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教育功能的退化
xx學弟:
您好!來信已閱。首先恭喜您考研被錄取,謹以此函致以祝賀。君能於多年工作之餘堅持報考追求上進,殊為不易。此成績是對您長期努力向學的回報,實屬來之不易,欣喜過後,也望君珍惜。
看了您對未來讀書與今後發展的規劃,感覺君既有志向,又有條理,對今後的人生頗有一番規劃。愚兄不揣淺陋,提一些想法與建議,供您參考。您來信要我指點指點,實不敢當,唯望於君有所裨益,盼兄前路順暢前程似錦。
待您今秋踏入大學校園就讀碩士研究生課程,當為君人生一大轉折點。此前君係國企人,此後從身份到生活重心到心態則轉為學術人。國企與大學之不同點:其一、國有企業追求等級,領導下屬不可僭越;大學在求知做學問上注重平等,導師學子在探尋真理面前皆平等;其二、國企需要經營人際關係網絡,人際交往係安生立命之需;大學需要安靜孤獨地讀書思考,慎獨靜思是學者之首要品格;其三、國企之職在於追求利潤創造財富,天然囿於一時之功利的傾向,也易使人的思想變得整齊劃一;大學本份在於研究學問積累知識成果,要求視界開闊目光遠大,並具備批判性與創造性思維、及求索真理的好奇心與反獨斷的探索精神。
觀看國企與大學之差異,從國企人要轉換為真正意義上的學術人可謂靈魂上的脫胎換骨,也是心靈上的歷險與挑戰。特別是您浸淫國企多年,轉換不可謂不艱難,這也是大多半路出山的真心欲鑽研學問的學者之共同苦惱與經歷。但想必君多年來不棄書生氣質,且意志堅強內心渴求自由思想,定能勝任學術研究之職責。
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取決於他在何種程度上和甚麼意義上把自己解放出來。」宗教哲學家帕斯卡爾說:「人的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今日您被大學錄取,我祝願您今後能突破以往國企與偏僻家鄉地域環境的束縛,把自己的思想和靈魂解放出來,去嚮往真理執著追求知識,保持獨立人格和自由思想,在耕耘學術的田地裏燦爛地開花繽紛地結果。
君對今後做了一番計畫,君云:「就業、創業、繼續深造、緣結各方面的朋友與關係,為將來的發展做一點鋪墊」,恕我直言,愚以為不是考慮不周,而是偏離了「大學」以及「研究生」、「學術人」、「知識人」的原本面目。若是研究學術為「將來的發展」(國人常解讀為一為仕途,二為賺錢,三為關係,四為面子)之用,則是更不可取。當然您不一定認同我的觀念,但是我會堅決捍衛您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和自由。
大學肇始於歐洲中世紀,在英文中大學一詞為university,係由universe(宇宙)這個詞的前身派生而來。universe的前身是拉丁文universus,係由兩個拉丁文構成的,即「一」和「沿著某一特定的方向」構成。
這給我們大學中人的啟迪是:一、大學以探尋宇宙人生之真諦為要;二、須執著向學;三、須目標堅定,不受外界誘惑而偏離求學方向。
中世紀時在歐洲發展起來的現代大學之前身,是古希臘哲人柏拉圖在雅典城外的西北角創立的學院Academy。他創辦Academy時倡導對永恆的真善美即理念世界的追求,這是我們後人需牢記的人類最初大學雛形的理念。
現代大學的開端是將近二百年前由德國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創立的柏林大學,他確立了現代大學最重要的兩條原則——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這兩個「自」說出了大學的實質和精髓,吾輩大學中人實應永遠在頭腦裏盤旋這八個字。
中國近代第一所正式大學是一百一十年前那場了不起的維新運動失敗後僅存的新政碩果——京師大學堂。之後,被我們民族那位深諳現代大學理念的偉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將北大煥然一新為開「學術自由」、「相容並包」、「思想自由」之一時風氣的學術重鎮,也讓我們後代中國學人領受了何為大學教育之內在真諦。
