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中西,弘揚武術一條心
透過以武會友的交流方式,首屆新唐人武術大賽雖然落幕了,而參賽者心中對傳統武術的流傳與發揚的使命感正萌芽……
張悟納‧清心交流 意不在金
中國武當玄門丹派十三代弟子張悟納和師姐呂美惠特地從西雅圖一起來參加新唐人第一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他們以正宗的功法表演分別獲得男子內家拳的冠軍及女子兵器冠軍。
九月二十八日決賽後,張悟納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新唐人舉辦的「全球華人武術大賽」非常讚揚,並強調可以看出新唐人電視台對推廣中國武術和中國傳統文化不遺餘力。他表示:「我參加過許多武術大賽,我認為新唐人這次大賽辦得非常好,舉辦的很盡心,不遺餘力,而且看得出他們非常注重推廣中華文化。」
武當玄門丹派源自中國武當山,經玉真宮玄丹道長雲遊天津天后宮時,收小道童馬傑為悚授與道家修煉功法及拳法、劍法,馬傑後來開山門收徒傳藝而流傳於俗世。張悟納自四歲開始習武,至今已有二十二年,主要學習內家武術,包括太極拳、八卦拳、玄武拳等。
他強調,贏得金牌並不是他參加比賽的目的:「參加武術比賽的目的只是為了交流,與其他參賽者互相切磋,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如果是為了得獎牌,那就會導致內心無法安寧,武術水平下降。」
「當然一開始,要保持沒有『想贏』的心態是很難做到的,我一開始每次參加比賽都會心裏帶著『想要贏』的雜念,但是我發現我的武術也會隨之變得不好。後來有一次我得了銀牌,心裏很難受,我告訴我自己不能這樣,在這以後我參加比賽就一直訓練我自己不要有爭鬥的心。」
呂美惠‧傳統真功 煉氣修性
呂美惠和其師弟張悟納以正宗的功法表演分別獲得女子兵器與男子內家拳的冠軍。呂美惠接受採訪時談到本門功派的歷史承傳以及傳統與新派武術的區別。她表示,因為大賽的宗旨是弘揚傳統武術,正符合他們一生努力的方向,他們因此要全力支持。
呂美惠表示,傳統武術講究實際,實用性,內功的修煉不只是肢體動作,不只是花架子。她進一步解釋,內功修煉從氣功著手,包括調順五臟六腑、筋絡之氣和練內勁。
在指出武打電影的打鬥不是武術是高科技的同時,呂美惠說,北京奧運開幕儀式上兩千人表演的不是傳統的太極,而是少林拳加上體操和舞蹈動作,看似優美,實際並不是太極的動作,演出誤導了世界。
當問及一些人在傳統武術基礎上創新,呂美惠說,他們改動古老武術,使武術更容易學習,起到了普及的作用。但同時她強調:「老祖宗傳下的東西不可丟!」因為「得是傳統武術才能真正練出功夫來。」
呂美惠說,由於人們都避重就輕,傳統武術中很難很辛苦的部份,一般人不去練,有怕困難的心,在忙碌的社會,將武術視為消遣,導致了傳統武術一代一代地「縮水」,精髓隨之失傳,因此她認為,現代在武林界中武林高手越來越少,再加上許多武術家在傳徒弟時,往往都「留一手」,使得好的東西都失傳了。
呂美惠指出,目前社會上的一些武術表演包括北京奧運開幕式上的太極演出,對於公眾認識傳統武術起到了誤導作用。在此趨勢下,「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意義很大。
她強調,公眾需要獲得傳統武術這方面的教育。因此她與師弟張悟納放下身段,與公眾分享說明,之前他們還不辭辛苦從西雅圖的觀摩會趕到溫哥華傳播傳統武術。她指出,民眾要分辨什麼是真正的傳統武術,就要多觀看傳統武術。
中國武當玄門丹派十三代弟子呂美惠博士九月二十八日在新唐人第一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上表演。(攝影/戴兵)
黃麗玲‧做人練拳都要腳踏實地
來自台灣的選手黃麗玲,以陳式太極榮獲女子內家拳冠軍。練太極拳有十幾年的她,深得其功法精髓。
黃麗玲說,「陳式太極的精髓部份是要有纏絲勁,它的特點是剛柔並進。一套拳從頭到尾都很重要,但中間部份的難度最大。不但要求平衡感要好,彈性和韌性都要非常好。」
她認為,練傳統武術一定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練拳沒有捷徑,要想練好太極拳,一定要苦練。做人跟練拳都要腳踏實地,待人、待物要坦誠。練拳的態度就是處事的態度。只有重武德,才能把拳練好。
