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大大的自然 小小的天空

?"
踩著高美濕地柔軟的泥土,星點河豚在腳趾縫間鑽游。

乍見小小——湯谷明,嬌小的個子、宏亮的嗓音,一身古銅發亮的肌膚,散發著充沛的活力。很難想像經年承接各種生態專案、赴各地演說、帶團旅遊於山巔海媚之間的她,從小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都市小孩。湯谷明的人生經歷,或可略窺著台灣都市工業在極度發展之下,環境教育人士生涯的另一章。

小小——湯谷明,說到自己綽號的由來,是因為小學課本常以「小明」為範例,所以在一次簽名的時候,就寫下「湯小明」。又由於她個兒嬌小,大家叫著叫著,就把她叫成「小小」了……這樣隨性而又有創意,倒很符合保育人士自然又天成的生活意趣。

從都市小孩到補習班主任

小小家住台北市,因此對於自然的印象其實是很貧乏的:「頂多就是在家旁邊的一大片草地裏,偶爾捉到一隻豆娘」;僅此而已。

大學的時候,小小「湊巧」就讀農業經濟系,對於自然生態似乎有著不解之緣,但是當時僅把它當作教科書上的知識而已:「只有一次在宿舍洗衣服的時候,看見螢火蟲,覺得:『哇!好美!』」

當時的小小壓根沒有想到日後會有栽進大自然的一天,更不要說是以自然生態解說員為業了:

「大學畢業之後,到補習班當了七、八年的班主任。」

字正腔圓又口齒清晰的小小,別看她個兒嬌小,帶起隊來卻是架式十足。原來她曾經在補教界闖蕩過一段時間,做得有聲有色。日子有如轉輪般的忙碌不停,豈知幾年下來,漸漸的發現健康有些負荷不了;於是她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難道就要這樣過一輩子嗎?並且由於平常工作時間極為忙碌,一到休假的時候,突然多出的一大片時間竟令人無來由的發慌:

「假日在家,就很無聊,不知道做甚麼好?」

意外踏入自然解說行列

一九九四年,百無聊賴的小小
不經意看到「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在徵自然步道解說員,就報名參加了。豈知這次的活動,竟然一百八十度的扭轉了她原本平凡的生涯。

這個簡稱為「主婦聯盟」的團體,是當時台灣的一群主婦,有感於台灣在工商業急遽發展下,產生一些環境問題,因此想以自身力量來謀求改善,希望透過自然生態的解說,喚起下一代對於環境的愛惜。小小在參與研習之後,才恍然大悟的驚覺:「原來自然很好玩!」

幾個月以後,小小成為中級解說員。帶隊的時候,由於她活潑的講解與個人的魅力,被隨行的小朋友們當成明星般的風靡與崇拜,小小也從中獲得無比的快樂。

而吸收知識能力驚人的小小,不管植物、鳥類、昆蟲、地質、人文歷史,樣樣都有興趣。於是兩年以後,辭去補習班的工作,踏入這個新興領域,就此與自然生態解說結下了不解之緣!

小小踏入解說員的年代,適逢台灣保育風潮風起雲湧之時,如在台南引燃、一系列反對濱南工業區開發案運動,保存了珍貴的七股潟湖生態區,以及熱烈響應的棲蘭檜木保育運動,都匯集了學界與有識之士的力量,更使人記憶猶新。小小說她後來從保育團體獨立出來,運用自己的人脈與經驗來帶團,除了可以更自由的策劃自己想走的路線或團隊之外,也希望達到她踏入環教領域的最初的願望:「帶大家很用心的看台灣。」

用心看台灣 體驗真感動

「台灣雖然很小,但她真的很美。」常在台灣大小鄉鎮及離島趴趴走的小小,每次一提到台灣豐富的生態及多樣的人文,眼睛就閃著驕傲的光芒。

「台灣的美,需要細細、慢慢的去體會。」「只需要多一份自然觀察及人文關懷,大家都可以感受到台灣充沛的生命力。但是,大部份的人即使在休閒活動中,仍然來去匆匆,不曾放慢腳步欣賞。」小小語重心長的說。

