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教授說:「我以為,學習古典詩詞最大的好處就是使你的心靈不死。」道盡了中國文學的珍貴與一位大師的風範。

月二十一日晚上,致力於推動社會人文素養講座的台灣洪建全文教基金會,非常難得的請到享譽國際的葉嘉瑩教授,以「王國維《人間詞話》問世百年的詞學反思」為題,為來賓深入淺出的介紹了詞的來源、發展、王國維對於千年來詞學的解讀,以及歷代文人如何將自己不同的生命情調融入這項創作,豐富與完成了中國士人情意的表達。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王國維《人間詞話》詞學反思──聆聽葉嘉瑩教授的一堂課

葉嘉瑩教授會後為慕名而來的讀者簽名。

文、攝影 ◎ 陳柏年

  葉教授說:「我以為,學習古典詩詞最大的好處就是使你的心靈不死。」道盡了中國文學的珍貴與一位大師的風範。

月二十一日晚上,致力於推動社會人文素養講座的台灣洪建全文教基金會,非常難得的請到享譽國際的葉嘉瑩教授,以「王國維《人間詞話》問世百年的詞學反思」為題,為來賓深入淺出的介紹了詞的來源、發展、王國維對於千年來詞學的解讀,以及歷代文人如何將自己不同的生命情調融入這項創作,豐富與完成了中國士人情意的表達。二百多位文藝名家薈萃,知名文學家張曉風、席慕蓉亦列席其中,座無虛席,共享這場難得一遇的大師盛會。


葉教授講授詞學。

 大師時空交錯的相會

八十七歲的葉嘉瑩教授容光煥發,優雅依舊,穿著一襲樸素的旗袍,外罩淺紫披肩,以抑揚頓挫、溫婉典雅的金石聲調,娓娓道出這場講題由來。

原來王國維影響詞學深遠的《人間詞話》一書,最早是在《國粹學報》發表,完成年代為一九零九年二月二十日;而葉嘉瑩教授恰於昨日二月二十日下飛機來到台灣,時值兩人時空相隔正好一百年,便有了這一場演講的題目。另外,詞之文體濫觴於唐,匯為總集,肇始於五代年間趙崇祚所編的《花間集》。由歐陽炯寫的《花間集敘》可知,文成於大蜀廣正三年,也就是西元九百九十年。而王國維在西元一八一七年出生,詞之盛行天下,到這位融中西美學成一大家、晚清國學巨擘的時代,整個詞的醞釀已有千年之久。

若說王國維是承繼中國新舊學術,開闢詞之意境美學的第一人,葉嘉瑩教授便是研究王國維先生詞學的第一人。這場國學演講的意義,自然非比尋常。然而葉教授深入淺出的旁徵博引,談笑晏晏中,兩個半小時彷彿彈指而過,千年以來詞人難解糾結的情意表達,在她淺顯生動的講述中,也都變得親切鮮活起來了。

詞的特質:精深幽微

自古以來,中國的「詩集」、「文集」寫作者眾,唯獨「詞」不入正統文學者的法眼,這是有原因的。葉嘉瑩教授解釋,詩、文皆是用以「載道」,是聖賢奉以為「言志」的傳統。所謂「在天為志,發言為詩」,本來就具有神聖的特質。而詞則截然不同,是「言情」的,用來表達不為人所道的喜怒哀樂之情,是從市井俚俗歌曲的填詞發展而來的,所以一向不得重視。

隋唐以後,從外族流傳進來的胡樂,結合了魏晉以來的本土音樂——清樂,以及民間的宗教音樂——法曲,形成了一種新樂曲,稱為燕樂。根據中國古書上的記載,那種音樂非常美妙,當時流傳很廣,因為不登大堂之雅,是士大夫在歌飲應酬或閒時所作,主題也多半迴繞在美女愛情的期待與失落、怨婦的遙怨與悵惘等等內容,所以不受重視也是必然。

但葉教授說,正如王國維所言:「宋人詩不如詞,以其真也。」宋人詞句中的真情流露,比虛矯的詩更有真味。王國維又說:「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意思是詞的內容是「雅」的純正或是趨向「鄭聲淫」的風貌,不在於它的形貌上是否使用了華豔的字句或是歌詠的題材,而在於作者所體現出幽深精微的人格、氣質與境界。詞之妙就在於「解人難得」。

她說:「詞的好處是不容易說出來的,因為他在神不在貌,千年以來未成定論,不是語言外表說得清楚,也沒有找到一個評說的術語。」葉嘉瑩最後說,好的詞中包含了許多可能,使每個解讀的人都有不同的體會,她姑且稱之為「潛能」(potential effect),而這樣豐富又說不清的感受,正是詞之所以動人心魄,傳誦千年的原因。


左一台大教授林玫儀、左二知名作家張曉風、右邊台大教授黃佩榮與葉嘉瑩教授合影。

動亂世代的詞學大師

出生在北京舊式家庭的葉嘉瑩教授,父輩曾在清朝為官,算是旗人。小時候第一本書是《論語》,十歲時,母親買了一本詞學小通書,種下她一生熱愛古典文學與詩詞的緣由。民國一九四八年,她來到台灣,丈夫因為白色恐怖入獄,連帶使她也抱著孩子一塊關進監獄,釋放後艱難地四處漂泊。

後來,葉教授在台北教書時,受邀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和密西根大學任教,為了能和家人團聚,又前往加拿大,以英文與西洋文學評述講解詩詞,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與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是唯一一位以研究中國文化而獲頒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的華人學者第一人。她說自己最幸運的是與詩詞為伴,雖然一生歷經苦難,但一直以樂觀、平靜的態度面對,與熱愛古典詩詞有很大關係。

葉嘉瑩教授奉獻國學教育六十年,如今已是桃李滿天下,聽過她講古典詩詞的學生已經數也數不清了。曾經有學生問:學習古典詩詞還有什麼用?她的回答是:「我以為,學習古典詩詞最大的好處就是使你的心靈不死。」道盡了中國文學的珍貴與一位大師的風範。◇
 

本文網址:http://mag.epochtimes.com/113/6040.htm(新紀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