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在天之功 不貪為己有

?"
二零零七年八月十六日,動態網(http://dongtaiwang.com)推出自由門6.43版,解決了近期網絡封鎖升級問題,中共封網新招失靈。(新紀元)

動態網絡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動態網)自二零零一年成立、二零零二年三月推出其第一個突破網絡封鎖產品以來,動態網在中國大陸的用戶達到一百萬。動態網總裁比爾‧夏先生,經常接受海外主流媒體如《華爾街郵報》、《富比士雜誌(Forbes)、《商業周刊》雜誌(Business Week)等採訪,並多次在美國國會有關突破中國大陸網絡封鎖和反封鎖的議題的聽證會,作為專家發言。夏先生在與本刊記者的訪談中,暢談他對於突破網絡封鎖的理解和走過的路。

二零零二年九月底,正當動態網推出第一個突破網絡封鎖產品半年,比爾‧夏開始覺得突破網絡封鎖原來比想像的容易很多時,動態網網絡管理員發現,動態網的網絡流量下降了一半左右。他迅速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公司的團隊成員。團隊成員們花了幾天想要找出原因,都一籌莫展。

一個偶然的事件啟發了他們的思路。當時新聞爆出,網民訪問新浪網站,卻被帶到了法輪功網站上。這一中共封鎖網絡的失誤或者是栽贓法輪功的行為,令動態網團隊敏銳地感覺到,是網絡域名的問題。網絡封鎖技術把用戶想要訪問的網頁,自動轉到別的網頁上,以此實現封鎖。等到發現原因後,團隊又工作了幾個星期來找解決辦法。回想起來,這是第一次動態網

然而經過中國大陸網民的幫助,動態網找到了中共網絡封鎖新技術的漏洞,並在一個月之內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沒有封鎖的網絡渠道又暢通了。

不貪天功為己有
二零零一年,他憑著一股豪氣開始了突破網絡封鎖的工作。可是,豪氣也會帶來挫折感。慢慢地,他發現如果自己老是覺得是自己的程序解決了問題,這樣壓力就會很大。剛開始的動力,在於技術突破,完全從技術上想問題。但時間長了,這些動力無法長期維持。

比爾‧夏說,他開始考慮自己項目的位置。現在他不再把突破網絡封鎖看成是有終點的事業,而是社會正義力量的一部分。他放下了在技術方面的雄心,而是覺得動態網是社會大潮流的小小一部分。他說,放棄「我們在做」和「我們的程序」的心理,能夠使他把技術上的成就感和得失感從突破網絡封鎖中抽離。在封鎖和反封鎖過程中,他經過了難、易、難、易的起伏,目前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輕鬆了。

談到動態網對突破網絡封鎖的貢獻,他向記者描述了一個他喜歡的故事。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經過一番顛沛流離,終於回到晉國當了國君。為了報答有功之臣,他將跟隨自己流亡的人列為一等功,給過幫助的為二等功,迎接歸來的為三等功。晉侯又貼出詔令:「如果有誰被遺漏了,請自己來報。」有個叫介子推的被遺漏了。介子推曾經在晉侯飢不擇食時,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給他熬湯喝。鄰居問以編草鞋為生的介子推為何不去領賞。介子推表示,晉國屬於晉文公,這是天意。不能貪天之功為己有。同樣,比爾‧夏認為,他和動態網雖然現在是世界上突破網路封鎖的主力之一,但網絡之不可封是天意,他和他的團隊只是在天意的前提下有所努力。

封鎖到最後是封住自己
比爾‧夏介紹,互聯網設計的目的是公開的交流。它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生命力強。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地方斷電,網絡在世界其他部分還可以運行。如果在網絡上加封鎖,實際上在變相企圖改變互聯網的結構,從而阻止數據的自由傳輸。封鎖到了一定程度,中共的防火牆可能會令中國大陸的互聯網不穩定,使其癱瘓。

他表示,在《九評共產黨》發表之前,他感到中共對網絡的封鎖很邪惡,讓中國人變成電影《黑客帝國》(Matrix)裏面的場景一樣,把人的思想弄成很奇怪的東西。他認為這種控制和洗腦令人感到羞辱和憤怒,所以想要在自己可以自由取得信息的同時,幫助在中國大陸的人做到同一點。《九評共產黨》發表後,他感到自己做的事是整個社會大潮流的一部分。自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到二零零五年二月十五日期間,動態網向兩百三十萬中國大陸有效電子郵件地址傳送該書內容。中國大陸50%的退黨聲明通過動態網傳出。

目前動態網的突破封鎖技術發展到,把突破網絡的數據和網絡其他數據混合在一起,如果中共要封鎖,難度越來越大。它可能把自己的東西封鎖掉了。比爾‧夏覺得,上天安排了互聯網這個特殊的東西,就像一個套套在中共脖子上,「我們只要時不時地把套拉緊一點,就可以了。」

寂寞中的使命感
有關美國政府對網絡封鎖的關注,比爾‧夏提出,很多時候美國國會不是真正在討論網絡封鎖的問題。他們關心的是反審查,這和反封鎖有區別。反審查,就是關注中共對網民的監視。但在中國,問題不是在於監視你,看看你在幹什麼,而是不讓人們自由得到信息。

美國媒體對突破網絡封鎖的注意力,有兩次高峰。一次是二零零二年,美國國會有一筆資金給突破網絡封鎖。另一次是二零零六年,國會聽證谷歌向中共屈服的時候。西方媒體關心,不是出於道義、關心中國人的角度,而是關心政府投資的角度。一旦美國國會沒有聲息,媒體也就沒有報導。

在很多時候沒有人注意,用最少的人力和錢來達到突破封鎖最大效果,比爾‧夏和動態網的工作團隊每天默默工作著。他形容,以前追求技術上的成功感,現在突破網絡封鎖,就像日常行為一樣,自然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相信,信息自由流通最終會以滾雪球的方式,迅速擴展。突破網絡封鎖的使命感支撐他六年來一直不懈地努力。 ◇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