因為想讓更多人瞭解台灣的豐富,所以她辦了一系列「台灣走透透」活動,帶大小朋友上山下海,認識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


以溯溪替代四輪傳動觀察地質豐富的石城谷。


體驗澎湖海域定置魚網的豐收。

溼地是台灣西部海岸主要的生態,但是很多人都以為「一大片爛泥巴而已,有甚麼好看?」豈知在新竹香山溼地,孩子們看到一整片密密麻麻的斯氏沙蟹,退潮時就像一整片的紅色軍隊般佔領了沙灘,稍有動靜,螃蟹就千軍萬馬似的朝四周奔散,那場面實為壯觀,就像是現場直播的「discovery」頻道。

在台中高美溼地的夕陽下,一群家長與孩子,面對退潮後顯露延綿一公里長遼闊的淺水草澤,本來還有人面有難色,不願意脫鞋下水,但是當小小一聲令下,一群人在水澤間走了一小段路後,面對著拂面的海風與映著藺草的夕陽、踩著柔軟的泥土,星點河豚在腳趾縫間鑽游,頓時覺得好幸福,這樣的經驗令人難忘。家長紛紛說,如果是他們單獨來,絕對不肯踏上那片爛泥巴,而這兩個小時,卻成為他一輩子難忘的回憶。


退潮後的高美濕地顯露延綿一公里長的淺水草澤。


客家擂茶。

墾丁的夏夜,是陸蟹降海產卵的季節。當大部份的遊客在夜市閒逛時,小小的隊伍正在馬路旁「陪螃蟹過馬路」。因為懷抱著新生命的陸蟹媽媽必須歷盡千辛萬苦,爬過高高的水溝、穿越寬寬的馬路,最後才能抵達海邊釋卵。在充滿危險的生產之路,一隻隻陸蟹媽媽被呼嘯而過的車子壓成了扁扁糊糊的一團,孩子們的眼睛裏含著淚水,有的在路邊指揮交通,提醒駕駛放慢車速,有的則協助正在過馬路的陸蟹平安抵達海岸。那一夜,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

還有一位小朋友從蘭嶼營隊回家以後,媽媽問他:「解說員說了甚麼?」小朋友說:「解說員甚麼都沒說呀,只叫我們用力玩、盡量玩。」媽媽不禁內心嘀咕:「怎麼解說員甚麼都沒說?」但是接下來兩三天,媽媽很驚喜的發現,孩子滔滔不絕的說著蘭嶼的所見所聞。小小說:「野外的體驗對孩子的震撼很大,這是課本和標本無法取代的。」

尊重萬物 兼顧教育與生態

「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話在生態旅遊上永遠不成立。」

因為在保育上,領隊的任務就是帶領大家體驗自然之美,之餘,還要注意資源的永續。所以正確觀念的配合是很重要的。遇到不守時的隊員,小小會不留情面的請遊覽車開走,如果有觀念錯誤的孩子,想將野地觀察的寄居蟹私下帶回家養,小小也會與他展開對話:「如果你能告訴我牠要吃甚麼?用鹹水還是淡水養?鹹水的濃度多少?如果你回答得出,我就讓你養。」孩子也因為自知能力不足而放回螃蟹。

在潮間帶活動時,小小會先與孩子們溝通:「今天我們來這裏作自然觀察,我們只是客人,所以要尊重、善待這些原來就住在這裏的主人。」如何搬開石頭觀察潮間生物、如何把石頭與螃蟹放回原位,小小都會一一教導並隨時提醒,免得小朋友太興奮而忘記該有的態度。小小深深體會生命教育遠比知道動植物的名字更重要。


