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謝兩岸政策差異不大
馬英九在兩岸政策上,承諾當選後「不統、不獨、不武」,主張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在互不否認的情況下,與對岸展開務實協商,在經濟政策上,包括開放兩岸海空直航、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貨運輸直航常態化、鬆綁企業赴大陸投資百分之四十的限制、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生產事業等。
在國防上,強化國防實力,促進兩岸和解,主要的願景包括:要求中共展現誠意撤除對台飛彈;展開軍事交流,協商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協商兩岸「和平協定」,讓台海成為和平、穩定的區域。
謝長廷強調當選後同樣推動兩岸經貿往來,包括擴大包機、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所不同的是,謝強調在肯定兩岸經貿關係的經濟效益同時,必須考慮到國家安全風險,且經濟應避免過度依賴中國。
故他強調台資回流、強化台灣資本市場,提出照顧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的「三中政策」。對於對大陸投資鬆綁的部份,強調動態管理,對於一些債留台灣的企業,則不允其投資中國。
在兼顧安全與互利的兩岸經貿政策之外,謝提出台灣應主動協助中國民主化與現代化,兩岸才有真正和平。
胡提前定調一中 影響台大選
二零零零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共在台灣海峽試射導彈,二零零四年則進行軍事演習並發表強硬談話,都對台灣選舉產生了影響。觀察家認為,民眾對中共施壓不滿的情緒,刺激中間選民將票投給民進黨,使得陳水扁取得連任。
然而,這次總統大選以來,中共為阻撓台灣大選,又使用了哪些策略?多位觀察家認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搶在三月四日中共政協會議上,發表對台談話的內容是觀察重點。
胡錦濤對台獨人士溫情喊話,他說:「對那些曾經對台獨有過幻想、主張過台獨、甚至曾經從事過台獨活動的人,我們都要努力爭取團結。只要他們回到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上,我們都將熱情歡迎、以誠相待。」
同時,他強調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表示台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
胡錦濤同時也批評入聯公投。他說,台灣推動的入聯公投,嚴重威脅兩岸關係和平穩定。
胡錦濤談話結束後,台灣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隨即發表聲明指出:「中國當局重操『一中』舊調,企圖干擾台灣選舉」。
陸委會表示,中國方面利用「兩會」召開,大肆對台灣即將舉辦之選舉與公投進行批判與威嚇,駁斥其可能對台灣民意產生的影響。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黃介正博士認為,胡錦濤是在向國際社會表達他和平發展的基調,會持續以非暴力、爭取台灣民心的方式處理兩岸關係。
也因為他談話的時機在台灣大選前兩周,也是告訴台灣選民,他的底線是九二共識、咬住「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基點,看誰比較靠近這個基點,也向台灣選民表達一種彈性:「你們選誰我不干預,但是你們要清楚,選誰比較能跟我談。」隱晦地影響台灣選舉。
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林文程說,胡錦濤這次的談話跟過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站在台灣的立場,未來領導人不管謝或馬當選,都不可能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
但他也從過去兩岸談判的過程中觀察到,只要是中國政府想要的政策,例如「三通」,可以用不同的理由,不需顧及什麼原則,也可以談包機,所以,他認為今天胡錦濤的談話是沒有多大影響,未來談判是否要接受一中原則,還是要看議題而定。
美國波士頓訪問學者方覺認為,胡錦濤選擇在選前向台獨支持者喊話,可解讀為企圖分化民進黨,期望在泛綠聯盟中找到同情者,讓他們從內部去反對民進黨台獨的傾向性政策,阻撓綠聯盟贏得總統大選。
