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感动韩国的年轻人,《牛铃之声》更让中老年人激动不已,好似看见自己或父母曾走过的人生路,重新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享受着在喧嚣的大都市找不到的简单、纯粹、缓慢的生活氛围。

近日,一部在牛年取材于老牛的纪录片在韩国各影院上演,纪录片通过一对八旬农民夫妇和四十岁老牛的真实故事,品味人生和生死离别。这支纪录片《牛铃之声》在韩国创下了独立电影票房纪录,并刷新韩国独立电影历史,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八旬老人和他的老牛感动着韩国人,被评为是“在冷冬里看见绿色的温暖影片”。

商业电影都是以华丽的场景和尖端技术刺激观众耳目,但是《牛铃之声》以感人肺腑的情节和诗情画意的场面博得观众赞赏。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艺术文化 正体版       列印机版

电影.人生《牛铃之声》在心中回响

《牛铃之声》被评为是“在冷冬里看见绿色的温暖影片”。

文 ◎ 李京灿

  不仅感动韩国的年轻人,《牛铃之声》更让中老年人激动不已,好似看见自己或父母曾走过的人生路,重新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享受着在喧嚣的大都市找不到的简单、纯粹、缓慢的生活氛围。

近日,一部在牛年取材于老牛的纪录片在韩国各影院上演,纪录片通过一对八旬农民夫妇和四十岁老牛的真实故事,品味人生和生死离别。这支纪录片《牛铃之声》在韩国创下了独立电影票房纪录,并刷新韩国独立电影历史,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八旬老人和他的老牛感动着韩国人,被评为是“在冷冬里看见绿色的温暖影片”。

商业电影都是以华丽的场景和尖端技术刺激观众耳目,但是《牛铃之声》以感人肺腑的情节和诗情画意的场面博得观众赞赏。电影中的角色仅有年近八旬的老爷爷农夫、老爷爷的老伴儿以及老两头喂养了三十年已经年过四十的老牛。

摄影机忠实记录三个走到暮年的角色,描绘相依为命、共度晚年的情景。(剧照)
 

不同于一般影片,这部纪录片没有旁白说明,背景音乐也不是很多,更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摄影机无声的忠实记录三个走到暮年的角色,描绘出相依为命、共度晚年的感人情景,传达年龄、死亡以及离别的资讯。

干瘦老牛与佝偻老农何其相似

故事发生在韩国的一个农村,老爷爷是一位不使用机械与农药,以传统方式耕种的农夫。老农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耳朵也不好使了,为他卖力干活三十年的老牛成为老爷爷的挚友,并且经常在关键或危险时刻帮助他。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牛成了老爷爷的手和脚,多亏了牠,老爷爷得以供几个兄弟读书。对老爷爷来讲,这头老牛比一般的人都更重要,更珍贵。

虽然老爷爷的一条腿有些不听使唤,但是为了给他心爱的牛准备食物,每天都上山割牛能吃的草。为了让牛不受伤害,他甚至坚持不在农地里喷洒农药。而牛似乎也知道回报,尽管已经非常“年迈”有些站不稳,但只要老爷爷牵着牠走,即使驮着如山高的柴火,老牛也能护送到底。

电影零碎的故事中最扣人心弦的是老爷爷和老牛的健康状态。虽然医生希望高血压的老爷爷能够减少工作量,但是从年轻时一直辛勤工作过来的老爷爷依旧拖着骨瘦如柴的腿工作着。

妻子的软磨硬泡,希望老爷爷将剩下时日不多的老牛卖掉。在去牛市的那天,老爷爷给牛喂了最后一把草,但老牛只是掉泪并不怎么吃草。白给也没人要的老牛,老爷爷却在牛市上坚持要卖五百万韩元。当然,最终老牛和老爷爷一起回家了。

缓慢的步伐,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执着,老牛和老农何其相似。八旬老人和他的老牛深深感动着韩国人。 (剧照)
 

老牛和老爷爷在某些地方是相似的,缓慢的步伐,以及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执着。老牛瘦瘦的臀部上黏着厚厚的牛粪和泥土混杂的污垢,本来干瘦和生病的腿加上沉重的负担,似乎和老爷爷佝偻的身体融为一体。

直到有一天,老牛再也没有起来,困难地停止了呼吸。

千金难买的原始心境

“给观众最大的恩惠和最深触动的,是农夫与牛无视社会步调的生活。”这是许多媒体对《牛铃之声》的评价。

有评论这么描述,尽管如此一位依循传统耕作的农夫的生活与工商社会显得格格不入,但看着那些亲手种植的一棵棵秧苗,在四季的变化下奋斗生长的时候,观众似乎都或多或少升起几分罪恶感。安然置身原生态生活环境与传统无毒耕作方式,这样原始的心境是千金难买的。

影片中,农夫谈到人们为了争夺熊猫而引起金钱战争时,看似在说一个荒唐的笑话,但这不正是我们这些所谓“高度文明现代人”所制造出来的笑话吗?不论是人与人之间,或是动物与动物之间,从彼此接受,到守护,到分离,都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体验。

引爆独立影片复兴

这部独立影片在去年釜山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优秀纪录片奖,随后又夺得首尔独立电影节的观众大奖,并代表韩国参加二零零九年美国圣丹尼斯国际电影节,与来自英、法、德等国家十六部作品争夺最佳纪录片殊荣。导演李忠烈在阐述创作意图时说:“刻画走到人生尽头的老牛以及老爷爷之间美丽的共感和催人泪下的奉献。”

这部电影没有做很多宣传,通过观众的口耳相传在开演后三十七天观众数就超过了一百万人,之后仅用了九天时间就突破了二百万人。

在制作费用低、放映的场馆少、人们关心度有限的不利条件下,此电影超过二百万观众的上座率,堪与商业电影一千万人的上座率相媲美。在收入方面,包括制作等费用在内的投资仅有两亿韩元,但是这部电影到上个月的收入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四亿韩币。

在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下,《牛铃之声》的题材与卖座也受到国际艺术杂志关注。美国电子杂志《亚太艺术》(Asia Pacific Arts)对《牛铃之声》进行大篇幅介绍,指出《牛铃之声》引爆独立影片复兴现象:“虽然最近韩国批准了和美国的自由贸易法案后,电影配额制(又称义务上映制度)有所放松,并且电影产业呈下滑趋势,但独立影片的生产力反而却在增加。”

《牛铃之声》不仅感动了韩国的年轻人,更让中老年人激动不已,好似看见自己或父母曾走过的人生路,重新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享受着在喧嚣的大都市找不到的简单、纯粹、缓慢的生活氛围。◇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逃出凤凰的故事 (第113期) ---2009/03/19刊
  • 刘长乐与凤凰卫视(第113期) ---2009/03/19刊
  • 专家辨析何谓膜拜团体(第113期) ---2009/03/19刊
  • 中共宣传精致化(第113期) ---2009/03/19刊
  • 相关文章
  • 逃出凤凰的故事 (第113期) ---2009/03/19刊
  • 【大纪元摄影】捕捉瞬间精彩 留存永恒(第112期) ---2009/03/12刊
  • 言论自由吹冷风 港澳媒采访遭紧箍咒(第109期) ---2009/02/19刊
  • 崛起的天时地利人和(第105期) ---2009/01/15刊
  • 苏泰荣的行动音乐厅 载着音符去旅行(第104期) ---2009/01/08刊
  • 营养调理 吃出健康(第99期) ---2008/12/04刊
  • 韩国人的独特个性(第87期) ---2008/09/11刊
  • 当今中国:笑话新闻的发源地(第52期) ---2008/01/03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