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或斷層
香港回歸中國十個年頭了,但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香港民眾對「中國人」有多少認同?地道港人Freeman說:「身為中國人,我絕對是愛中國的文化,而不是愛這個政權。」
曾幾何時,香港被稱作世界最大的華人街,本來屬於中國領土部份的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一百多年。雖然香港已經回歸中國十個年頭,但在「一國兩制」的前題下,習慣了自稱「香港人」的香港市民對「中國人」這個名稱又有多少認同?
香港被稱作世界最大的華人街。(clipart)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說:「我是拿中國護照的,我也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我覺得有人權思想、有人道精神,能做一些對他人有益的事,這就是一個人,在這種情況下,與愛護中國是沒有大分別的,我們國民身份認同並不是愛—個政權、一個政黨,而是愛中國的同胞,愛中國的大地山河,愛中國的傳統文化,即使是持有別的國籍,也不防礙你做這幾樣事。」
司徒華認為,作為華人,當然對中華這個民族會更加關心,談到人權、人道、幫助他人也都應該從身邊做起:「如果我們對自己身邊的人不關心,又如何幫助其他的人?中國人是我們的同胞,假如我們愛全世界的人,首先應該關心的是中國人。」
REBUILDHK網主Freeman是很地道的香港人,不過,他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不再只覺得自己是香港人。他說:「香港回歸後,我覺得很明正言順地我是中國人,尤其經過十年的時間,我覺得回歸後,自己的角色也慢慢地改變。無論叫我做中國人還是香港人,意義不大,但我所扮演的角色是有改變的,以前會關心香港的事務,現在會擴展到關心國內的人和物。」
還記得資深新聞工作者程翔於二零零五年四月被捕後,同年八月五日,中共官方新華社報導程翔被控以間諜罪正式逮捕後,接著是「輿論先行」,部份香港親共媒體接連對程翔進行了負面的報導。
當中包括傳出自稱其情婦的人物出現,後連日報導指程翔因為結識「情婦」黃偉而誤墜間諜網。此時,當事人黃偉專程由深圳來港,接受媒體採訪,斥責有關媒體捏造事實,並強調她與程翔只是朋友,她並否認曾經出賣程翔。
當黃偉接受採訪完畢後,電台有聽眾打電話說,覺得在中國發生這種事,有感愧作為中國人。
程翔於二零零五年四月被捕後,部份香港親共媒體接連對其進行了負面報導。圖為二零零八年二月二十四日,程翔獲准假釋返港後首次公開露面。(Getty Images)
印尼華僑的處境
去年有機會在印尼逗留了兩個月,知道這個地方曾經發生過兩次嚴重的排華事件,一次是六十年代,另一次是在八十年代。不像在其他地區,印尼華僑的外貌,很多更像印尼本土人而不像中國人,從名字上也看不出他們的中國血源。
印尼曾經發生過兩次嚴重的排華事件。圖為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三印尼雅加達發生排華暴動,華人商店遭焚燒,民眾正忙著搬運貨物。(Getty Images)
在我接觸過的印尼華僑中,有告訴我說,不希望做中國人,寧願是印尼人。也有印尼華人認為,不應該突顯華人的背景,而是應該同化當地的文化!從印尼華人的外貌、他們的心態和想法,我看到了生存本能的一種反射,急於融入主流社會的背後,隱藏了中共迫害中國同胞的見證:中國華僑在印尼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排華事件都在中共奪權後發生的。
六、七十年代,不少的印尼華僑回中國,說是為了建設祖國,滿腔熱情換來的是財產的掠奪,無盡的批鬥……
現在印尼的華僑圈子也是中共緊盯的範疇,一些華僑出於希望祖國強大的心態,誤以為中共的霸道強勢是一種強國表現,不願去深研中共侵犯同胞的累累罪證。
愛國不等於愛黨
問Freeman可有身份認同方面的疑惑?他說,前一陣子香港流行講「愛國論」,在這之前,確實感到自己在概念上有點混淆,很想去釐清這些概念,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愛國不等於愛黨,他說:「愛我們的同胞,愛我們的文化才最重要。」
Freeman續說:「身為中國人,我絕對是愛中國的文化,而不是愛這個政權。」聽到印尼華僑的情況,Freeman有感華人仍在苦難中,在香港還是比較幸運!
民主黨中常委林子健認為自己「當然是中國人!」他說,因為家裏的教育從小就灌輸他民族感情,所以他很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對於一些中國現時的現狀,林子健覺得這不代表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我覺得現在中國除了需要民主、人權、自由、平等外,還需要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倫理和道德操守,這是中共建國(奪權)後造成的很大的破壞。
現在人與人互相之間的不信任,看到中國毒食品如頭髮醬油、大頭嬰兒奶粉等,可以看到做奸商的全無人性和良知,這是整個中國社會現在的狀態,共產黨執政期間,子女鬥父母、學生鬥老師,人與人之間不信任,這是文革所帶出來的後遺症,這就是共產黨的統治!」
富強中國要講道德
林子健認為,現在強調經濟發展,講利字當頭,以經濟掛帥,都以賺錢為先,毫無道德操守,倫理道德沒落,不是一個富強中國。他說:「富強不單是看經濟,還要看國家的公民教育等,這樣才能成為富強的中國、令人驕傲的中華民族。」
保育人士何來說:「我看我自己首先是一個香港人,然後才會看我作為華人這個身份,因為地區性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
雖然香港已經回歸中國十年,但中國這個國籍對何來是模糊的,她說:「對於曾經在殖民地生長的人,對國家的觀念是模糊的,我需要思考國家觀念的認同感和我們的生活狀態到底是一種什麼的關係……我不認為,我外表是中國人,我就是一個中國人。現在的香港人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認識很簿弱,甚至不認同,因為港人沒有本土資源去把持這種價值觀。」
當了一輩子家庭主婦的港人溫太太說:「總括來講我是中國人,但如果要將華人、中國人、香港人分開來講,又是一種分化,我自己覺得我是中國人,無論在中國或其他國家,就算我曾經有過英國護照,我都是屬於中國人,因為我的確是中國裔。」
溫太太感概地說,「本來中國是一個有文化的國家,在以前亦出過很多文人,孔子、孟子、莊子等,中國傳統的思想是很好的,但為什麼現今會變成這樣?後期我們中國人很自私,自己人鬥自己人,突然間沒有了那些文人,不是鬥死就老死,在文革時,文盲是最好的,可能是容易管治的原因,要管治他們的思想,(中共)不要給人民思想太開明,聰明和有智慧,那政府就好做事,那中國就是這樣斷層了,沒有文化去約束人的心。」
她續說:「雖然我已作為外婆,但對於我的女兒及孫女,都是讓她們有個人思想,我不可能控制她們的思想。」溫太太也覺得現在香港的年青人缺乏自信和沒有一個目標,就算有理想有目標,也都不夠遠大和正確,所以對現時的年青人太失望。
當文員的岑小姐認為,自己在香港出生叫香港人,現在已經回歸中國,那就更加肯定自己是中國人。她認為,大多數香港人沒有民族意識,回歸中國後,自己覺得開始有尋根的感覺。
在香港退黨服務中心,有一位青少年對退黨義工表示,覺得中共太壞,不願做中國人,長大後要到外國去!生活在中共的統治下,黨國概念被有意地混淆,需要一番的思考,才能辨識那些偷梁換柱的技倆。
回歸十年,在香港人尋根的路上,尋回的不單是釐清了的概念,還有對中國傳統文化重新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