蔡先生云:「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先生又云:「大學是傳授和研究高深學問的機關,以培養具有高深學問的專門人才為宗旨。」誠哉斯言!願學兄愚弟作為大學中人,皆奉「研究高深學問」為座右銘共勉也。
中國大陸的社會人文價值從一九九零年代開始在追逐物欲的引導下江河日下,大學作為社會的「文化思想中心」亦未能倖免,使得一九八零年代一度出現的百年來中國大學史、中國教育史上的黃金時代銷聲匿跡,甚至出現帶有全民族整體性的學術停滯與學術倒退的現象。
當前中國大學教育的功能不幸萎縮和退化,大學創造文化的功能降到歷史新低點,校園內功利主義的盛行表徵了中國大學精神的淪落。但是令人慶幸的是還是有相當數量的學者與學術人在堅守、在執著、在秉持學術精神、在維護學術理念,在一定的範圍內讓中國的學術呈現出一種蓬蓬勃勃的可喜景象。他(她)們是當前這個時代可貴的良知與脊樑。
學者或學術人的本份是務實探索並發展人類知識和人類價值。追求真實、獨立思想為安身立命之本,是學術活動的靈魂,是走上探索性的學術之路之前提,這就要求學術人遠離塵囂、不受物欲橫流時代的潮流侵蝕。
好在這樣的學術人依然挺立,這樣的人群我堅信每所大學與研究院均有,我那可愛的大學就有這樣執著於追求學問的學者與博碩研究生,相信您即將赴學的大學也一定有,希望賢弟前去與他(她)們結交,共同堅守學術研究之本份。近幾年來中國高校本碩博均不斷擴招,導致生源質量每況愈下,真正做學術的博碩生比例並不占優勢,但總是有的,望弟結交鳳麟研究真正之學問實踐大學之真義。
今逢君即將步入大學校園之際,應君要求提幾點建議如下:第一、君專業我不太瞭解,感覺與管理學有關,建議君在研究本專業書籍、論文之餘,不妨研究些哲學,哲學應當對管理學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學哲學能以一種比較健全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專業和知識;第二、君在英文上需繼續努力,需保持長期看英文資料的紀錄,英文可以幫助弟查閱外文資料,學術視野得以開拓。君不必畏懼英文,養成習慣讀英文就好了,長期以往持之以恆必有突破進展;第三、君在鑽研本專業之外,不妨讀些其他人文社科學科的書籍,尤其是經典學術名著。大學階段是集中讀書的好時光,研究生自當博覽群書,況且君素有文學功底,定能融會貫通;(第四、五、六、七、八點略)。
在君踏上人生又一個十字路口之時,愚兄送君五個字與一篇文章。五個字是巴金先生在他三十四歲時寫的一篇文章的標題——做一個戰士。巴金先生在此文中說戰士的武器不一定是槍彈,他的武器還可以是知識、信仰和堅強的意志。祝願君像巴金先生說的那樣,在人生旅程中、求學生涯中,同樣做一個堅強的戰士,勇敢面對生活、求學、家庭瑣事與往後的人生歲月,在探尋知識研究學術的暗夜裏燃起火炬,使生命走向黎明、使學術走向開闊、使社會走向進步、使文化走向繁榮、使國家走向光明。
一篇文章是胡適先生在民國十五年寫的〈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此文堪稱鼓舞中國後生如何做學問求真理之典範。裏面寫道:「科學的根本精神在於求真理。人生世間,受環境的逼迫,受習慣的支配,受迷信與成見的拘束。只有真理可以使你自由,使你強有力,使你聰明聖智;只有真理可以使你打破你的環境裏的一切束縛,使你勘天,使你縮地,使你天不怕,地不怕,堂堂地做一個人。……科學的文明教人訓練我們的官能智慧,一點一滴地去尋求真理,……這是求真理的唯一法門。」讓我們秉承這位民族的思想家教國民如何去思想求真理的教導,也祝願兄不受環境逼迫、不受習慣支配、不受成見拘束勇敢去尋求真理。
最後祝願君在研究學術上永保一顆好奇心與愛美善之心,永保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開拓之勇氣開闊之視野寬容之精神。祝願君學習有收獲研究有成果,在學術領域心存高遠勇往直前奮力開拓大步前進。期盼他日有機會與君共同探討學術問題共同進步。但賢弟於研究學術探究知識之餘,懇望多加保重。
並頌
春安、健康!
楚寒
民國九十七年某月某日
後記:此君雖身在國企,但不脫書生本色,酷愛讀書,文采斐然,為人正直,力求上進,實屬國企中之異端,故囉嗦幾句,並且也以上文勉勵要求自己,希冀共同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