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有毒食品 另類中國威脅引關注

?"
海外移民鍾愛故鄉食品,加上價格便宜,使中國出口的各類食品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逐年提高。圖為上海一處出口肉品的廣告看板。(法新社)

六月初的週末,在一家中國超市裏,一幕熟悉的鏡頭再次出現。妻子拿著罐頭盒反復的瞧,選了一個又放下,再拿起一個再放下。旁邊的丈夫有點不耐煩了:「買吧,猶豫啥?」「我在找生產廠家,凡是大陸產的都不要」。「我不怕,買唄。」「不怕?你就貪那口?中毒了咋辦?命要緊啊!」,丈夫聽後想起上次的蘇丹紅事件,無奈的點點頭,最後夫妻倆失望的離開了貨架。

近來中國食品在國外可謂風聲鶴唳,人們談毒色變。今年4月已有298次船運商品、至少107種食品遭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拒絕入境。如蘋果乾含致癌物、叉尾含違禁抗生素、干貝和沙丁魚帶腐敗細菌、蘑菇沾有非法殺蟲劑、鯰魚、蝦抗生素超標,花生醬有沙門氏菌,導尿管、唇膏不合格等,更有甚者,在標有「金針菜乾」、「蔬菜」的集裝箱裏,卻是美國嚴禁進口的雞肉、豬肉,當然還有各國媒體曝光的毒飼料、毒糖漿、毒魚、毒牙膏、毒毛毯等。不少西方媒體稱:作為世界加工廠的中國,其有毒商品已構成了「另類中國威脅」。

然而,據新華社報導,5月31日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李元平在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會上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特別是出口食品的安全,過去兩年中國出口美國的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略高於美國出口中國食品的合格率。

中國食品真的比美國食品還安全嗎?還是中國商品真的威脅到世界人民的安全?新紀元在繼20期的焦點新聞:「爬上世界餐桌的中國毒」之後,進一步從正反兩面深入探討各類中毒事件的前因後果,並採訪了在歐洲、美洲的一些食品化工專家,希望從食品這個關係每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中找出經驗教訓,讓明天生活得更好。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近來在媒體曝光的中國有毒商品案件始末。

美國許多州陸續發現豬、雞及魚飼料都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圖為美國邁阿密一超市遭污染的寵物飼料被廠商收回。(Getty Images)

美國《華盛頓時報》5月20日報導說,中國是違反美國食品安全標準最嚴重的國家。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4月截獲了1000多批次來自中國的含毒食品配料、有毒化妝品和假藥。圖為美國海關人員正在檢查一批船運貨櫃。(法新社)

美國動物飼料中毒案

今年3月以來,美國各地寵物熱線電話鈴聲不斷,一會兒某老太太相依為命的貓咪突然死了,老人在電話裏泣不成聲,一會兒某先生的愛犬躺在地上翻白眼動彈不得了……一夜間,一家默默無聞的寵物食品網站點擊量突破了數百萬,人人擔心自己買的寵物食品有毒。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截至5月4日,美聯邦官員表示,消費者已經舉報了高達8,500起貓狗因食用受污染飼料而死亡的案件。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追查發現,死因是「來自中國的小麥蛋白飼料中含有有毒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起初中方否認這些原料來自中國,並阻止FDA進入中國實地調查。直到近一週後,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才承認,江蘇徐州和山東濱州兩家公司對該事件負責。事後中共官方報紙《中國日報》評論說:「在寵物食品危機發生後,我們的一些質量監督部門在有關責任問題上做出了相互牴觸的聲明,這很不專業。」

小麥飼料中怎麼會有三聚氰胺呢?原來中國商人為了提高產品氮元素含量,故意在麥麩中加入三聚氰胺,從而使檢查出的植物蛋白含量增加。一位 FDA官員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透露,過去不法商人在麥麩子中摻入尿素來騙過蛋白檢測,因為尿素含氮高,成本低,經常使用。從那以來,FDA增加了對尿素的控制,沒想到現在他們改用了三聚氰胺。「要不是這次寵物中毒死亡,這種小伎倆是能矇混過關的。」這位官員無奈的說。

後來,美國在許多州陸續發現豬飼料、雞飼料以及魚飼料也受到三聚氰胺污染。據FDA初步統計,至少有6,000頭豬和310萬隻雞食用了受污染的飼料,從而在體內帶有三聚氰胺毒素。而且調查發現,不少受感染的雞豬已進入市場被人體食用,使受影響人群超過300萬人。

