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文 ◎ 黄嫣华、黄翠燕 摄影 ◎ 黄嫣华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在感动别人之前,要先感动自己;这些静静的在摇曳的树荫下站着、坐着的雕塑所呈现的,是王秀杞和王壬癸兄弟俩的心情故事,同时也是上一个时代台湾农家生活的写照。

创作中的王壬癸。
在欣赏美丽的石雕作品时,难以想像那是经过一刀一凿雕刻出来的,使用了圆锯、切刀、凿子、电动研磨、砂布等各种工具。有人说,石雕是艺术界的重工业,这话说得十分贴切。在一切讲求快速、讲求效率的现代,这些艺术家为何钟情于石雕呢?
和庙宇雕塑艺术的渊源
石雕可以说是一门拥有最久远历史的艺术,而近代的中国石雕艺术,除了庙宇之外,比较少见。所以,一提到石雕,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庙里的龙柱。台北近郊的王秀杞和王壬癸兄弟俩,是坚持石雕艺术创作的现代雕塑家,虽然并非从事庙宇的雕塑艺术,但和庙中的石雕却有着渊源。
王壬癸在接受采访中说到,刚开始学习雕刻石头时,长辈、老师们只是谈理论,本身没有操作,所以他们就去请教庙里的师傅。
他的哥哥王秀杞就读国立艺专雕塑科时,当时的系主任李梅树正策画重建三峡祖师庙,他和几个优秀的学生被找去庙里帮忙,因此有机会就近请教那边的石雕、木雕师傅。由于协助庙宇的装饰,因缘际会下,促使王秀杞走上了石雕的创作之路。
人像雕塑首重传神
王壬癸说,石雕作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巧雕,就是依石头的样子,再雕出适合它的作品,像故宫的翠玉白菜,它依特殊的色泽雕琢而成;而他们的雕刻则是先塑形出来,再去想这个造形适合什么样的石材雕刻。
雕塑的第一步是塑土,先用陶土或油土塑造出所要的形,形做好了以后,再把它翻成玻璃纤维。要刻石头时,旁边放着原作,然后看着它去雕刻。在还没刻之前,你可以或高或低或左或右加以调整,直到满意为止。有时候,当一件作品做好的时候,你会觉得它本来就是应该这样的。
王秀杞认为,人像雕塑最重要的是要“传神”,一件成功的作品,要能够从眼神和表情中,让人看得出它的气质和潜在性格。
谈到雕刻技法,王壬癸说,像骑木马之类的作品是属于东方的东西,加上西方的技法创作而成。我们学习西洋的雕刻技法、比例结构、美学的概念。但是雕刻家即使从欧洲留学回来,也少有人敢刻写实的东西,因为再刻一百年、一千年,也很难刻出像米开朗基罗这样的杰作。

娃娃系列。
呈现创作家的温馨情怀
王家世代居住于台北阳明山的山峦间,王秀杞和王壬癸兄弟俩在此有一座雕塑工作室。在宽阔的庭园里,他们致力于雕塑和石雕创作长达三十年。他们从小爱石、玩石,甚至想着石头里面有着它们自己的生命。
王家兄弟的作品大部份是人物系列,环绕着温馨的亲情伦理的主题,或是纯真可爱的孩童的题材。这些作品所采用的大多是较为纯色的石材,尤其他们应用在纯真可爱的天之骄子以及亲子系列,用了很多汉白玉、希腊大理石之类的石材。
不同造型的人物雕像悠闲的散落在树荫底下,从这些雕像中,可以看到创作家的写实功力。王秀杞说,希望透过他的作品,传递出真诚和善念,期许大家看了他的作品之后,也会跟着欣悦、快乐起来。
王壬癸说:“小孩子最天真、最可爱,模特儿摆的一个姿势还不如小孩子来得好看。所以我们就选择那种很纯真的面,把它表现出来。小孩子的造形蛮多的,我们已经刻了三十年了。”在王家兄弟的手中,尤其是天之骄子系列中小孩子的造形、表情,充满温润、柔美,皮肤看起来好像富有弹性的样子,竟然不觉得它是个很有重量的石头。

阿公讲古。
王壬癸为我们导览“阿公讲古”的作品,他说:“故事中的主角是我爸爸,那两个小孩是我姐姐的小孩,那是真的阿公,因此感情才会如此纯真。这个作品就是阿公在讲古,两个孙子在聆听,而你也可以蹲在旁边一起听,于是听众又多了一个,它可以跟人这样去互动,十分亲切贴近。”
艺术家要让自己的作品感动别人之前,要能够先感动自己,这些静静的在摇曳的树荫下站着、坐着的雕塑所呈现的,是创作家自己的心情故事,同时也是上一个时代台湾农家生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