中國民主黨海外負責人徐文立則認為,在胡錦濤發表對台談話前,中共方面也做了很多動作,例如對美施加壓力影響台灣大選;通過讓台商返台投票開綠燈,表明對台選舉的傾向性;在中央臺有台灣的專題節目固定播出、透過香港的鳳凰衛視發表對台選舉看法、對台灣媒體也施加很大的影響,操縱媒體輿論,想左右台灣選舉。
然而,胡錦濤選在兩會剛開始時刻,人大還未正式開會、在政協會議上,就先對台灣問題定調,徐文立認為,此舉反映胡擔心在兩會期間,正值台灣大選的敏感時刻,政協或人代的發言會突破中共中央對台政策的底線,故先提前定調。
兩岸共同市場爭議白熱化
馬謝在兩岸經貿同樣採開放的態度,但是究竟開放到什麼程度?陸資、勞工、大陸學歷如何開放?是否對台灣經濟產生衝擊?謝、馬兩人在此問題上激烈攻防。
馬強調的兩岸共同市場是「三要三不」,「要尊嚴、要協商、要市場」,「不要大陸若干農產品、不要大陸勞工、不要黑心產品」,謝則批評開放陸資購買房地產、開放學歷認證,將使台灣勞工處境更艱難,他強調要兼顧主體性與守護台灣進行交流。
國民黨「馬蕭小港競選總部」2日成立,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前右)批評民進黨抹紅,宣示向來主張「兩岸共同市場」,非「一中市場」。(中央社)
民主基金會林文程認為,馬蕭團隊的兩岸共同市場,如果定位在兩個主權國家,就類似於歐洲共同市場,但是關鍵是中共如何看待兩岸共同市場。
他說,中國當然不會將其當作兩個政治實體的合作,中國想像的兩岸經貿合作,就如同中國和香港一樣緊密的經濟夥伴關係,香港是經濟特區,認為可以適用到台灣,還是在一個國家的架構下進行合作。
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都希望強化兩岸的經貿關係,但是中國又不願意台灣和其他國家發展密切的經貿關係,例如台灣要和新加坡、日本、美國、東南亞國家簽定自由貿易協定,中國都反對。由此即可看出,兩岸共同市場很難是兩個主權國家的合作。馬蕭團隊的理想性,在推動上還會遭遇不同程度的困難。
馬謝選後 中共對台政策的改變
在選前兩周,各家媒體及馬謝兩人公佈的民意調查數字雖不盡相同,馬的支持度持續領先,但馬謝兩人的差距有逐步縮小的趨勢,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日前引用國民黨內部民調,強調馬謝差距百分之十,向選民告急,一般認為馬英九勝算大過謝長廷,但也慎防謝長廷在最後翻盤的可能。
黃介正認為,如果謝長廷當選的話,對北京而言是相對棘手,大陸會做全面的對台政策檢討,他們會評估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可能,因為不管民進黨在立委選舉如何慘敗、不管政府在人民心中支持度低,民眾還是選擇民進黨的候選人,那中共就要重新全盤檢討對台政策,檢討未來要如何跟台灣相處。
如果馬英九當選的話,北京應該會希望過去連胡公報和宋胡公報,馬英九願意買單,更重要的是,馬當選的話,北京應會釋放短期利多,讓國際社會認為只要台灣選民不選擇傾向台獨,兩岸關係就會緩和。
但黃介正認為,中長期而言,台灣沒有任何一個總統敢犧牲台灣利益,所以,不論馬或謝當選,在兩岸關係上都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兩人都要花更多的時間尋求台灣內部的共識,在台灣內部分歧的情況下,台灣很難從戰略上去考慮對北京的方針。
方覺則預估,如果馬英九執政,中共在經濟政策上會進一步向台商傾斜,因為許多台商是馬英九陣營的支持力量,在大陸的經濟利益,很多台商希望兩岸關係緩和,希望馬英九的國民黨陣營執政,所以,他預估馬當選後,中共會進一步提出對台商的優惠。
中共可能會加強對國民黨的合作,試圖影響國民黨回到早期以黨領政的模式。此外,有可能在台灣國際空間上留給台灣一些空間,當然聯合國的國際空間中共是不會給的,但是類似一些非政治性的國際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出於拉攏國民黨的需要,有可能讓台灣加入。
對中國民主化 馬謝著墨不夠
徐文立指出,台灣馬謝對大陸政策趨向於一致,都往中間路線靠攏,但是作為中國大陸反對黨的中國民主黨海外負責人,他更關心馬謝兩人對大陸民主化的關心程度。
他覺得很遺憾的是,好像雙方越接近選舉,對於如何促進中國的民主化講得太少,不樣以前,馬英九還談到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但是這方面目前談的太少。
但是,他還是對馬謝兩人的君子之爭感到非常高興,在海外他們都看到雙方的電視辯論了,對中國大陸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看到雙方盡力維持平和、講求理性,剝去了中國共產黨施行一黨專政的謊言和藉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