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硝煙漸散的伊拉克局勢

?"
二零零八年一月十四日巴庫巴(Baqubah)市,伊拉克警方在巡邏時遇到炸彈陷阱,六人死亡、七人受傷。圖為美軍士兵聯合當地安全部隊正在搜查一個民宅。

一月十九日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宣布,在與一個異端教派成員激戰一天之後,安全部隊已經重新控制兩個城市,其中包括伊拉克南部第二大城市巴士拉。細心的讀者也許會發現,近來有關伊拉克局勢的報導比較少,隨著美國總統選戰序幕的拉開,不少人在攻擊共和黨和布什總統執政業績的「爛攤子」時,總是會提到伊拉克。人們不禁要問,從去年美國增兵以來,伊拉克的局勢到底是在好轉還是在惡化?未來的伊拉克前景如何?

戰火綿綿 獨裁下的民不聊生


位於亞洲西南部中東地區的伊拉克共和國,歷史上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那塊土地曾孕育了世界上的幾個古老文明──蘇梅爾文明、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目前伊拉克約有二千九百萬人口,很多屬於穆斯林什葉派。75%的居民為阿拉伯人,庫爾德人約20%。由於是熱帶沙漠氣候,伊拉克的經濟主要依靠石油出口。

一九七九年,遜尼派的薩達姆.侯賽因成為阿拉伯復興社會黨(Arab Socialist Renaissance Party,簡稱復興黨)的領袖,該黨信奉阿拉伯民族主義和國家社會主義,具有列寧政黨的背景,意圖一統所有阿拉伯國家,在阿拉伯世界實現「統一、自由和社會主義」。

一九八零年以來,薩達姆對其鄰國伊朗發動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一九九零年,伊拉克又入侵科威特,薩達姆宣稱「科威特已成為伊拉克的一個省」。不久聯合國發起沙漠風暴行動,並於一九九一年一月爆發海灣戰爭,很快地,伊拉克人被多國部隊逐出科威特。隨後伊拉克遭到聯合國的嚴厲制裁,許多人衣食匱乏,直到一九九九年年聯合國實施「石油換糧食」計畫後才稍有好轉。

二零零三年三月二十日,美國以伊拉克驅逐國際原子能機構為由,繞過聯合國決議,對薩達姆獨裁政權發起了戰爭。由於民眾的支持和伊拉克軍隊的快速投降,幾周後美方結束了戰爭,把人民從苦難中解救出來。
 

二零零六年九月十四日,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因反人類罪在法庭上接受審理。

薩達姆罪行纍纍 死有餘辜

據初步統計,薩達姆執政以來,有兩百萬無辜伊拉克人被殺害,四百萬人逃離國土。在羅列薩達姆的罪行時,《開放》雜誌執行主編蔡詠梅列出了其七大罪行:極權專制,一黨獨裁,因此很多人把薩達姆比喻成希特勒和斯大林;獨夫統治,禁黨禁報。比如在其刑法裏有一條:嘲笑總統者要割其舌頭;恐怖暴力,踐踏人權。就像文革一樣,誰要不小心把咖啡滴到薩達姆畫像上,都可能因此被捕坐牢;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生化屠殺,人質威脅,據悉薩達姆是有史以來用生化武器殺害自己國民的第一人;滅絕庫族,迫害什葉派;窮奢極侈,盡是民脂民膏。

中共媒體在報導伊拉克局勢時,一如既往地站在了獨裁者一邊。當聯軍兵不血刃攻克巴格達、老百姓夾道歡迎聯軍時,一味叫囂「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消滅美國入侵者」的中共軍事家們在直播現場大出洋相。他們以為生不如死的伊拉克人民會像飽受共產黨洗腦的中國人一樣,好死不如賴活著,為獨裁者賣命。

二零零三年底,薩達姆被捕,並於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日被以「反人類罪」處死。二零零五年一月,伊拉克舉行全民大選,二零零六年六月,首屆民選政府成立,賈瓦德.馬利基當選總理。

恐怖組織伺機搗亂

然而伊拉克的局勢並沒有因此而平靜下來。政局的動盪不安,各類恐怖襲擊、教派仇殺不斷,再加上美軍一直未能找到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以至於有人稱美伊戰爭是美軍的又一「越南戰爭」,美國「贏得了每一次戰鬥,卻輸掉了整場戰爭」。

伊拉克戰後不斷發生的大爆炸事件,很多都是恐怖組織幹的,旨在挑起內亂,渾水摸魚。以本.拉登為首的「基地組織」(al Qaeda,又名蓋達組織)是最典型的代表。

如二零零六年二月,基地組織炸毀了什葉派聖地--阿里.哈迪清真寺(即金色清真寺),引發了什葉派的報復,於是教派衝突升級,使二零零六年初到二零零七年初這一年裡,伊拉克處於最混亂的時期,死傷了大量平民和警察。再比如一月十九日在巴士拉被政府軍消滅的「天堂戰士」教派,去年在與政府安全部隊的戰鬥中,至少造成二百六十多人死亡。目前在伊拉克,這樣的武裝組織至少還有十九個。

