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立委選後看台灣經濟

?"
受美股大漲與立委選後行情持續發酵,台北股市一月十五日收盤漲 255.43點,加權股價指數成為8428.84點,成交值新台幣2102.27億元,證券公司看盤螢幕一片紅。(中央社)

一月十二日,台灣新制立委選舉落幕,結果跌破眾人眼鏡,雖然執政黨居劣勢早在大家預料之中,但立委席次的懸殊之大實在讓人瞠目結舌。國民黨立委人數占四分之三的「一黨獨大」格局,也讓台灣人民、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回想起那一大段一黨專政的白色恐怖時期。也因為此種疑慮的普遍,讓大勝的國民黨檯面上的人物起了戒慎恐懼之心,深恐「鐘擺效應」出現,導致不久之後的三月總統大選再度意外滑鐵盧,於是我們看到馬英九等一再強調,國民黨會自我嚴厲監督,絕不會出現濫權、獨裁情事。

「一黨獨大」讓人民驚懼

相對的,慘敗的民進黨雖陷於一片低氣壓,但也因盪到谷底,反而有可能出現同仇敵愾的局面,當年同心打天下的團結氣勢說不定會重新拾回。最重要的是,台灣人民應也不想見到兩黨呈現如此懸殊的情勢。果若如此,「鐘擺效應」可能就會大於「西瓜效應」。那麼,即將到來的二零零八年第四屆總統民選,鹿死誰手還真的很難說,兩黨都不敢大意,也不敢鬆懈。

所以,平實地說,在總統大選揭曉之前的這一小段時間,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的騷動,對台灣經濟也不可能會有什麼衝擊,一切都要等到總統大選落幕才會出現真正的新格局,人們也才會踏實地規畫一切活動。或許大家已經看到立委選後的台灣股市出現大大的反彈回升,早已有媒體迫不及待將之解讀為慶祝行情,而慶祝的是「三通、開放」有望。不過,縱然有「股市是經濟櫥窗」的稱呼,但在股市淪為投機炒作場所之後,這種說法已愈來愈不可信,充其量只能說是「信心指標」,且吸引的是短期資金,尤其是國際熱錢。

至於台灣經濟的基本面,必須由發展環境的長遠角度來看。以台灣海島經濟屬性,國際市場的變化還是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此由股市漲兩天後又隨美股的下跌而大幅下滑,可見端倪。不過,國內環境的安全、安定、公平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條件,但這也較屬於行政部門的任務,也當然需由總統大選後的新政府來扮演要角。如此,我們就可由兩種可能性來剖析。

誰當總統差別可能不大

第一種可能是民進黨謝長廷這一組自谷底大反彈獲勝,於是民進黨繼續執政。有人認為如此一來「朝小野大」,國會掣肘的老戲碼又將變本加厲,台灣將永無安寧之日,政治紛擾較諸過往將更甚,於是「政治害經濟」致台灣經濟沉淪將出現。不過,如今台灣人民已極端厭煩政治口水,也難以忍受政治對立、紛爭、亂象,而立委人數減半後也較容易監督,在「民氣可用」下,當高雄市長時經歷過朝小野大,但卻能使府會和諧的謝長廷,也可能再度發揮智慧,避免重蹈扁政府的覆轍,再因國民黨強大立委的有力監督,民進黨政府將戰戰兢兢地施政,貪瀆、腐敗、濫權也將不會再現,如此則台灣民間可在安定和諧的環境下「安心」拚經濟,台灣經濟前景將樂觀可期。如果不幸還是繼續過去數年的立院亂象,台灣人民或在忍無可忍下會有大動作的抗議、罷免場面,也可能要求立委質詢應透明、公開地全程報導。總之,人們不會讓過往亂象再現,應是合理的預期。

第二種可能是在西瓜效應下,馬英九這組候選人順利當選,政權再次輪替,全新局面出現,由於府會一家親以及各部會公務人員還是藍色占大多數,政局普遍被認為將安穩。不過,一黨獨大會不會出現官官相護、府會勾結,因而專制、濫權的圖像重現,或是國民黨內流派鬥爭再現,激烈爭權奪利局面將不亞於國、民兩黨的爭鬥。哪一種局面會出現?如果台灣仍然維持自由民主體制,平穩和諧局面應較有可能。

二零零八年中國經濟危機 應是關切重點

經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說,只要台灣的自由民主體制繼續存在,不論哪一組候選人當上總統,台灣應都不會繼續以往的政治紛擾。也就是說,台灣內部環境將有利經濟發展,因而外在環境就成為左右台灣經濟的舉足輕重關鍵因素。

不可否認的,美國和中國(或者兩岸政策)是兩個最重要因素。二零零八年美國的次級房貸風暴餘威猶存,而美元貶值也將持續,加上美國經濟被普遍看衰,將不利台灣經濟。至於中國經濟,二零零八年是關鍵年,新《勞動合同法》已施展強大殺傷力,一兆四千多億美元外匯存底造就的龐大泡沫經濟,是否會在北京奧運前後崩潰,退黨和維權,以及爭民主、自由運動是否更為熱烈等等,都是「經濟大海嘯」出現的重大肇因,也成為影響台灣經濟的最大變數,這也才是台灣兩黨總統參選人最該關切的課題,而兩岸關係或三通實在是典型的「政治議題」,只會是口水之爭,不是實質問題,不必費神爭論。◇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