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生命奧祕
跳舞草。(維基)
植物具備類似動物的感知能力令人震驚,而更多的實驗顯示,甚至其他的非生命物質也具有類似「生命」的特徵。有句話叫做「萬物皆有靈」,難道宇宙間一切物質真的具有某種生命的共性?
金屬屑有「記憶」 也會「疲勞」
一八九九年,研究人員博斯(Bose)注意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用來接收無線電波的金屬屑檢波器在持續使用後靈敏度會降低,而在停止使用,讓其「休息」一段時間後,靈敏度又能恢復正常。這一事實使博斯聯想到,金屬有可能也具有像人和動物一樣的特徵——從疲勞中恢復!
儘管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但是進一步的研究結果卻更加使博斯確信,在所謂的「無生命」的金屬與「有生命」的有機生物之間的界線其實是十分模糊的。此後,博斯將他的研究方向從物理學領域,推進到了生理學領域——他開始進行無機物與活體動物細胞組織的分子反應曲線的比較研究。
許多研究結果讓他十分驚訝,他發現,鐵的磁氧化物在略微加熱後,產生的曲線竟與肌肉從疲勞中恢復的曲線驚人地相似!
這說明,隨著運動次數的增多,金屬和肌肉都有疲勞現象。而這種疲勞能通過浸泡於溫水中,或接受溫和按摩的方式予以消除。
有一些金屬的反應也近似於類似生命的反應方式。當對表面曾被酸蝕刻過的金屬進行拋光處理,以去除被酸腐蝕的印跡時,研究人員發現,曾被酸腐蝕的部份出現的一些反應是未被酸腐蝕的部份完全不可能產生的。博斯認為,這些反應是因為被酸腐蝕的部份對酸蝕處理有持續記憶的緣故。
植物的麻醉手術
從這些研究結果,博斯推測,對於像金屬與動物這樣完全不同的事物,如果它們之間這種令人驚嘆的關聯性是真實的話,那麼也應該能在普通蔬菜植物上找到類似的效應。
蔬菜植物是被公認為「不敏感」的。博斯從實驗室旁花園中的七葉樹上摘取了幾片葉子。他發現,這些葉子對不同的「風」能做出反應,其曲線與在金屬及肌肉實驗中取得的曲線非常相似。受到這一結果的鼓舞,博斯立即到蔬果店,買了一袋胡蘿蔔和蘿蔔。因為在所有蔬菜中,這兩種蔬菜似乎是最遲鈍無感覺的。
實驗結果卻證明胡蘿蔔和蘿蔔的敏感性非常高。博斯還發現,當用麻醉劑去麻醉植物時,植物成功地被麻醉了,好像動物一般。若將麻醉劑的霧氣吹散代之以新鮮空氣,植物又像動物一般甦醒過來。博斯還用氯仿,對一棵巨大的松樹進行麻醉實驗。結果他成功地將巨松連根拔起並移植存活。而通常的情況是,將一棵巨松連根拔起再進行移植,巨松必死無疑。
豬籠草的袋,類似動物的胃。(維基)
食蟲植物的葉和觸角可分泌「消化液」,是食蟲植物的消化器官。(維基)
博斯發現蜥蜴、烏龜和青蛙的皮膚與葡萄、番茄和其他蔬果的外皮表現很相似。他發現一些以昆蟲為食的植物的「消化器官」——從sundew的觸角到豬籠草的袋蓋,類似於動物的胃。他還發現,葉片及動物眼睛的視網膜對光的反應非常相似。用他的放大器,不論是超敏感的含羞草,還是不敏感的蘿蔔,植物被連續刺激後,會像被同樣對待的動物的肌肉一樣變得疲勞。
「Desmodium gyrans」是一種能夠連續擺動的植物。這種行為讓人想起手旗的運動。為此它獲得了一個常用名稱,跳舞草。
博斯用它作實驗時發現,一種能造成跳舞草自發的、不間斷的脈衝停止的毒物,也能使動物心臟停跳;而這種毒物的解毒劑竟然能使這兩種有機體復活。
博斯論述了含羞草屬植物的「肌肉神經系統」的特徵。這種植物的整個葉子系統長在從主梗上伸出的小枝或者葉柄上。從小枝或者葉柄上的大約同一位置會有幾片葉子長出來,從每一片葉子上,又對稱地長出一片片的小葉子。
當博斯用熱導線電擊或輕觸葉梗,最靠近梗的葉柄的基部在幾秒鐘內就衰萎;緊接著,一段間歇後,所有葉子的末端都捲了起來。類似的,如果他用熱物體輕觸一片葉子的頂端,小葉首先閉合,然後基底部垂下來。
這種現象很類似於動物的神經與肌肉系統。當神經電衝動作用於肌肉,會導致肌肉的收縮反應。博斯發現,寒冷、麻醉或微弱的電流,作用於植物和動物產生的結果是一樣的。
博斯還發現,含羞草體內存在一種「反射弧」。這種「反射弧」與我們人體的「反射弧」很像。它能讓我們在感到疼痛之前,快速將我們的手指從熱火爐旁挪開。當博斯輕觸長在一個葉柄上的三片葉子中的一片的頂端時,被觸葉子上的小葉子從頂端開始逐漸閉合,然後葉柄衰萎,最後,其他二片葉子從基部向上開始閉合。
通過研究跳舞草,博斯發現,如果將一片被撇下來的小葉子的斷端放入裝有水的一支彎的玻璃管內,它會從創傷中恢復,並且開始重新發出脈衝。這不就與離體的動物心臟在倫格(Ringer)溶液裏能繼續跳動一樣嗎?