一月八日聯合國難民署指出,延續薩達姆執政時的困境,目前伊拉克境內仍有二百二十萬流離失所者,另有二百萬伊拉克人在敘利亞、約旦、伊朗、埃及、黎巴嫩、土耳其等國避難。由於戰後重建工作的艱鉅,二零零七年五月美國國會的報告稱,為伊拉克設立的十八項政治、經濟和安全等指標,有十一項沒有達標。

民族和解 平民反恐

面對戰後出現的不安定局面,伊拉克政府和美國聯軍也調整了相應對策,加大力度打擊恐怖份子,並力促民族和解。最近伊拉克的什葉派和遜尼派有和解跡象,遜尼派平民還自願組成「鄰里保安民團」來維持治安,成功地清剿了很多恐怖組織的據點。

據伊拉克官方消息,在保安民團的協助下,70%以上的基地組織成員已被殲滅,四分之三的基地根據地已被伊拉克政府軍收復,目前恐怖勢力正在節節敗退。

儘管本拉登最近威脅當地民眾說:不要再加入保安民團,否則將遭受懲罰,然而越來越多的穆斯林民眾進一步認清了其恐怖份子的真面目,積極行動起來,阻止恐怖活動的進行。
 
最近數月以來,伊拉克的平民和軍人以及美軍的傷亡數字大減,三者的死亡人數都降為兩年來的最低。據美國軍方統計,伊拉克於二零零六年平均每天有一百名平民因暴力活動死亡;而二零零七年底,這一數字下降為二十人,二零零八年以來,這個數字進一步地下降。

關於美軍傷亡人數,有評論指出,一些反對戰爭的人一味強調美軍在伊拉克「傷亡慘重」、「泥足深陷」,但事實上美軍目前的死亡人數並沒有偏離過去二十多年的平均數。即使在和平時期,美軍每年也會因意外、傷病或自殺等各種原因而出現死亡案例。資料顯示,在沒有戰事的一九八零年便有近二千四百名美軍死亡,而二零零三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後,美軍每年死亡人數則介於一千二百至一千九百人。

政治和解 安撫復興黨

一月十二日,正當布什總統在中東各國繁忙穿梭訪問之際,伊拉克議會表決通過了一項對被鎮壓的復興黨有利的「責任和正義」法案。十五日美國務卿賴斯臨時離開了布什訪問團,突訪巴格達,讚揚該法案是伊拉克在政治和解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

根據這項法案,復興黨十個層級的中、低層成員可以重新在政府擔任公職;高級成員(五級以上)除有罪的受審外,無罪的可領取養老金。不過法案依然禁止復興黨以任何組織形式重返伊拉克政壇。

觀察家指出,零七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改變了對復興黨的政策,由打擊肅清轉為拉攏安撫,其目的是緩解各類衝突。儘管社會不安定因素主要來自宗教派系鬥爭和基地組織的恐怖襲擊,並非薩達姆、復興黨的殘渣餘孽,但由於復興黨其成員因走投無路或被逼無奈,紛紛投靠反美或反叛武裝,成為伊拉克亂源之一。政治和解方案的出臺,無疑使這類矛盾得以化解。

觀察家還認為,重新扶持復興黨人,為的是提升遜尼派勢力,有助於遏制伊朗。薩達姆時期,遜尼派長期主導政權,與伊朗是死敵。薩達姆垮臺後,什葉派權勢大增。伊朗的主流派亦為什葉派,由於宗教原因,現時伊拉克政壇比較親伊朗,伊朗反而成為伊拉克戰爭的最大受益者,這是美國不願看到的,因為布什目前最擔心的就是伊朗。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個伊拉克男孩為和平而祈禱。

 經濟發展 局勢趨穩

近年來,伊拉克除政治、軍事力量朝好的方向發展外,經濟也得到快速的發展。據統計,二零零四年,伊拉克GDP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0.2%。至二零零四年底伊拉克的薪資和退休金約為薩達姆時期的三百一十倍。到了二零零七年底,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量創了三年以來的新高,每日平均出口近二百萬桶。

儘管伊拉克百廢待興,但最近已有跡象顯示其經濟正從谷底開始反彈。除石油的出口上升之外,通貨膨脹亦開始受到控制,該國貨幣第納爾(Dinar)去年升值了10%,升值速度超過中國的人民幣。此外,伊拉克的股市去年上升了37%,國債自八月起上升了18%。去年底,至少有近五萬名流亡敘利亞的伊拉克人回流返國,這說明人們看到了希望。

對於即將開始的美方撤軍,不少人持樂觀態度。如今在伊拉克所有十八個省份中,已有八個省份由伊拉克當地政府軍行使防務職責,美軍基本不管。隨著美軍對當地軍隊培訓的加強,伊拉克政府軍有望在一年內接管全國各地的安全防務。

不少人還建議美軍撤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因為美軍在那裏實際上已成為被攻擊目標。去年美軍死亡九百人,很多都是因為美軍一天到晚開著巡邏車在馬路上瞎逛,誰也看不見,卻成了恐怖份子的攻擊靶子。如今這種巡邏少多了,利用情報和當地民團的配合,突擊消滅恐怖組織,其作戰效果好了很多。

隨著伊拉克局勢的好轉,部份原本反對伊戰的美國議員也開始改觀,這令伊拉克議題在美國總統選戰中「降格」為次要話題。不少專家預測,二零零八年的伊拉克將逐步走上穩定發展的道路,恐怖襲擊將大幅度減少。◇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