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一百年前美國華人的維權

?"
十九世紀末,加州聖荷西市中國城被一次次燒燬,又一次次重建。(圖片由法爾則教授提供)

書的封面。法爾則教授表示,選擇這張圖片,是因為這張圖片表現的是一個中國家庭。它顯示中國家庭、而不是個人,當時遭到種族歧視和不公正對待。(圖片由法爾則教授提供)

美國很多主要的城市都有中國城,如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華盛頓D.C.、芝加哥等。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城已經成為一個象徵性的地方,除了節日遊行外,大部份華人並不在中國城居住或生活。華人新移民許多在主流社會公司工作,並居住在學區好、高檔次的社區。然而,在華人祖先剛剛來到美國的時候,中國城並不是展示中華美食或文化的地方,而是華人凝聚在一起、確保生存之地。

美國德拉維爾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英語系兼婦女研究、東亞研究教授法爾則(Jean Pfaelzer)最近出書,詳細描述了華人祖先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美國如何掙扎、求生、維護自己的權利,從而最後在美國扎根。她的書《趕出去:被遺忘的對美國華人的戰爭》,(Driven Out:The Forgotten War Against Chinese Americans)沿用了大量的當地報紙、書信、法庭文件和歷史圖片資料,為讀者描述了生動的歷史片段。

尋找失去的學生

一位美國教授是如何開始研究這一段美國歷史,而且專門針對美國華人的歷史?這位教授不講中文,看上去和中國沒有什麼特別的聯繫。當新紀元記者問法爾則教授創作的因由時,教授回答,「尋找失去的學生。」

教授在加州長大。一九七四年,她在漢伯特大學(Humboldt University)英語系教書時,她注意到班上沒有亞裔學生。別的教授告訴她,亞裔學生不來這個學校,是因為這個郡裏的有萊卡市(Eureka),北部海邊的一個城市,一百年前曾經驅逐過華人。這引起了法爾則教授的興趣。她研究了一段時間,發現有萊卡市的驅逐只是那段歷史中二百多起驅逐事件的其中一件。

她越研究,發現的東西越多。因為自己來自猶太家庭的背景及對種族主義和公正相關議題的三十年研究重點,她決定仔細研究這個議題,並把結果寫成書。

當時的有萊卡市中國城。(圖片由法爾則教授提供)

在一八八六年華人新年前一週,華人被迫離開有萊卡市中國城。(圖片由法爾則教授提供)

加州地圖——圖中的紅點顯示二百多起驅逐事件地點。(圖片由法爾則教授提供)

華人祖先用法律維權

一八八五年二月六日,在北加州有萊卡市居住的三百位華人被限定在下午三點前離開這座城市。這發生在華人新年前一周,在有萊卡市只占一個街區(block)的中國城,有華人發生衝突。當地華人通知了警方,但是沒有人管。不幸的是,衝突中一位市政廳官員坎道爾(David Kendall)被打死。二十分鐘內,六百個美國人聚集,並討論了三個對策:一、屠殺華人;二、燒燬中國城;三、把華人驅逐出去。第三個方案得到通過。華人被迫在北加州陰冷、大霧的晚上收拾東西,準備離開。

華人組了兩艘船,每一艘承載一百五十人。當時他們到達舊金山時,時間是星期一清晨。港口由於週末關閉,還沒有開放。他們下船後,找律師、召集當地的華商和媒體、召開新聞發佈會:我們要控告有萊卡市政府!

這個有名的案件Wing Hing vs. The City of Eureka,雖然經過了一年半才真正成立,但當時讓許多美國西岸的城市感到相當震懾。他們都知道了這個訴訟案,並表示不希望自己像有萊卡市政府一樣被告。

當時華人的身份卡。(攝影/吳芮芮)

華人因辮子成為羞辱對象。(攝影/吳芮芮)

來自南加州大學的政治科學教授珍奈爾.王(Janelle Wong)在新書討論會發表意見(攝影/吳芮芮)

飽受屈辱 但不屈不撓

一八九二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要求所有的華人必須在身上戴身份卡。有十一萬華人拒絕戴身份卡,可謂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華人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

華人還要面對形形色色針對他們的法律。如:不可以擔扁擔(扁擔當時是華人主要運輸貨品工具)、華人不能擁有汽車或土地、不能在木房裏開洗衣店等。華人的長辮子也成為取笑的對象,揪華人辮子的圖片很常見。當時的美國人認為,如果沒有了辮子,華人就無法回中國。法爾則教授表示,這很具諷刺意義。一方面,當時的美國人要把華人趕出去,另一方面卻使他們沒有辮子從而無法回國。

在美國華盛頓D.C.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為介紹該本新書而舉辦的討論會上,法爾則教授出示了一張十九世紀末聖荷西中國城被焚燒的歷史圖片。
當時加州聖荷西市的中國城一次次被美國人燒燬。華人一次次重建家園。最後他們找到一個對策:用磚砌房子。這樣房子不會像原來的木頭房子那樣輕易被燒燬。他們甚至在中國城的邊界處,豎起了「不得擅自入內」的牌子,並提交法律訴訟,控告被不受歡迎的訪問者騷擾。

從困窘到尊嚴

一九零六年,二十三個華人回到漢伯特郡,加入三文魚罐頭工業的工作。四天內,他們被美國人包圍,要驅逐他們。但這一次,他們拒絕離開、他們要求整個季節的工錢,否則不走。整個郡的美國人籌錢,付這二十三個華人的工資,好讓他們離開。

最後他們離開了。法爾則教授就這個歷史事件,與其他人合作了一個紀錄片。她說,「電視攝像機讓我們有機會可以掃過歷史照片上每個華人的臉。這一次,這些華人的臉上是尊嚴、冷靜和韌性。因為這一次,他們拒絕離開,除非有整個季度的工錢。」

了解歷史才不會失去民主

有關了解這段歷史對現代人的意義,法爾則教授表示,只有了解歷史,才不會失去民主。這段歷史展現了很多對華人典型的種族歧視和錯誤印象,這些是當今不少人不願意直面的。

來自南加州大學的政治科學教授珍奈爾.王(Janelle Wong)認為,當前在美國的亞裔百分之六十是外國出生的,沒有經歷過在美國的民事權利運動(Civil Rights Movement),也不了解這段歷史。在今年美國廣泛討論的新移民法案議題上,亞裔廣泛來說,沒有很深地參與。看到自己祖先這段歷史,可能會使亞裔理解其他的移民。即使在有完善法律制度的美國,種群的平等也仍然必須依靠自己不懈的爭取和努力,這或許是給中國人最大的啟示。X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