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渡海来台的前辈书画家傅狷夫,对台湾壮丽的高山大海、阿里山的云海烟岚情有独钟,数十年身历其境、写生取材,开创以“裂罅皴”画山石、“点渍法”写海浪、“染渍法”染云海,将传统笔墨活用在台湾自然山水中,开创水墨画新纪元。
 


傅狷夫《海涛卷》,一九八四年水墨作品,88.1 x 421.7公分,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艺术文化 正体版       列印机版

云涛双绝傅狷夫 开台湾山水画先河

傅狷夫教授。

文 ◎ 白亚士 图 ◎ 台湾艺术大学提供

 一九四九年,渡海来台的前辈书画家傅狷夫,对台湾壮丽的高山大海、阿里山的云海烟岚情有独钟,数十年身历其境、写生取材,开创以“裂罅皴”画山石、“点渍法”写海浪、“染渍法”染云海,将传统笔墨活用在台湾自然山水中,开创水墨画新纪元。
 


傅狷夫《海涛卷》,一九八四年水墨作品,88.1 x 421.7公分,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

国山水画史千百年来,历朝所描绘大自然的景物和造境,历代名家无不达到极高的成就和表现,身为一位二十世纪的山水画家,能有所创见与超越是极不容易的一件事。

一九四九年,渡海来台的前辈书画家傅狷夫,对台湾壮丽的高山大海、阿里山的云海烟岚情有独钟,数十年身历其境、写生取材,开创以“裂罅皴”画山石、“点渍法”写海浪、“染渍法”染云海,将传统笔墨活用在台湾自然山水中,被当代艺坛赞为:最具有时代感与审美观的“台湾山水代言人”,素有“台湾水墨开拓者”之美誉!

成熟典型的“裂罅皴”风格,已是傅狷夫的招牌符号,对高岳的阳刚雄伟,与云海烟岚轻柔相依,“雄”与“秀”相得益彰,刚柔并济,傅狷夫成功的表达“以烟云为神采”的画韵,不同于他人闭门造车的作画。

百岁诞辰 纪念传承

今年是傅狷夫的百岁诞辰(一九一零至二零零七年),台湾艺术大学为彰显前辈书画家傅狷夫一生的成就,推崇其于教育上的奉献,培育出许多杰出的学生、画家,弘扬其艺术对后学深远的影响,台艺大策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五月份在台北,包括:国父纪念馆“百岁诞辰艺术纪念展”、中正纪念堂“百岁诞辰艺术传承展”,以及两天的学术研讨会。

傅狷夫一生勤于跋山涉水、写生创作,其作品入古出今,风格独特,艺坛早有“傅家山水”之美誉,七○年代影响台湾艺坛与带动水墨画风潮甚钜,今日国内年轻画家受其影响者不计其数,譬如:黄光男、苏峰男、蔡茂松、罗振贤等艺术大学校长、院长与教授,都是当年他在艺专的学生,诚如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称赞其在艺术上的成就:“三位一体,足以笑傲平生!”

综观画家近百年的书画创作风格,以年代为轴,分为五期:拜师学艺期(一九一零至一九四八年)、风格辟建期(一九四九至一九六九年)、画风成熟期(一九七零至一九八三年)及晚年巨作期(一九八四至二零零七年)。百岁诞辰纪念之系列活动,不但展现台湾书画艺术多元创作的成果,也为宝岛山水画之发展写下辉煌的一页。

野客无心 狷者有所不为

傅狷夫,本名抱青,字“野客”,晚年称“觉翁”,民国前二年(一九一零年)出生于杭州西湖畔,从小在钟毓灵秀、人文荟萃的环境中成长,“野客”乃取自唐诗“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表示他从小热爱自然之心,并以见素抱朴为宗旨。

“狷夫”原为其笔名,源出孟子:“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随政府迁往内地,在四川巧遇傅抱石,傅抱青、傅抱石同是山水画家,因避“傅抱石”之讳,当时自觉拙于交际应酬,个性与世俗有些格格不入,遂改名为“狷夫”,终生沿用此名作画,并镌有“有所不为斋”印一方。

