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黑腹燕鸥达到两至三万只时,鸟群队形犹如飞龙在天般瞬息幻化,跟随燕鸥领袖穿梭在重重阻碍的蚵架与渔舟间,鼓动双翼高速飞舞,一忽儿左驰、右翔,一忽儿回旋、翻滚,绝妙地展现牠的背部与腹部黑白两色的变化……


黑腹燕鸥腹羽已现黑色。(云嘉南滨海国 家风景区管理处提供)

清晨六点钟不到,我随着台南县文史生态资源促进会总干事洪永华蹲在台南县北门乡井仔脚一家民宿前的鱼塭边,等待黑腹燕鸥出现。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数万黑腹燕鸥 的黄昏之舞

黑腹燕鸥 (黄俊贤摄影)

文 ◎ 王金丁

当黑腹燕鸥达到两至三万只时,鸟群队形犹如飞龙在天般瞬息幻化,跟随燕鸥领袖穿梭在重重阻碍的蚵架与渔舟间,鼓动双翼高速飞舞,一忽儿左驰、右翔,一忽儿回旋、翻滚,绝妙地展现牠的背部与腹部黑白两色的变化……


黑腹燕鸥腹羽已现黑色。(云嘉南滨海国 家风景区管理处提供)

清晨六点钟不到,我随着台南县文史生态资源促进会总干事洪永华蹲在台南县北门乡井仔脚一家民宿前的鱼塭边,等待黑腹燕鸥出现。

我正心急着怎么燕鸥还不来时,洪永华回给我一个表情,示意我好戏即将登场。过了几分钟,从前方北门潟湖堤岸上空,飘过来一群跃动的小黑点,不一会儿,后面又出现了一群。没等集中眼力,一群燕鸥已经从我的头上掠了过去,我在慌乱中,只能听到一阵“呼呼”的振翅声,接着一群一群的燕鸥又飞了过来,我不得不仰躺在土岸上,这回瞧清楚了。这群黑腹燕鸥没发现我,一片片白色羽翼几乎从我脸上飞过去,我抱着惊悸的心情,赶忙翻转身体,牠们已飞到我身后的鱼塭里,在水面上盘着大圆圈急速飞舞。在晨曦里,我只能看见闪烁的白羽光影,然后,牠们一群一群飞向东北方的天空,觅食去了。


黑腹燕鸥 (黄俊贤摄影)

记录行踪,观察习性

前一天晚上,洪永华告诉我,黑腹燕鸥今天早晨一定会经过井仔脚这家民宿前的鱼塭,躲在那里最接近牠们。燕鸥从北门潟湖起程觅食的飞翔过程大约有二十几分钟,等到燕鸥都飞走了,洪永华说:“今年的黑腹燕鸥比去年还要多,大概有五万多只,昨天晚上牠们停在潟湖蚵架上,早上,慢慢移到靠近堤岸的地方,因为涨潮时,海水淹至蚵架,牠停在高处,退潮时,牠就停到较低的蚵棚上,所以牠会随着潮汐移动。风大的话,牠们就在盐田大蒸发池低空飞旋;风小的话,牠们盘旋一圈,就飞出去了。”

他指着左前方的天空说:“我发觉燕鸥很合群,牠们早上要去觅食时,好像有一个报马仔,啾啾啾啾在这里飞旋,像是在叫同伴起床,然后再一起飞出去,假如还有睡懒觉的,牠会飞回来,啾啾啾啾的再叫一次,马上又飞向北势溪,再飞回这里。”

六十三岁的洪永华平时就非常关心北门的环境生态。三年前,他在海边放渔网时,看到一群一群的黑腹燕鸥在水上飞,觉得非常漂亮,朋友来时,就带他们去看,也引起他想要了解燕鸥的行踪。“早上工作完了,我就去找燕鸥,因为一些媒体会来问我,今天燕鸥去哪里,他们要去拍,所以我需要事先去了解;我跑遍了北门乡,一直跑到学甲、布袋镇,沿着十七线公路,到台南海岸线的湿地、鱼塭去找黑腹燕鸥,结果发现几十只、几百只、甚至几千只,今天在这个地方飞,明天在那个地方飞,跟我在北门看到的黑腹燕鸥一样。”

后来他又去请教鸟类摄影专家王征吉和黄俊贤,告诉他们黑腹燕鸥在这里栖息的情况,也带他们去看燕鸥觅食地,“他们观察了二十几天,了解燕鸥的习性,他们在这里、也到觅食地拍了许多照片。”


黑腹燕鸥 (黄俊贤摄影)

夕阳下,万鸟如意变换队形

许多人都知道台南七股有一个潟湖,较少人知道北门也有潟湖。北门潟湖从北门海埔新生地一直延伸到马沙沟,长约六公里,最宽达两公里,是由“王爷港汕”和内陆海岸所形成的水域,因为沙洲的屏障,水面风平浪静,是台湾第二大潟湖。

那一天黄昏,我站在北门潟湖堤岸边,湖水苍茫,一望无际,蚵架横横竖竖插置水面,一颗橘红色的太阳正要掉落海里,西边赏鸟亭也有一些赏鸟者,时间到了六点十分,果然如导览人员说的,黑腹燕鸥准时出现。

第一眼看到的是一群由小黑点组成的长长的队伍,从东边北势溪上空,蜿蜒蠕动的飘向北门潟湖,队伍在飞翔进行中极富韵律感,到了北门潟湖,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子,忽然瞬间降落,当我还担心牠们会撞到水面时,倏忽间,队伍又形成一个大圆圈在水面上飘旋,那边北势溪上空,陆续有一群群的燕鸥觅食回巢,加入在潟湖上空飞舞的队伍,这个过程给我莫名的感动。