三聚氰胺是一種三秦類含氮雜環化合物,是常用化工原料。1945年的文獻資料顯示,三聚氰胺毒性輕微,大鼠口服的半數致死量大於3克/公斤體重。然而這次中毒事件表明,摻雜了大於6.6%三聚氰胺的小麥蛋白粉就可導致寵物中毒死亡,為上述毒性輕微的結論畫上了問號。至於三聚氰胺對人體的毒害作用,由於缺乏實驗數據,國際衛生組織也從沒經歷過這種事件,目前人們只是估計其急性危害不大。但它在動物體內有導致腎病和癌症的風險卻是早已被證實了的。

幾周後,當FDA官員終於拿到簽證進入中國調查寵物中毒事件時,他們發現肇事工廠已被關閉,主要當事人已被收審,這令FDA的調查無法進行。外界評論說,這是中國逃避國際監督的常用手段。

巴拿馬毒糖漿案

當北京當局還在為美國寵物中毒事件撓頭時,美國媒體又廣泛報導了去年巴拿馬中國假甘油害死人的惡性中毒案。截至今年4月底,至少有365名巴拿馬病人因服用含有二甘醇的止咳糖漿而死亡,其中100例確診為中毒死亡。

2007年5月6日的《紐約時報》頭版文章把污染源指向中國江蘇泰興市甘油廠生產的「泰鑫」牌TD甘油。報導說,2003年該甘油廠將46桶TD甘油賣給了北京一家叫做「中服嘉遠」的貿易公司,當初產品檢驗報告稱產品純度達到99.5%。此後這批貨物經過3次轉手,從中國公司中服嘉遠到西班牙公司Rasfer、再到巴拿馬公司Medicom,最後被巴拿馬製藥廠製成咳嗽糖漿流入市場。

事件曝光後,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發言人表示,都是巴拿馬人的錯,中方沒有責任。那事件真相到底如何呢?

5月8日,巴拿馬較有影響的當地媒體PANAMA AMERICA回顧了事件經過。報導稱:2003年巴拿馬社會保險局發佈公告,招標一批9,000升的「純甘油」以用於製造祛痰糖漿,最終奪標的是巴拿馬公司Medicom。

然而,Medicom卻沒有能力提供產品,於是他們委託西班牙的Rasfer國際商貿公司採購。Rasfer找到北京的中服嘉遠貿易公司,以每噸1,600美元的價格向中方購買了這批貨物。

據《南方都市報》調查,北京中服嘉遠貿易公司以每噸6,900元人民幣(約870美元)的低價,從泰興甘油廠訂購了9,000升「TD甘油」,並要求泰興這家私人企業直接把貨發往指定交貨地點:西班牙的Rasfer公司。

2003年7月31日前,Rasfer公司收到了這批貨物。未經任何檢驗他們就將這批貨從巴塞羅那發貨到了巴拿馬,但報關發票中貨物名稱卻成了『純甘油』。兩年後,巴拿馬的Medicom公司修改了庫房中這批貨的有效日期,將其賣給了巴拿馬政府社保局下屬製藥廠,製藥廠未經檢測就當作純甘油加入了止咳糖漿中。

那「TD甘油」到底是什麼呢?是一種不純的甘油嗎?有關單位化驗發現,甘油的化學成分是「丙三醇」,而泰興甘油廠生產的TD甘油是山梨醇、二甘醇、麥芽糖的混合物水溶液,裏面根本不含有丙三醇(甘油)。丙三醇化學性質穩定,放置幾年也不會有大的變化,而泰興甘油廠的所謂「TD甘油」主要含山梨糖醇之類,其化學性質比較活躍,屬極易被氧化物質。

專家表示,在煙草、製革和墨水等生產行業,山梨醇可以作為水分控制劑,部份或者全部替代甘油,因此含有該成分的TD甘油可以在這些領域代替甘油使用,但這絕不意味著TD甘油也是甘油的一種。從化學成分來說,它們風馬牛不相及。

其實早在10年前,泰興甘油廠廠長萬其剛就知道他賣的產品根本不是甘油,因為他曾因此被控告生產銷售假甘油。在這次毒糖漿調查中,他不斷強調自己賣的TD甘油比其他人賣的甘油便宜很多,好像受了很大委屈。

