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談節說文》 “元旦”的前世今生(影像 第一集)|#新紀元


                                                                                           點圖看影像           拍攝 張德容(新紀元)                  
 

2020年的第一天,人們常說紐約時代廣場升水晶球倒計時後就跨入新的一年了,有人說是“元旦”。華人圈都說是“陽曆新年”也就是經常聽到老人們說的“冬至十天陽曆年”。

 

新年新希望。今天我們在這里以節日和文字的解讀會友,回歸中華傳統文化。連接通天之路。給各位朋友應景應時推出一個精神文化小宴,視頻節目《談節說文》也因此應運而生。

        
                                                                              攝影 張德容(新紀元)

今天第一次的《談節說文》時間我們就跟大家聊聊「元旦」的前世今生。

 

 最初的元旦由來 

 

大約在西元前五萬年左右,當時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係。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氾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氾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於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西方元旦由來 

 

西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把這一天定為西曆新年的開始,為了祝福Janus,這位羅馬神話中的門神,Janus隨後也演變為英文一月一月這個詞。原本以為教皇把耶穌誕生年作為西元元年,西元1月1日也和耶穌有關聯,現在看來並非如此。可能西方信仰基督教,還應該是12月25日耶誕日為過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沒有耶誕隆重。 

 

 古代元旦指正月初一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中,元旦也叫「正旦」,「正日」,「元日」,「上日」,「歲首」,「新正」,「新年」,「三元」 ,「三朔」。出現這麼多別稱,是因為更朝換代和曆法的計算方法不同所致。 

 

單從「元旦」一詞來說,「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雲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雲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後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中共亂用「春節」「元旦」

 

而我們現在過的陽曆「新年」是從1912年開始的,也是我國使用陽曆的開始。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就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但是那時候還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共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進一步明確規定,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從此,「春節」之名列入中共節日法典,又將陽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並通過決議,寫入相關文件,沿用至今。

 

 說文解字正本清源

 

要說起「元旦」這個詞,弄清「元旦」的來龍去脈,我們還是從根上說起。

 

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開始農曆紀年,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但此後的夏、商、周、秦、漢的元旦日期也並不一致。據《史記》記載,「元旦」在夏代是正月初一,在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在周代是十一月初一,在秦代是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候恢復夏曆,仍以正月初一為元旦。正月初一,人們現在稱「春節」或者「過年」,但在古代卻稱為「元旦」。

                                                                              網絡截圖                                              
「元」字甲骨文作:
 

「元」字的甲骨文及釋義

「元」字甲骨文突出了人的頭部,最初之意為「頭」,現在「元首」一詞就是例證。後來「元」才引申出第一、開始之意。

「旦」字甲骨文作:

                                         

                                                                網絡截圖
甲骨文「旦」字

金文「旦」字,日下有所變化:

                                            
                                                                     網絡截圖

金文「旦」字

「旦」字,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旦,明也,從日見一上,一,地也。」許慎認為「旦」字當是指事字,就「旦」的本義來說,不當是「明」,而應是「日出乎明之時」,當是早晨或天明。從甲骨文金文看,「旦」字也可看出會意之法,日下當為日剛升起的日影,甲骨文為空心,或許是因為刻寫之便,金文舊變為實心,更似日影。當然,也有人對許慎的說法提出異議,于省吾先生就認為「旦」字從日,丁聲,日下為丁字,「丁」表示聲,其解釋似可自圓其說,但本人更贊同「旦」字為會意字。

 

至此,我們對「元」和「旦」兩個字做了考證,「元」字由「頭」之意引申出開始、第一;」旦「表示太陽從地平線升起,表示一天的開始。」元旦「作為合成詞,也就表示一年第一天的開始。

 

「旦」釋義圖示 

                                                             

                                                                                   網絡截圖               

但是,“元旦”指的是新年,據說源於三皇五帝,但最初見於南朝《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夢梁錄》亦有:“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但是,這裡的「元旦」都是指農曆正月初一。

 

我們大致可以這樣來定位“元旦”一詞的發展軌跡:“元旦”一詞,由此起源於三皇五帝,但見諸於文字是《介雅》,至漢武帝“元旦”固定下來了,為正月初一;「元旦」直到清朝末年都是農曆正月初一。因此「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在中國農曆中已沿沿用5000年,但目前公曆「元旦」為1949年所定,它只有「 69歲」。

 

 小結:中共偷梁換柱

 

最後,我們來作一下小結吧,西曆“元旦”產生於西方,中共1949年的中國節日定法,採用偷梁換柱之法,否認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把傳統的農曆正月初一的元旦,挪用到了西曆元月一日。目的是讓現代人忘掉傳統節日,忘記中華傳統文化的根。

 Youtube視頻連結: https://youtu.be/Q72DlG8wY8w

責任編輯:Jordana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