黄俊贤深入观察了黑腹燕鸥在黄昏飞舞的景象后,惊叹为自然界的生态奇观,他描述说:“当黑腹燕鸥达到两至三万只时,群聚的鸟群队形就开始改变,由原先一团乌云飘荡型转变为龙卷风型或是漏斗型,变化迅速多端,有时也会分成两大群各自飞舞,就看鸟群领袖的带领方向。最精采的是密密麻麻的鸟群,犹如飞龙在天般幻化成一条巨龙,由高空高速向下俯冲,鸟群冲到潟湖海面后,每一只黑腹燕鸥就成了一架高速战斗机,开始进行海面的低空飞行阅兵典礼。鸟群会跟随燕鸥领袖的动作,在重重阻碍的蚵架与渔舟间穿梭,鼓动双翼高速飞舞,一忽儿左驰、右翔,一忽儿回旋、翻滚,这样也展现牠的背部与腹部黑白两色的变化,虽然方向变化迅速,队形仍然整齐划一,鸟类世界的生态奇观真叫人叹为观止。”

黑腹燕鸥在广袤的北门潟湖的黄昏之舞,上演了半个小时后,太阳也将沉入海里,牠们散开后,各自找到了休歇的蚵架,就会不断的发出“枯科枯科”的叫声,在灰暗的光影里,我看见堤岸近处的一排蚵架上,整齐的站满了燕鸥,独有两只在蚵架上飞舞互相纠缠着,旁边的燕鸥谁也没去理会牠们。


黑腹燕鸥 (黄俊贤摄影)

赏鸟客为村庄带来生机

自从这几年来,黑腹燕鸥飞进赏鸟者的世界后,最近,北门潟湖的赏鸟客忽然多了起来;观光局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也在今年四月五日邀请“黑琵先生工作室”,在南鲲鯓代天府举办鸟类生态摄影展,其中一张黄俊贤的作品,最让我感动,照片前方有九只黑腹燕鸥,嘴巴一致朝前、笔直的站在电线上,有一只带头的燕鸥腾空飞起,牠的翅膀展现在占据一半背景的太阳里。黄俊贤告诉我那是日出的太阳:“我们清晨四点钟就到鱼塭去守候了。”

洪永华表示,这种画面常能见到,他昵称这是黑腹燕鸥在荡秋千:“风吹过来,牠们站在电线上会荡来荡去,像在荡秋千一样。”

井仔脚是北门乡的一个小村庄,傍着北门潟湖,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年轻人大都出外工作,这里唯一的一家民宿的主人洪有志,感受到黑腹燕鸥给村庄带来了生机,他还记得有一天清晨开门时,看到门口聚集了许多赏鸟人,让他吓了一跳。他说风越大,飞到民宿前的燕鸥就越多,他指着民宿前方的蒸发池说:“今年九月十四日那个台风天,一大群燕鸥停在废弃盐田蒸发池里,一只一只排得很整齐,远远看过去,蒸发池都变成了白色,因为这里有房屋挡风,几万只燕鸥停在那里,准备从这里起飞。”

他又津津乐道的谈起黑腹燕鸥互相抢食的有趣情况:“这个鱼塭里差不多有十几只燕鸥,燕鸥叼到了猎物,就飞走了,假如被另外一只看到了,牠会冲过去抢牠嘴里的东西,抢到了后,另外一只会追到后面,追得燕鸥紧张了,猎物掉了下来,又会有燕鸥过去抢,常常会出现这种镜头。”

鸟喜欢来,是好地方

交通部观光局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技正蔡宜育也补充说,因为北门潟湖辽阔,潟湖上的蚵架离外海有一段距离,黑腹燕鸥停在蚵架上休息比较安全,白天这里鱼塭多,潟湖也多,燕鸥每天大概要吃十几条小鱼,这里有这个条件,是适合牠们度冬的栖息地。


蚵架上嬉戏的黑腹燕鸥。(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提供)

对于黑腹燕鸥的生态、习性,蔡宜育说,牠们飞来北门潟湖栖身,白天飞到那里去觅食,怎样觅食,整个生活史,目前还没有学者与鸟类专家追踪、研究,还缺乏这些资料,他希望在保育及观光之间能够取得平衡:“黑腹燕鸥的听觉很敏感,牠们沿着公路从南方飞回北门潟湖时,原来是一条长龙的队伍,穿越公路时,牠们听到车声,会马上又往回飞,这条长龙就断掉了。”

洪永华长期观察鸟以后觉得,鸟喜欢来的地方就是人住的好地方,因为环境没有受到污染及干扰,牠才待得下来,他特别种了一些番石榴,让它黄了等鸟来吃。今年有一次台风,他还担忧风那么大、海浪那么大,燕鸥怎么能够在蚵架上休息,现在他却自信的说:“结果那晚十点多,我发现整群燕鸥都停在民宿前面,这里北风吹来有房屋挡着,不管风雨多大,牠们一定会回来。”

入夜了,井仔脚,这个毗邻北门潟湖的小村庄已经被淹没在夜色中,我走在潟湖堤岸边,天空水面连成一色,只有沙洲远处灯火点点,黑腹燕鸥在寂静的夜里仍然吵成一片。◇


广袤的北门潟湖。(摄影/王金丁)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105/5806g.htm(新纪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