據《大公報》報導,萬其剛的確沒賣高價,他以每噸6,900元人民幣賣出的TD甘油是工業用甘油的價格,而「藥用甘油的價格2003年時大約在每噸18,000元。」

北京中服嘉遠貿易公司是成立於1993年的中國出口人員服務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的官方網站介紹說,醫藥化工原料及其中間體的出口貿易是該公司的主營業務,公司年出口額已經連續2年超過2,000萬美元。有記者曾詢問該公司將這批TD甘油出口到國外時,是否知道貨物的最終用途,對方拒絕回應。

不少網友在追究完毒糖漿原料過程後驚嘆道:原來以為是產品不純,附帶了有毒化學品,哪知整個過程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首先甘油廠賣的不是甘油,居然出口報告稱甘油含量99.5%,其次,北京這家專業醫藥貿易公司居然分不清產品化學名稱,還把工業級的東西當成藥物級出口,而且他們年出口額2,000萬美元以上,不知除了這次「紕漏」外,他們還有哪些「疏忽」?這可是人命關天的事啊?

產品衛生質量標準不是人為決定的,而是由一系列科學實驗反覆證實的。圖為北京食品安全監控中心的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化驗工作。(Getty Images)

有毒食品氾濫,受害最深的還是中國人自己。2005年11月吉林化工廠爆炸事件造成松花江水源污染,哈爾濱市的民生用水因而受影響。(Getty Images)

巴拿馬海關日前查獲約6,000支有毒牙膏。圖為中南美洲的薩爾瓦多海關人員正在檢查一批從中國進口的牙膏。(法新社)

據報導,中國各地有不少病人在注射了齊齊哈爾第二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後突然死亡,或出現嚴重的腎衰竭現象。(網絡圖片)

有毒牙膏

5月19日媒體又曝光說,由於毒糖漿事件引發的警惕,巴拿馬海關抽查了來自中國的Excel和Mr.Cool牌牙膏,結果發現6,000支牙膏中含有有毒的二甘醇,隨後澳洲也檢查出中國有毒牙膏,緊接著在美國,FDA發現中國牙膏含有4%的有毒二甘醇,FDA官員稱:這種成分「不能出現在牙膏,哪怕只是很小比例」。於是建議商店停止銷售、顧客停止使用這類牙膏。

二甘醇化學名稱為二乙二醇醚,是透明無色、基本上無氣味的黏性液體,帶甜味,常用作防凍劑、潤滑劑等。由於二甘醇的價格比藥用輔料丙二醇及甘油(丙三醇)便宜,歷史上在世界各國曾發生過多起二甘醇中毒事故,共造成數以千計的人死亡。

路透社報導說,美國發現的中國有毒牙膏的品種共有3種,分別是Cooldent、CleanRite和Oralmax。FDA指出,這些牙膏經常在一些像「一美元」等廉價的折價商店裡出售。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其他品牌的牙膏含有這種有毒化學成分。FDA還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接到使用這種毒牙膏的中毒的報告,但他們擔憂二甘醇會讓使用者慢性中毒,尤其是對孩子,會引發腎臟或肝臟的疾病。

事發後,牙膏生產商、江蘇丹陽家用化學品公司某經理辯解說:「牙膏不是吃的,是要吐出來的,所以與吃的東西完全不同。」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也表示,早在2000年國內專家就曾對1,965人進行過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長期使用二甘醇含量低於15.6%的牙膏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含二甘醇的牙膏真的沒毒嗎?為此新紀元採訪了英國曼切斯特大學化工系的謝衛國博士。謝博士分析說:「這得看大陸到底是怎麼做牙膏毒性測試的,據我所知,二甘醇的毒性早已被證實了,而且去年『齊二藥』假藥裏含二甘醇導致數十人死亡的事件眾所周知。牙膏雖然不是吃的,但制定產品質量標準時必須考慮小孩或成人有可能不小心把牙膏嚥入體內,而且患有牙周炎的人假如刷牙時牙齦出血,那有毒物質就會直接進入血液,危害人體健康。有的危害是潛在的、慢性的,不能輕易下結論。」

據大陸媒體報導,2006年5月,全國各地有不少病人在注射了齊齊哈爾第二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後突然死亡,或出現嚴重的腎衰竭現象。後查明,江蘇某化工廠用「二甘醇」假冒「丙二醇」賣給齊二藥做溶劑,齊二藥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未經檢驗就投料生產,結果導致多人中毒死亡。據悉,二甘醇的價格是丙二醇的一半。

