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西方媒體看北京十一

?"
十月一日,女民兵方陣走過天安門廣場,為此她們訓練近一年。BBC報導,其中很多人不是民兵,沒拿過槍,而是模特和禮儀小姐。(AFP)


月一日,中共隆重舉辦的建政六十周年閱兵儀式在海內外引起反響,國際社會當天紛紛發表評論。


紐約時報:閱兵炫武 缺乏核心價值觀

中國共產黨於星期四為自己舉辦了一個規模巨大、精心編排的生日派對。不過,繁榮只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種價值。

北京人民大學教授張明表示:「中國已經沒有意識形態了。政府沒有任何思想。人民也沒有思想。政府之所以在臺上,是因為他們可以說:『我可以讓你們每一天生活得更美好。我可以給你們穩定。讓我掌握權力。』不錯,只要他們能夠使人們生活得更好,那沒有問題。但是問題是:當他們無法做到時,中國會發生甚麼呢?」

官方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革命鬥爭理論,儘管還在大學的課堂裏講授,但除了極小部份堅定的信徒之外,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只是黨的空洞乏味的宣傳而已。


基督教箴言報:老掉牙慶「新時代」

中共政權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六十周年閱兵儀式上,希望傳遞的訊息之一就是「改變」。整個儀式的表面安排都希望呈現這個「改變」的形象。但實質上,這個盛大閱兵恰巧反映出了中國沒有改變的真相。

數千學生手舉彩色方塊在頭頂,拼寫出變化的標語。這些標語與五十年前的相仿,如「聽黨的話」、「社會主義好」、「愛人民」等等。這些舊式的標語,甚至不如一九八四年那次的遊行所展示的標語。那年的展示標語還有些另類、大膽,因為那時正開始推行自由市場改革,有的花車寫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周四的閱兵對外國人來說顯得有些「向回走」,奇怪地,現場直播中共的某些成就時,沒有對外國人播放。

當「民主」花車經過時,中央電視臺的英語評述中斷了,而國語評述仍然繼續:「我們的社會主義式民主正欣欣向榮。」


漢和防務評論:缺乏原創

「十一」閱兵式展示的武器,很多屬於仿製品。很多武器裝備幾乎都是俄羅斯同類武器的仿製品,包括飛越上空的各式戰機,「儼然像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莫斯科紅場閱兵式的北京版」。

此外,漢和還注意到同時出現的還有美軍悍馬越野車的仿製品。


泰晤士報:戰爭中的城市

北京就像戰爭中的城市,全副武裝的軍人和特種員警四處巡邏。九月三十日日落時分,街道上已經清理的空無一人,天安門廣場附近只剩一對對荷槍實彈的士兵,扛著帶刺刀的衝鋒槍,背靠背站立,處於警備狀態。身著黑衣的特種員警帶著攻擊犬和裝甲車守候在王府井。整個遊行路線的沿途街區空無一人。

對普通民眾而言,這個六十周年活動正如奧運會一般,被認為是官方製作的一個電視節目。居民已被警方告知必須囤積食品,因為活動期間他們不准離開自家的住宅,不准接待客人。住在高層樓房的不准打開窗戶,不准走近陽臺。


英國BBC:「女民兵方隊涉嫌造假」

英國BBC報導說,在接受檢閱的徒步方隊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身穿紅色裙子的女民兵方隊。有觀察人士指出女民兵方隊涉嫌造假。有些參加檢閱的女民兵根本沒有拿過槍,也沒有甩過一顆手榴彈,其中有人是奧運期間的模特和禮儀小姐。官方的中央電視臺稱她們成功地完成了「從貓步到正步的轉換」。也有專家對女民兵的紅色服裝表示異議,認為這種顏色打仗時容易暴露目標,導致不必要的傷亡。


《產經新聞》:「不會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警戒感」

中國雖經濟成長,但國內問題和矛盾堆積如山。貧富懸殊和官員腐敗造成民眾不滿、西藏和新疆的暴動接二連三;胡錦濤政權在九月中旬的中共第十七屆四中全會對民眾的不信任,雖然表示危機感,但未能提出有效的對策。社論還指出,中共強調堅持一黨獨裁,並加強控制,這種作法將無法恢復民眾對共產黨的信賴,也不會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警戒感。
 

法國《世界報》:「呼籲十一前保持團結並非偶然」


為了當天的活動,中共當局頒布前所未有的嚴厲謹慎措施。只有精心甄選的觀眾可以前往天安門廣場的觀禮臺欣賞遊行。人們建議北京人最好留在家裏從電視上觀看遊行,因為政府機構嚴格規定九種行為將受到嚴厲制裁,包括強行越過警方路障,私自燃放焰火,從事販賣徽章……一些北京人愛好的放鴿子也被禁止。閱兵期間北京實行空中管制,北京機場停飛一切航班,為閱兵航空表演讓路。

中共官方在多事季節呼籲『十一』前人民保持團結,不是偶然的。


德國《世界報》:「照抄蘇聯 」

中共建政六十周年前夕,中共中央規定了五十條口號。這一做法原來照抄蘇聯,只不過口號內容有了變化。

一句句拼湊起來拗口難懂的口號,列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所有教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黨的前首腦江澤民以及胡錦濤。這些上層建築的理論雜亂無章,其繼承人採用了集思廣益的『頭腦風暴法』,嘔心瀝血想出了這五十條原則式口號。

十年前,北京的黨至少還讓人民呼喊『政治體制改革』的口號。今天,人民只能祝願在所謂『偉大的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的人大、多黨協商體制和『社會主義法制』萬歲。回顧一九七九年,那時的二十六條口號看來比任何時候都更為激進。當時有兩條口號:『法律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壓制批評可恥』。三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的和諧政府再也不願提及這樣的說法了。

 
《路透社》:「執政者對穩定現狀並不自信」

一個如此盛大的閱兵慶典卻沒有觀眾,自稱強大而親民的政府,卻對任何可能質疑當局的事件草木皆兵,「十一」前充斥北京的緊張氣氛,中國上下全面防禦的架勢,顯示執政者對穩定現狀並不自信。


《法新社》:「中共看到威脅」

鄉村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高齡化,數十年來一味追逐效益,忽略生態平衡的後遺症等,特別是群體性事件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呈規模擴大、對抗明顯增強的趨勢;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大規模暴力衝突與示威,在當地漢維兩族心中劃下深深的傷痕。再加上中共信仰約束失效,執政六十年後,中共看到執政地位受到威脅。


《悉尼晨鋒報》:「中國海軍未能提供救災」


美國太平洋第七艦隊指揮官,海軍中將約翰伯德在悉尼表示:「中國展示的新軍備,很多是為了對付諸如美國的海軍」。美國海軍對本周的地震出動了至少四艘船隻幫助印尼救災,海軍上將伯德說:「如果中國能夠在救助災害上發揮它的力量將會更好些。」在二零零四年印度洋海嘯災難中,中國並沒有提供任何這樣的幫助。◇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