我們知道,當血壓降低時,心臟停止跳動,如果升高血壓,心臟又開始跳動。博斯在對跳舞草的脈衝研究中,也觀察到同樣的現象,當樹汁壓力被加大時,有脈衝出現,反之,則沒有。
博斯還研究了溫度與植物運動的關聯。一天,他發現當植物停止所有的運動時,它突然發起抖來,這讓人想起動物死亡時的痙攣。為了確切地測定死亡發生時的關鍵溫度,他發明了一種死亡記錄器。
儘管大多數的植物於攝氏六十度時會死亡,個別的植物卻呈現出差異來,這種差異與它早先的歷史和年齡有關。如果它們的抵抗力被人為地通過疲勞或毒物的作用而消減,在低到像攝氏廿三度這樣的溫度,死亡痙攣就會發生。死亡時,植物會放出巨大電力。博斯說,五百個綠豆能產生五百伏特的電壓,足夠燒一頓飯,但事實上,豌豆很少被這樣系列地連接在一起。
大家知道,植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但是博斯發現,太多的這種二氧化碳能窒息它們。不過就像動物需要氧氣一樣,植物也可以用氧氣救活。像人一樣,當給植物澆灌威士忌酒或杜松子酒時,植物會出現喝醉了的體徵:它們還會像酒吧裏的醉漢一樣搖擺,醉倒,最終甦醒過來。
植物也有親疏之分﹖
二○○七年六月十二日在《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更發現,植物也像動物一樣,能在複雜的環境中辨識自己的親屬。當它與其他植物栽種在一起,彼此間會爭奪水和養份,若與直系親兄妹在一起則會相互禮讓。
據《生命科學》雜誌報導,這項研究的作者是來自加拿大麥克馬司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植物學家蘇珊‧杜德雷(Susan Dudley)。她表示:「一般人都知道,動物有辨識和親近家族的能力,但我們第一次發現,植物也有相同行為。」
植物被栽種後,根會長出分支來吸收水和養份。當許多相同種類的植物栽種在一起時,會產生許多問題,每株植物都會伸展其根部,試圖搶奪珍貴的資源。除非是遇到自己的親兄妹,即來自於同一個母親,它們則會變得非常和諧,相互禮讓,讓大家的根部都有充裕的生長空間。
植物辨識親屬的行為,只發生在植物栽種於同一盆中,即根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這也暗示,植物根部的交互作用與辨識機制有關。杜德雷與學生以生長在北美五大湖區的海馬康草(Cakile edentula)來進行研究。
他們在每個花盆中栽種了四株海馬康草,包括具有親緣關係或完全無關的盆栽,並讓這些植物在花盆裏成長八星期,直到海馬康草開花,隨後將植物連根拔起,檢查植物的根、莖、葉及芽發育情況。杜德雷發現,與陌生者栽種在一起的海馬康草相較與同族生活在一起的海馬康草,根部更為發達,競爭力更強。
杜德雷說:「園丁早知道,有些成對植物相較其他植物更能和睦相處,而科學家正在找尋原因。當我們越瞭解植物,越發現植物的交互作用似乎是非常複雜的。」
通過「可重複性」來證實一個理論就已經把巴克斯特實驗局限住了,因為這種方法論本身建立在排除植物能感知人的思維這一基礎上。
突破局限認識生命
現代生物學研究中,「可重複性」是檢驗一個理論是否能站得住腳的重要依據。如果一個實驗不可重複,那麼它的可信性就會被大打折扣。在巴克斯特一九六九年第一次發表關於植物生命奧祕的文章後,引起世界轟動。有五千多個科學家向他索取文章原稿,想要做進一步研究。可是,在隨後的研究中,有許多科學家重複他的實驗,卻得不到預期的結果。於是,他們把這些現象戲稱為「巴克斯特效應」。
舉個例子,巴克斯特將一棵植物接到實驗儀器上,在兩點四十五分開始測定,然後他就去了一家商店。大約六分鐘後,他已走出幾個街區了。他想起忘了帶錢包,便轉身回去。這時的時間是兩點五十一分二十秒。在實驗儀器的記錄中,發現前五分鐘一直是平緩的,然後突然出現一個高峰,時間恰好在兩點五十一分二十秒。也就是說,在他決定回來的那一瞬間,植物就已經知道並做出反應了。
再來重複一次這個試驗,一切實驗條件都一模一樣。將植物接上儀器,開始測定。他出去了,走了六分鐘,然後回來。可是,這一次植物卻沒有任何反應。有的科學家因此得出結論:「巴克斯特效應」不能被證實,因為它不可重複。
其實,通過「可重複性」來證實一個理論,就已經把巴克斯特實驗局限住了,因為這種方法論本身建立在排除植物能感知人的思維這一基礎上。實際上,一棵植物不僅僅是一堆葉綠素、糖、水和無機鹽等的組合體,它是一個有生命、有思想的靈體。當它感知到第二次試驗是已經計劃好了的,就沒有理由感到「興奮」了。
思維方式不轉變,帶著僵化觀念的框框,用單純的科學手段去研究生命的奧祕,即便發現了超常的現象,也揭示不了其背後的真相。(全文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