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head.htm';?>
350 個阿爾巴尼亞
@ require '../MagHead2.htm';?>
@ require 'MagLeft.htm';?>
|
|
|
350 個阿爾巴尼亞
|
(GettyImages)
|
@ require '../adsleft.htm';?>
文 ◎ 連城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在不斷深化的信貸危機之中,全球金融秩序亦在醞釀變革,嘗試突圍。處在危機傳導鏈末端的中國,漸漸被推向國際舞臺的中心。各國越來越關注這個擁有十三億人口、手握近二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出口大國。關於中國經濟與政治問題的新聞與評論,近期在國際主流新聞媒體上,以之前罕有的密度出現。中國的各項政策與紀錄,都引起興趣與受到前所未有的審視。
就在此時,傳來一則消息令各方震驚。北京由於不滿法國總統薩科齊將在於十二月六日在波蘭會見達賴喇嘛,而拒絕參加本月在歐洲舉行的一次高峰會議。薩科齊與達賴喇嘛參加的會議,其實是為波蘭前總統、本屆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瓦列沙舉辦的。
此次歐洲峰會的主要目的,則是商討各國如何加強合作,對抗這場還在蔓延的經濟危機。作為世界第二出口大國、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北京當局將自己缺乏理性的政治立場,強加於別國,並且拒絕參與這輪重要的討論,實在有負國際社會、甚至中國國內企業對其的重望。這也讓國際社會再次看到,中國雖然渴望參與設計新的國際秩序,但她還遠遠沒有做好準備。
英國的《金融時報》日前刊登了一篇評論文章認為,中國像是大國又不是大國,描述中國時用的龐大的數據,很容易令人忘記中國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排在世界一百名以外,甚至落後東歐的阿爾巴尼亞——雖然中國的整體經濟規模是阿爾巴尼亞的350倍。評論說,中國在地形、經濟規模等方面更接近美國,但除非中國能真正地按其大國份量行事,否則不妨將其作為350個阿爾巴尼亞而不是一個美國來看待。
筆者上次已經提過,中國經濟問題的劣根在於政治體制。專治制度誕生了一批既得利益者,令監管不力,腐敗叢生,在各個領域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權錢交易。這些深層問題已經浮出水面,股市的一蹶不振與內部消費極度疲弱就是最好的證明。
若不作徹底反省與改變,中國的經濟大船即使沒有金融海嘯的吹襲,也會翻覆。許多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政治與經濟制度(包括兩者之間的關聯)欠缺真正的了解,一味將政治與經濟分開。還有一些對市場經濟失去信心的專家與學者,帶著一絲絕望的心理,試圖在中國身上找到另一種可行的模式。可以肯定地說,今天的中國不是他們要找的答案。
中國經濟學家時寒冰在一篇博文中表示,三年來他苦苦思索中國的問題。他意識到民窮所導致的內需不振,是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民窮在於民眾話語權的缺位(不到位),而這一切皆源於民眾選舉權的缺位。「人類應該是平等的,這是最基本的價值觀,任何一個人或一類人,試圖奴役和掠奪另一部份人,都是違逆天道的。在這個價值觀顛倒的時代,最本質的尺規已經喪失,但是我們應該衝破欲望的羈絆,活出境界。」
如何在危機時刻活出境界,轉危機為轉機,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深刻反省的。◇
|
|
|
|
}
else
{
$_SESSION['path']=$_SERVER["SCRIPT_NAME"];?>
在不斷深化的信貸危機之中,全球金融秩序亦在醞釀變革,嘗試突圍。處在危機傳導鏈末端的中國,漸漸被推向國際舞臺的中心。各國越來越關注這個擁有十三億人口、手握近二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出口大國。關於中國經濟與政治問題的新聞與評論,近期在國際主流新聞媒體上,以之前罕有的密度出現。中國的各項政策與紀錄,都引起興趣與受到前所未有的審視。
就在此時,傳來一則消息令各方震驚。北京由於不滿法國總統薩科齊將在於十二月六日在波蘭會見達賴喇嘛,而拒絕參加本月在歐洲舉行的一次高峰會議。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
?>
|
新一期受歡迎文章 |
@ require '../newissuerank.htm';?>
|
|
|
@ require '../ads468b.htm';?>
|
|
 |
@ require '../MagFooter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