打响了名气。黄朝裕一看机不可失,便开始尝试栽种台湾咖啡。熟悉咖啡的人士都知道咖啡主要分为三大类──阿拉比卡(Arabica)、罗布斯塔(Robusta)与赖比瑞亚(Liberica),台湾咖啡指的是阿拉比卡咖啡。
论及台湾咖啡的历史要溯及清朝时期,当时荷兰人就曾少量引进。日本明治时期(一八六八至一九一二),将咖啡栽种在小笠原诸岛,而后更广泛的栽种在冲绳和当时属日本殖民地的台湾,然而台湾因气候、纬度、土壤皆优于日本环境,故所生产的咖啡品质更优于日本。在二零零三年重新掘起台湾咖啡热之前,少数不放弃台湾咖啡的有心人士保留着日据时期的原种咖啡──阿拉比卡咖啡,这些少数的拥戴者,为今日台湾咖啡的卷土重来奠定了重要的根基。
刚采下来的咖啡豆。
个性一向开朗的黄朝裕,对种植咖啡投入了无比的认真与付出,用心的程度连黄太太都说:“那种对咖啡的执着和他随和外向的个性简直有点矛盾!咖啡树只要有一丁点问题,他立即询问农会相关人员,还曾经漏夜开车到很远的地方请教老师傅,也因为太过于投入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被咖啡树伤到右眼,导致现在右眼视力还无法恢复。”
对此,黄朝裕解释说:“种植咖啡的过程就好像是培育孩子的过程,除了土壤、气候、水质影响咖啡豆的优劣外,从种子的培育、播种、发芽、移植到收成,都必须要有耐心、爱心与关心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咖啡豆。”
种咖啡的尝试过程就是一段段的故事。刚开始种的咖啡豆不发芽,后来才发现咖啡喜欢半日照,不能在大太阳下曝晒一整天,于是他们将咖啡苗移植到葡萄柚树下。后来遇到台风吹倒了咖啡苗,他们仿照果树被风吹倒的经验将咖啡苗一棵棵扶正,结果扶正后的咖啡苗全都死了,正确的对待方式应该是完全不动,让它自己长出新根来。
由于先前种葡萄柚使用农药导致果味变质的教训,黄朝裕在改种咖啡后,就完全不使用农药,改采有机的方式来管理。人对待大自然的方式改变,大自然的回馈也迅速而明显,葡萄柚的表皮依然不好看,但果味已经转回原先的甜美。
对原豆原味的坚持
接过黄太太手中端来的现煮台湾咖啡,成透明琥珀色的明亮色泽在眼前闪闪耀动,一股很纯很纯的浓郁芳香在空气中凝聚不散,面对有着咖啡中的“劳斯莱斯”称号的台湾咖啡,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够抵挡得了它的诱惑。
喝下第一口台湾咖啡,浅尝时舌尖微苦却慢慢由苦转为甘甜,那股香甜、甘醇、浓郁在嘴里久久不散……透过黄朝裕的引导,当温度约略降至85℃时再入口,令人难以忘怀的滋味再度涌上心头,也许带着些微杏仁香,也许带着些微核桃香。当这沁上心脾的独特芳香似乎还停留在口中,那浓浓的甘甜已悄然地充满整个喉韵,幸福的微醺感也随之向人袭卷而来,刹那间突然明白黄朝裕为何要对台湾咖啡原豆原味如此地坚持。
看出我的感动,黄朝裕笑着说:“其实真正喝过台湾咖啡的人,会被台湾咖啡多层次的口感所触动,除了咖啡本身具有丰富的油脂、独特的香气之外,入口浓、纯、香的层次非常丰富,而且回甘迅速,真可以说是咖啡中的极品,曾经有人形容台湾咖啡是咖啡中的劳斯莱斯,我觉得一点都不为过。”
依据古坑乡公所网站资料显示,目前台湾咖啡产地有中部惠荪林场、云林荷苞山、台南东山乡、花莲瑞穗农场、屏东地区,种植面积约七百公顷,年产量约百公吨,尚不足台湾消费量的十分之一,造成咖啡豆绝大部份仍仰赖进口。由于进口咖啡豆价格远低于产量稀少的本土咖啡豆,站在商业考量下,绝大部份的古坑咖啡是本土豆与进口豆混用,“皇朝台湾咖啡”对一豆不混的理想,在相对的大环境下,一路走来更感艰辛与孤独。
黄朝裕(左)与黄太太(中)与客人。
尽管如此,黄朝裕仍然对纯台湾咖啡有所坚持,他说:“你会发现台湾人特别不一样,好像对的事情如果没有利益、没有转机,他们就会绕开走,甚至开发出另一条不一样的路,以致于很多事情到后来面目全非了。而我之所以坚持不混豆,是因为我了解咖啡豆的特性,他和茶叶其实是一样的道理,除了每一座山所产出来的咖啡豆都有不同的风味外,如果和其他进口豆或是较低海拔的咖啡豆混在一起,就会失去他原来的风味,所以真正的好茶与好咖啡是应该很纯很纯的。”
皇朝咖啡负责人黄朝裕先生正在煮咖啡。
好咖啡中的好感情
好的咖啡豆也需要好的烘焙技巧才能呈现好咖啡的价值。黄朝裕强调:“烘焙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烘焙成功与否决定一杯咖啡价格高低,好的烘焙师需要历经许多的磨练过程,除了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还要能参考别人的优点,最后才能形成一套纯熟的技巧、才能烘焙出最理想的咖啡。”
谈到独特烘焙咖啡的方法,黄朝裕谦虚地说:“我只是比较幸运而已,我的顾客比较喜欢我用半手工烘焙的咖啡豆。他们曾经作过比较,完全用机器烘焙出来的咖啡豆较为生硬,而用半手工烘焙的咖啡豆则具有感情。其实我倒认为是他们与我在咖啡中培养出像朋友一般的情谊,他们常常与我讨论咖啡,自然而然的就像朋友一样没有距离,所以我们家的咖啡喝起来就特别有感情啦!”
像爱喝茶的人喜欢自己到茶山去寻宝一样,爱喝咖啡的人也会自己开着车到产地来找好咖啡。只是喝过“皇朝台湾咖啡”的咖啡寻宝客,是否真的找到心中的咖啡至宝?这个答案在黄太太的口中或许能寻得一点蛛丝马迹:“他们喝过我们的咖啡后,他们再远都会自己开车来,有远从高雄、屏东与宜兰来的;有些甚至直接下订单带给国外的亲朋好友喝。”看来,好咖啡需要好感情,而好咖啡也永远不会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