馬太鞍生態捕魚。


豐年祭。

一個好的旅遊,專業的解說才是精采的關鍵,但用心是需要相當的資源投入。小小會依團隊性質,聘請不同領域的專業老師解說地質、昆蟲、鳥類和植物,並且找尋當地最道地、最好吃的餐食。本身是解說員出身的小小,對講師的選擇尤其謹慎,因為「一位好的講師,不僅是傳遞知識,而是本身嚴謹的研究態度、對土地的熱情,在不知不覺間都會傳遞給學員,那才是令人感動的。」

除了講師外,還有數位也身懷絕技的朋友擔任隨行的小隊輔,他們不計酬勞的協助活動順利進行。小小笑說,在這一行永遠不孤單,即使「工作辛苦、離家遙遠、薪水普普、風險很大」,但因為有「貴人相助」,所以也樂此不疲。

在活動背後的期許,不僅傳遞「台灣其實很美麗」的觀念,更希望社會未來的主人翁能學習「尊重萬物」的想法,他們未來或許會成為工程師、政治家等,當他們在蓋一條公路、制訂一項政策時,不會只以人類的角度來考量,而是以萬物的生存權為優先。「帶給他們這樣的人文關懷,我想是更重要的。」「生態教育和生活教育是緊緊相扣的,在自然的洗禮下,孩子的成長過程是豐富的,不但學會獨立,還會主動照顧別人。」

共同喚起台灣在地生命力

一九九八年,小小到馬祖旅遊,驚喜馬祖淳樸的美,認為漂亮的建築和豐富的人文內涵,應當讓大家知道。所以她花了三年撰寫《聽看馬祖》一書,深入的走訪了各個村落,同時訪問不同年代的阿兵哥。這本書出版以後,連馬祖的人都認為這是迄今介紹馬祖最為周全的一本書,有感於「外地人都可以這麼瞭解馬祖,那我們呢?」開始激發當地人重視自己的文史資產。

還有一個家長多次同遊蘭嶼以後,觀察到當地的一些現象,即使回到台灣,仍然關心部落的發展,甚至希望能募集資金為蘭嶼做一些事。小小說:「我聽了真的很感動,感動一個人由遊客的身份而愛上蘭嶼,到最後希望為蘭嶼做些事……旅遊的價值與生命尊重的真諦就展現於此。」

激發當地人認識與熱愛自己的土地,也是生態的一部份。身為保育團體中的一員,小小也參與台灣在地社區發展營造的相關指導工作。這幾年,台灣一直在發展社區觀光,培養解說員,使社區豐富的文史環境能為人所知,但是這些基層生命力要能持續成長,除了靠政府扶植外,其實更需要社區成員的覺醒。

小小提到他們的團隊曾到高雄某個原住民鄉做觀光整體規劃,剛開始居民意興闌珊,可是有些人把他們的鼓勵聽進去了,兩年過後,小小再次造訪,驚喜的發現以原住民為主的解說系統已經起來了,而且大家的態度更積極了,真的好感動:「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也許那個成就不是因為妳的緣故,但是妳很高興看到這樣的變化,與有榮焉。」其實,在台灣三百十九個鄉鎮,到處都有升斗小民為了維護家鄉的美麗而努力,背後都有著平凡但卻動人的故事,「因為有這些人的付出,台灣才變得更美麗。」

小小認為,生態旅遊不只是物種的講解,而是如何從生態美學的角度學會欣賞,一片淺淺的海灣和石頭小屋無不充滿迷人的景致,美可以提升人的心靈層次。因為自己愛玩而走入這一領域的小小,從不吝惜分享自己所感受到的,「帶大家吃喝玩樂是我的職業,但是要如何玩得有品質、有美感、有尊重、有啟發,這才是我的目標。」

也許生態旅遊的推廣還有一條艱辛漫長的路要走,但小小仍堅持自己的理想,因為她相信,在台灣每個角落都有跟她一樣的傻子在努力著。「這條路不孤單,因為有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支持;這是個充滿魅力的工作,因為更多人因此重新認識了台灣這美麗的寶島。」◇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