她表示,傳統武術是一種中華神傳文化。傳統武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通過練傳統武術,她的心靈淨化了,境界提升了。她有時會體會到自己的心靈與練的太極拳已融為一體。
女子內家拳冠軍黃麗玲九月二十八日在新唐人第一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上的風采。(攝影/戴兵)
李沛雲‧內涵為精神氣力功
在「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男子兵器組大決賽中,李沛雲將九節鞭耍得精彩絕倫,贏得了在場觀眾的喝采與掌聲。參加過數個國際大賽的前國手──李沛雲帶兩個其他族裔的徒弟前來參賽是為了在國外弘揚中國傳統武術,讓外國人瞭解中華文化。
在談到弘揚傳統武術的原因時,李沛雲指出,若不弘揚傳統武術,就失去了武術的真正內涵。若一味地追求高難度、高技巧、美化動作等,武術將向體操發展了,武術真正的含義就喪失了,擊打、推拿、靜功等要點都流失了。他解釋武術內涵為精、神、氣、力、功。
從小就練武的李沛雲指出要將兵器耍好,得具備許多身體素質,包括速度、協調、力量、靈敏性、爆發力等。內行人會注意耍的手法是否乾淨,動作是否有技巧。二十五歲以後,人的力量、靈敏性就走下坡了。四十四歲的李沛雲指出,他是靠持之以恆,保持不斷地練習和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不吸煙喝酒、不熬夜、健康飲食等來保持體力。除了身體素質外,他也強調了需要高紀律性和自制性。
內外同練的李沛雲分析,外家功體現在身體素質上,內家功體現在內在修養上。在談到外家功和內家功的關係時,他指出,內功代替不了外功,外功代替不了內功。並進一步解釋,外功需要內功來發展,要靠內功來儲藏;內功需要外功動作來引導。
獲得男子兵器冠軍的李沛雲在比賽中表演傳統九節鞭。(攝影/艾德華)
林志杰‧武德最重要
在新唐人全球華人武術大賽亞太區初賽獲得成年男子組南方拳、北方拳、長兵器三項冠軍的林志杰,於九月二十八日在紐約曼哈頓鎧甲中心的兵器組決賽中表現出色,榮獲男子組兵器類亞軍。
林志杰來自台灣宜蘭,九歲開始習武,至今已習武二十年,自(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武術系畢業後,開設台灣新武門武術學院教授武術。
林志杰說,傳統武術講究基本功,就是所說的「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基本功都要到位,基本功紮實,有落地生根的感覺。在練習時,兩方面都要顧及,穩定性才比較好。內家拳注重從身體內發力,外家拳鋼勁有力。
雖然基本功重要,但林志杰強調武德最重要。
他說,學武術先學武德,兩者不能分開。有了武德,武術技術才會有長進。而人們欣賞的不但是外在的動作,更多的是習武者的修養。
林志杰說:「從小練習武術是強身健體,是興趣,到了一個程度後,就是修行。到了現在,我所學的就是武術上的道德。技術再好,也要非常謙虛地去面對人家。我所悟到的關鍵是:技術越高,越要謙虛。」
談到此次新唐人所主辦的比賽與其它比賽的不同之處,林志杰說:「亞洲杯、世界杯和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所表演的都是新武術。新唐人的比賽非常重要,她在扮演著發揚傳統武術的角色。」
林志杰還說:「我也曾參加過其它國際賽事,這次比賽水準很高,通過觀摩,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這次遠渡重洋參賽很值得,因為看到這麼多參賽者,可以與其它地方的武友切磋,也看到很多高功夫,而且發現外國人也很喜愛中國武術。」
林志傑表示,有這麼多外國人參賽非常好,說明傳統武術在美國發展得不錯。他說:「外國人如此熱中傳統武術,我們身為華人,應該更珍惜傳統武術。」◇
台灣選手林志杰專長於金鷹拳,此次於兵器組比賽使用三叉戟表現出色,獲得評審青睞,榮獲男子組兵器類亞軍。(攝影/伊羅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