诗词吟咏 笔正字正

杭州自古文风鼎盛、人文荟萃,傅狷夫自幼耳濡目染,从小就特别喜爱书法与绘画,父亲傅御为世袭的读书人,早年受父亲之教诲甚深,平日除了教他诗文、写字还教他篆刻,孩提时代父亲私塾给予他的文学素养影响深远,当年父亲教他拿笔时,说:“笔要正。”一个“正”字启迪了狷翁严谨、务实的处世为人态度。

习字得自父亲启蒙,先描红、再学欧体《醴泉铭》,接着柳字、颜字,学习楷书的端正,当年他三日一帖、五日一碑,漫游在古今诸家的碑帖中,正因傅狷夫早岁有过长或短的醉心潜习,对各家笔意有所体悟与了解,这些领悟对营造书法的基础,甚或日后在台湾开创云涛画法,皆有料想不到的助益!
 


傅狷夫篆书作品《苍松翠竹》。(雄狮图书提供)

 


傅狷夫一九七零年水墨作品《对高岳》,傅家收藏。

师古人 不如师造化

十七岁那年,傅狷夫加入杭州“西泠书画社”,拜王潜楼为师学山水画,王潜楼书法严谨、绘事全能,教画第一堂课就要求学生画一幅完整的山水稿,如此严格教学、高难度挑战,从师七年后自认获益良多,后来他便广临历代名家作品,扎实奠立了传统文人笔墨的基础。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时值对日抗战爆发,傅狷夫离开江南,途经湖北、贵州而抵四川,翻山越岭、目睹了千山万水的壮阔,此时他的眼界大开,开始写生眼前的真山真水,他说:“自然妙造,使我的笔墨随着内心感受而大有改变,更加能体会范宽说‘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和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名言的内涵。”

陈之佛(一八九六至一九六二年),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画家,毕生专研图案画与工笔花鸟,其作品无论在构图、线条与敷色上均有独到之处,尤其是色彩的表现,更溶合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达到色艳而不俗、幽淡而有味意境,陈之佛这些特质,深深影响了傅狷夫后半生创作上用色的丰富神妙。


陈之佛工笔花鸟《花梢双禽》。(雄狮图书提供)

水深如黛 浪起如山的启发

江南十年的学习,巴蜀九载的成长,傅狷夫来台的四十三年岁月,才是真正开创风格、设帐薪传与画风成熟的人生精华。

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傅狷夫夫妇带着三个孩子由上海坐轮船来台,原本船将在基隆靠岸,由于码头太拥挤,只得行经台湾海峡到高雄上岸,喜欢大自然的傅狷夫,站在甲板上独自观赏大海,此行但见海峡水深如黛、浪起如山,偶遇强风,刹时惊涛骇浪、烟波浩荡,别人看了胆颤心惊,只有他安之若素、且感动不已,从此开始酝酿画面上伟大的场景。

此巨作是画家成熟期作品,无边海域的浪花--奔驰卷溅、如闻其声,傅狷夫戛戛独造,为时代立新猷。

点渍成涛 时代立新猷

傅狷夫来台之初为对浪涛的深入研究,常由师母陪同搭火车到北滨海岸写生,对浪涛之争让、迂回、起落,体悟尤如太极之往返互动,画家领悟既深,遂独创“点渍法”。

艺评家姚梦谷曾形容傅狷夫的“观海”,他说狷夫到野柳各地看海涛,不管是大伙一块去,或是夫妇结伴而行,他总是痴坐滩头大石上,静静的看不说话、不回顾,也不携笔模写。

“海滨枯坐、默察心记、洞识变化之由”,这是傅狷夫观海诀窍,他不止一次在教学上提醒学生:画水,光是在纸上磨蹭是不够的,诀窍在多观察、多体会水的流动,别以为海浪到处流窜杂乱无章,事实上浪涛是一波接一波而有所重复的,若仔细观察必有所得。

前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傅申教授认为,古人画水以线条已行之千年,直到傅狷夫的创“点渍法”才开了一个新纪元。

