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head.htm';?>
如何才能體會延壽密碼的真諦?
@ require '../MagHead2.htm';?>
@ require 'MagLeft.htm';?>
|
|
|
如何才能體會延壽密碼的真諦?
|
(Getty Images)
|
@ require '../adsleft.htm';?>
文 ◎ 拙老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古今中外歷代聖哲弘揚聖教,無不以人為本,以仁愛為綱,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緣施教,因法施教。
「萬法唯心,念隨心轉,教由心生」,所以孔子弘揚儒家思想,而有《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聖典;老子崇尚自然之道家思想,而有《道德經》傳世,歷久彌新。尤其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弘法四十多年,為了弘揚般若睿智及大悲菩提心,弘道護生,希望人人皆能立地成佛,苦口婆心,開導世人,不論「生前事」、「今生事」及「生後事」皆教導得鉅細靡遺,共傳法八萬四千法門,教法靈活,句句中肯,至理名言,無出其右,上述聖賢懿行,令人敬佩,值得我輩傚法及學習。
近代西方只重視物質文明的研究發展,科技進步一日千里,不但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並污染生態環境,甚至於冒然違反天機,積極破解「基因密碼」,任意基因組合,不啻擾亂生機的平衡。不僅瓦解人倫道德,而且違反自然法則,破壞自然生態,有些科學家喪心病狂,自以為是「上帝」,玩弄生命於掌上,為所欲為。
肆意破壞大自然的和諧及平衡,勢必誘發大地的反撲以及大自然的反撲,如今世界各地地震、海嘯、颶風、水災頻傳,災害日益擴大,正是人類自不量力,自食惡果的報應,若不及時改正,勢必會自取滅亡。恐至「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適得其反,反將提前促成「新的冰河時期」來臨,屆時反而使得這個世代的人類文明自取滅亡罷了,何樂之有?又何其不智?
因為人類的文化及生涯中除了「物質文明」之外,還有「精神文明」及「心靈文明」,三個層面並行、並存而不悖,唯有三者和諧平衡,才會給世人帶來真正的幸福。反之現在許多短視近利的生物科技科學家們光是從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學研究所得的「基因密碼及「基因工程療法」,是不可能確保人類長壽平安無恙的,因為人的生命及生涯中隨時充滿著許多不可測的危險因子及客觀生存條件的限制,這是任何人類無法預測及掌控的,所以說「基因密碼」並不等於「延壽密碼」,「基因工程療法」不等同「生命再生療法」,千萬別管窺蠡測、玩弄天機,更不要一廂情願、一意孤行,玩火自焚而至萬劫不復啊!屆時恐後悔莫及!
或許有些人狐疑不信:為何「基因密碼」不是「延壽密碼」呢?因為人是萬物之靈,有其獨特的「靈性」,絕非冷冰冰毫無人性的機械人或未來人造改良半機械式的生化人或再生人之所能比擬。正如孔子在〈大學篇〉所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即指要明白人類天生的良知良能之靈性,此外,孔子也一語道破人不是獨居獨活的生物,而是群體生活的生物,人與人之間不僅是互存互動,而且其福祉休戚相關,因此人類的生存必須要相互扶持照顧,所以孔子告訴我們要親民、要仁民愛物,大家要同心協力建造一個安祥和諧的大同世界,才能止於至善,唯有如此人人方可享有安和自在而長命百歲,這才是「全民延年益壽的真諦」!生命的潛能、生涯的真諦及人類文明的福祉豈是單獨靠「基因密碼」,或「基因改造工程」所能辦得到的?倘若膽大妄為,一旦破壞了整個「人種基因庫」的穩定性,則人類將面臨「滅種的威脅」,其後果不堪設想。
更何況現代身心靈醫生及生死學等「先進醫學」,均已體會出主管人類生死的「生命時鐘」,須靠人類體內及體外的三大「生命律動」-「生理時鐘」、「心靈時鐘」、和「社會時鐘」相互和諧平衡,才能生生不息、延年益壽。易言之,「延壽密碼」絕不是單純的靠著DNA內所蘊含的「基因密碼」所啟動的生化及生理各種代謝作用即可達成,反之須經由「身、心、靈」三個層次的運作,以及「質能的轉換及平衡」才能達成,因此其根本乃繫於人本身的「毅力」、「耐力」與「活力」的三大「生命動力」及「潛能」中。先哲云:「萬法唯心,念由心生,運隨心轉。」唯有「滌塵釋懷清心自在」,才能「身心康泰延壽無礙」,這是因為「生理時鐘」、「心靈時鐘」、和「社會時鐘」三者和諧運轉,方能造就一個全民延年益壽的「生命時鐘」,這才是「延壽密碼」的真諦,各位大德們不可不知啊!謹祝各位大德身心康泰、延年益壽,長命百歲。◇
|
|
|
|
}
else
{
$_SESSION['path']=$_SERVER["SCRIPT_NAME"];?>
古今中外歷代聖哲弘揚聖教,無不以人為本,以仁愛為綱,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緣施教,因法施教。
「萬法唯心,念隨心轉,教由心生」,所以孔子弘揚儒家思想,而有《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聖典;老子崇尚自然之道家思想,而有《道德經》傳世,歷久彌新。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
?>
|
新一期受歡迎文章 |
@ require '../newissuerank.htm';?>
|
|
|
@ require '../ads468b.htm';?>
|
|
 |
@ require '../MagFooter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