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劫貧濟富的醫療
敢言的周其仁教授在《天下沒有免費的醫療》一文中,粗略介紹了英國國家醫療體系及其問題,文中所談到的NHS(國家醫療體系)的弊端,是一般英國人,尤其是中產階級抨擊政府的一個主要內容。
但是周教授試圖拿英國的NHS來說明天下醫療沒有免費的(對個體而言),尤其是跟中國來比較,這讓我等曾經寓居英國數年的遊子吃了一驚。姑且不談免費不免費,拿英國醫療和中國相比,拿英國人的煩惱和中國人的絕望相比,就跟窮小子吃個饅頭也會高高興興,而億萬富豪喝碗魚翅還皺眉頭一樣,沒有可比性。
中國「劫貧濟富」醫療體系
經歷過共和國數十年歷史的人常常認為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是比較公平,而醫療是相對免費的,這其實是個「偽公平」,城市和鄉村,即便相距500米,因戶口控制的原因,農民能被餓死,不生產糧食的城市人口卻安然無恙。醫療也同樣如此,城市中相距不過數公里、公交相對發達,規劃了第一、第二直到第N人民醫院,而鄉村呢,方圓幾十公里或幾百公里才有一所醫院,僅僅看病時同等價錢,就叫公平?這還不包括黨政軍官僚階層的特殊待遇。
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崛起,本該就此推動醫療升級,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卻碰上了「市場化」的一代極端資本主義中共領導集團,賣醫院、賣學校,把關係到國家、民族命脈和未來的醫療與教育體系,都當作斂財的搖錢樹,產業化了。中共當年社會主義改造,把全體國民的家當都收到政府手裡,現在賣醫院賣學校,何時給過全體國民股東個報告、分點紅利?
尤其是農民,以前政府餓死他們的時候,管他們叫「集體」,不算「國有」;現在,政府病死他們的時候,管他們叫「市場化」,不能「大鍋飯」。近十幾年來,多少億畝被稱為「集體」的農民土地,被政府廉價拿走,轉手倒賣給開發商。既沒錢受教育又沒錢看病,地也被賣了,農民老的只好等死,男的作賊作民工,女的作妓女作二奶,無可奈何的市場化了。
最近,政府又在考慮第N次給公務人員漲工資了,黨政軍除了醫療費絕大部份報銷以外,工資待遇也是一漲再漲,而農民和下崗工人們,病死家中、自殺於醫院的新聞也是越來越多。
真真正正的「劫貧濟富」醫療體系。
政府應有的作為
旗號打著「社會主義」的國家,卻實實在在是最壞的「資本主義」。今天還在為「市場化」辯護的人們,實在應該把花天酒地腐敗「民脂民膏」的錢花做路費,到歐洲、美洲「市場化」的老祖宗那裏看看,順便也摸摸自己的胸口,看看良心何在!
可是今天,這個政府賣了你的地,收了你的稅,卻把這錢補貼給了自己,得其利益者,還在無恥的叫賣著「市場化」的大力丸。
從1929 年蔓延世界的「經濟大恐慌」開始,歐洲的社會主義研究和運動就開始越來越強有力的發出自己的聲音,而美國「羅斯福新政」也為美國資本主義的注入了社會主義的政治理念。國家醫療體系、國家教育體系、遞進稅率等等社會主義思想,都成為民主平台上解決資本主義問題的方案。今天的歐美政壇,政客們無不把「公正」「平等」的醫療、教育當作自己施政的觀點,也是攻擊其他政客的工具。
英NHS救中國留學生
英國國民醫療體系的問題,是民主制度之下言論自由的必然反映。請問,世界上還有啥東西,在言論自由之下是崇高無比的?毫不否認,利益階層、特權階層在中國可以獲得比英國更快捷、更主子般享受的醫療服務,但試圖對比中英兩國醫療體系,只能讓這個政府更令人噁心。
周教授說:1951年全部社會福利開支不到21億英鎊;而到2002至2003年度,僅NHS開支就達680億英鎊;而根據政府已經承諾的開支水平,2008年全英NHS開支要占GDP的9.4%。無論怎樣算,「免費醫療」開支的增長都要比人口、物價和GDP增長快許多。
這是一個自我誤導,進而誤導別人的文字,50多年來英國自然通貨膨脹是一個巨大因素,民眾對醫療的需求增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醫學科學的發展構成了一個又因素,社會老齡化則形成了一個額外因素。
周教授把所有的信息一網打盡,然後總結說:「是不是英國醫保的質量提升了?看看『問答錄』的記載,那些『自願』不享受NHS而自掏腰包買商業醫療保險英國人,主要就是不滿NHS的服務質量低得令人難以忍受。」
國民醫療體系是近半個多世紀人類社會最文明化的舉措,私人醫療體系為不同的客戶需求提供補充也是合理的一環,西方主要國家國民都在抱怨國民醫療體系,就跟抱怨他們的政府一樣,這極其正常。可是,在中國國民還從來沒有享受過國民醫療體系之際,就積極的告訴老百姓,國民醫療體系的缺點,不知道作者是否誤以為讀者都是享有完全醫療保障體系的北大教授。
至於說「免費」話題,我的一個中國留學生朋友,從來沒有為英國交過一分錢稅,而英國國民醫療體系把他從「白血病」中期救了回來。換成在中國,他不僅早死過幾回了,全家也早塌陷了。
我流浪過十多個國家,除中國外,天下沒有「劫貧濟富」的醫療體系!
─ ─ 《觀察》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