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也指出,以画水名世而有真迹传世的寥寥无几,记忆所及只有南宋马远的“水图”,照耀画坛、无人可比拟,直到傅狷夫的发明,才有划时代的改观。

裂罅山无俦 染渍云缥缈

历代皴法的创立,都是画家长期生活的体验与参悟的结晶,更是山水画表现的重要元素。傅狷夫观察阿里山与横贯公路的山势纹理,有如裂罅之状,“罅”是陶器,“裂罅皴”就是陶器断裂的样子,“裂罅皴”由传统马牙皴与斧劈皴变化而来,它兼有北宗之刚健劲挺,与南宗之阴柔华滋之特色 。

翻开山水画历史,多以表现迤逦山水、群山峻岭,整幅画以“云海”为主题者似不多见。

傅狷夫初到台湾,幸有阿里山森林铁路之便,曾六次上山观察云海,中秋节前后是阿里山云海最易形成的季节,他写生取材、开创画云海的手法。

阿里山的云烟瞬间变化,他说,画云或画水,波谲云诡、不可提摸,总以活泼自然为主。

他以“洗墨法”画云的柔软变化、以“烘托法”衬云海的动感和轻灵、以“断墨法”点云海的深度和重量,展现浮云虚无缥缈的景象,这般见解及功力,傅申认为,傅家的“云”从没有僵化样板之弊病,作品张张清新可喜、变化多端。

祝山为观日出最佳景点,常有烟雾迷濛、如诗似幻之梦境。登祝山远眺素白如雪的云涛,引人飘向清幽、无极的世界,置身其中真有羽化登仙之感。


傅狷夫《祝山云海》,一九七九年水墨作品,59 x 119公分,国立台湾美术馆典藏。

研发教材 山水初阶淑世

一九七四年,傅狷夫将自己教学研究的心得,系统化的编撰绘着了《山水画初阶》一书,此书听说一版再版又再版,如此普及的原因是:自《芥子园画谱》及《龚半千画谱》以来,他是最适合现代初学者使用的画谱,直接、间接影响受业生与成千上万艺术爱好者,这是其他杰出水墨画家所不及的。

他教学生,到一个新地方,所看到的景物是必须接受而不能躲开的,所以提出:“静观”、“师造化”、“不停笔”、“多画多写”、“多思考以致胜”、“出奇以致胜”等理念,他不但自我实践,以此鼓励学生创作,同时也认同年轻人自己的看法和创新。
 

他不赞成“学他而只是像他”,重视创作内涵与精神层面的薪传,鼓励学生创作要求要有新意,多学几家、有容乃大。

早在一九五四年,〈漫谈画展和发展我国美术的正当途径〉一文中提出:我以为画家须有一种远大的抱负,要从古法中锐变出来,从史时腕下挣脱出来,要自期与古人先后辉映,与时史分庭抗礼,使其作品成为现代的产物,将来成为历史上灿烂的遗迹。

画家描绘横贯公路九曲洞燕子口的崖壁飞瀑,雄伟的太鲁阁岩层中,添上飞泻流涧与红叶、碧潭,令观赏者尤如身在庄严的殿堂上,见到璀璨的珠玉一般。◇


傅狷夫《横贯公路一隅》水墨,一九七七年作品。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风生水起好运来(第123期) ---2009/05/28刊
  • 宅好人旺乐安居(第123期) ---2009/05/28刊
  • 福地福人居(第123期) ---2009/05/28刊
  • 看风水听故事(第123期) ---2009/05/28刊
  • 寻宝地先求心地(第123期) ---2009/05/28刊
  • 掌握基本风水知识 旺财旺家(第123期) ---2009/05/28刊
  • 掌握居家风水要忌 健康如意(第123期) ---2009/05/28刊
  • 相关文章
  • 五四运动九十周年 五四的未竟之功(第120期) ---2009/05/07刊
  • 大陆私塾学堂渐盛 引热议 (第99期) ---2008/12/04刊
  • 中共一书记说出的“名言”(第96期) ---2008/11/13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