有毒的安康魚

5月24日,美國芝加哥有兩個人在餐廳進食中國急凍魚煮的湯後,身體不適被送入醫院,當局初步懷疑這種標籤為monk fish(安康魚)的急凍魚,可能是劇毒的雞泡魚(puffer fish),因為FDA證實在魚湯內驗出雞泡魚毒素。

據美聯社報導,總部設於美國加州、已有13年歷史的宏昌公司宣佈,即日起回收所有懷疑有問題的282箱這種標有「monk fish」的中國魚。該公司懷疑中國廠家在出口時,把有劇毒的雞泡魚貼上安康魚標籤發往美國了。為避免悲劇發生,FDA已發出警告,呼籲消費者不要購買或食用標註「monk fish」的所有進口魚。

毒食品的不道德含量

關於大陸有毒商品威脅國際社會這個話題,新紀元還採訪了前廣東華南理工大學輕工食品學院院長、全球退黨服務中心發言人高大維教授。

高大維表示,作為中國人,聽到外國人評論中國威脅論往往無法接受,但仔細想想,這些有毒食品威脅的不只是外國人,受害最深的還是中國人自己。準確的說,中國威脅論的實質是「中共首先威脅中國人,進而威脅全世界」。最近因中共基層官僚腐敗瀆職造成無錫太湖水變臭,多少百姓遭殃,所以毒素的根源在中共,而不是中國人,中國人也是受害者。

他認為,有毒食品有些是技術和工藝的原因,有些根本就是故意和惡意的造假行為。在中國大陸,民眾對此頗為瞭解但已經無可奈何,只能提高警覺自求多福,而外國人只不過剛剛開始知道而已。

高大維表示,衡量有毒食品的其中一個指標,恐怕是「道德含量」,那些惡意造假的食品,就是因為失去了道德自律的結果。而根本來說,道德淪喪的原因來自中共。「中共推崇的唯物主義無神論否定了善惡報應,讓人失去了對幹壞事後要遭懲罰的畏懼心理,現在很多中國人相信,不管白貓黑貓,正道黑道,只要能掙錢就是好事,整個社會物慾橫流,拜金思想橫行,人沒有任何約束、不擇手段的撈錢。」

高大維最後表示,當今世界正面臨政治和經濟的全球化,無論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都應該理智的認清這一事實:中共正在以各種方式威脅著全人類。只要中共存在一天,毒食品就還會出現。因為人心變壞了,整個社會也變壞了,一切都失控了。中共作為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到現在它也無力阻止毒物的蔓延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解體中共這個毒源,重樹國人的道德。只有人心變善了,這些毒品才能被徹底根除。

有毒食品氾濫,受害最深的還是中國人自己。圖為南京查獲非法糕餅業者製造的產品。(法新社)

北京一家布行。(法新社)

 

有毒紡織品

繼國際社會爆出有毒中國食品案後,從中國進口的有毒紡織品又在澳洲掀起波瀾。由於致癌物甲醛含量超過安全標準10倍,今年5月底澳洲政府緊急下令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展開調查,一家進口商已主動扣押其8個集裝箱的毛毯,並收回其所有已上架的該類產品,而美國一家公司也取消了進口相關產品。

澳洲國會消費者事務秘書皮爾斯說,澳洲聯邦政府對中國紡織品的調查是應澳洲海關、衛生部、競爭及消費者協會的強烈要求進行的。

澳洲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悉尼晨鋒報》報導說,澳洲羊毛檢測局發現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中的甲醛含量超過大多數國家所制定的安全標準10倍。為此,澳洲著名的大型高檔家用產品公司Sheridan旗下的批發商Actil商貿公司,已將剛從中國進口的8個集裝箱的毛毯隔離檢疫。

甲醛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於水、醇醚,通常以溶液形式出現。目前在裝修材料和傢俱、衣物中,經常發現超標的甲醛不斷的釋放出來,對人體構成極大危害。紡織工業中常用甲醛使衣服堅挺,印花著色牢固。

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強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在中國有毒化學品優先控制名單上高居第2位。大量文獻記載,長期接觸低劑量的甲醛會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結腸癌、腦瘤、月經紊亂、細胞核基因突變、妊娠綜合症、記憶力下降等。據調查,大陸患白血病的兒童中有90%的家庭在半年內進行過住宅裝修。

由於甲醛含量超過安全標準10倍,今年5月底澳洲政府緊急下令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展開調查。圖為廣東佛山一家製衣廠。
(Getty Images)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