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夢想《阿童木》 經典歸來
《阿童木》這個曾在八十年代風靡全球的小金剛,在美國導演鮑沃斯的精心執導下,又重新復活,不只一躍跳上大螢幕,更喚起很多成人心中那個小小的渴望與夢想……
全新三維立體技術製作的經典兒童動畫影片《阿童木》(Astro Boy)
(另譯:原子小金剛)正在全球開映。對於八十年代在中國長大的朋友們來說,阿童木是一個熟悉而又值得懷念的形象,伴隨了一代人美好的童年時光。動畫連續劇
《鐵臂阿童木》出自於日本漫畫界一代宗師手冢治蟲的首部連載漫畫作品,從一九六三至一九六六年首播,並在八十年代以及二十一世紀分別翻拍重映,至今不衰。
這部新版電影由美國導演鮑沃斯(David
Bowers)執導,他曾經來往於各個大片製作商和工作室之間,也在很多工作室工作過,如曾在夢工場動畫製作公司(Dreamworks)導演電影《鼠國流浪記》(Flushed
Away)。《阿童木》是鮑沃斯為意馬國際動畫公司(Imagi)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注:Imagi是製作本片的香港電影製作公司)。片中既注重向西方觀眾們介紹一個印象鮮明的阿童木形象,又為亞洲觀眾們保留了阿童木的典型精神特點,用高超的立體動畫向觀眾們展示了這個生動可愛的故事。
鮑沃斯來自英國,集演員、導演、編劇於一身。(Getty Images)
意外的夢想交會
導演鮑沃斯表示,之所以會和意馬國際動畫公司接觸,是因為當ncis Kao(高偉豪,意馬國際創辦人暨創作總監)從手塚製作室(Tezuka
Productions)獲得《阿童木》的拍攝許可的時候,他聘請了加菊兒(Maryann Garger)作為該片的製作人。因為他以前曾在拍攝《鼠國流浪記》的時候跟加菊兒一起合作過,所以當她跟鮑沃斯談到這個項目的時候,鮑沃斯得以拍攝團隊有進一步的接觸。
對於這樣的合作,鮑沃斯認為是巧合。「我很早就知道鐵臂阿童木,也非常喜愛阿童木的故事,我覺得他非常酷。所以後來我就去了一趟他們的工作室去瞭解情況,也跟
Francis和加菊兒講述了我對這個故事的電影版本的理解和設想。他們很喜歡我的描述以及我對這部片子的設想方向,所以就採用了我的主意。」一場合作就此展開。
「《阿童木》原版的電視系列片在一九六零年代就已經在美國NBC播放了,並且非常的成功。」鮑沃斯說。的確,對於美國人來說,《阿童木》並不會十分地陌生,但是這一輩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阿童木》了。因此在最初構想時,鮑沃斯就產生了一個想法。
「我想,在美國的日本動漫迷和漫畫迷中,《阿童木》肯定是廣為人知的了,但是對於更新一代的小孩子們來說他們還不是太熟悉。所以這部電影給年輕一代們提供了一個認識《阿童木》的機會。而且我也希望通過看這部電影,他們會想去瞭解《阿童木》的原始出處,然後去閱讀原版的《阿童木》漫畫以及看電視系列劇。」他希望能讓年輕一輩的人有機會去認識《阿童木》。
活在二十一世紀的《阿童木》
《阿童木》的再度復出,肯定要和從前有所區別,鮑沃斯認為這就是本部片最大的挑戰,「我希望把阿童木這個角色把握準確。希望在這部電影中,阿童木的形象不僅僅是去取悅於那些阿童木迷,不僅是原版故事的複製,我還希望這部電影能夠被新的一代所喜愛,也適合那些原本對阿童木一無所知的人。」
曾閱讀過大量原本漫畫的鮑沃斯從漫畫中找出許多經典的話面,萃取,放在電影情節中,「而這其中的一個挑戰就是我們應該選取哪些故事和情節用在我們的電影中,以塑造一個我所設想及所要表現的阿童木形象。」但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
在選擇場景的過程中,鮑沃斯不斷地在心中交戰,什麼是他喜歡的?什麼又是觀眾想看的?「有很多方面大家都非常喜歡——我知道每個人都喜歡阿童木所具有的喜怒哀樂和故事的感人,大家也都喜歡阿童木的戰鬥機器人和驚險動作,當然我也很喜歡。所以我也盡量保留那些大家都喜歡的因素。」但是由於故事內容龐雜,很難去選擇具體的內容,所以鮑沃斯致力於在這部電影中表現原版阿童木的精神價值。
(Summit Entertainment)
對於阿童木迷最想知道的問題——電影版本與原版的漫畫及電視系列的最大區別是什麼呢?鮑沃斯表示這部電影拍攝於二十一世紀,所以電影內容具有我們這個時代的特點。
還有一個他認為最主要的差異是,「我塑造阿童木形象的一個主要的差異體現在這個場景:當阿童木發現他自己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男孩,而只是天馬博士為了懷念失去的兒子而仿造出的機器人的時候,他意識到他一直深愛著的父親始終不能完全接受他,而不再想要他的時候,真的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打擊。比較起原版中的八、九歲的阿童木,在這個電影中阿童木的年齡有十二、三歲,所以情感表達、思想和對世界的理解更加豐富。」劇情中阿童木的情感轉折也是鮑沃斯想要較多著墨的地方。
(Getty Images)
二十四小時不斷運作的團隊
電影順利上映,鮑沃斯對相關的工作人員充滿感謝,「我很慶幸有這麼一個極好的演員團隊。他們對新的想法一直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勇於接受新的挑戰。所以我確實為我的演員們感到驕傲,他們都非常地融入角色,也都喜歡挑戰難度。」
在《阿童木》的製作過程中涉及到三個國家的人員——香港、美國和日本的團隊,從不同地區合作,一起來製作這個電影。這對於導演來來說確實是個堅巨的挑戰。但是在挑戰中鮑沃斯卻發現他們的利基。
「這確實是一種挑戰,但是同時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因為時區的差異挺巧的。我主要是在洛杉磯和節目編輯組一起工作,而工作室在香港,所以每天晚上我們開視頻電話會議,我可以直接跟香港那邊通話。我們這邊每天工作完了之後,香港那邊新的一天開始了,所以那邊的工作室正好就接著工作,這樣就相當於我們是二十四小時不停的在往前走,說實話這讓我們的工作進度快了不少。我們一直保持著同樣的進度。」這種二十四小時式的工作室對整個工作團隊確實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優勢。
回過頭來看,鮑沃斯對這部新的作品非常滿意。「電影製作人加菊兒聰明的設計了一個十分鐘的重拍,所以在電影製作的後期,我想改變的我已經都做了,很多東西也都完成了,所以我對這部電影的製作結果非常滿意。」
在電影的結尾,一個新的怪獸出現了。
那是不是準備拍一個續集?鮑沃斯笑著回答,「很難說噢。我想,是否拍續集取決於第一部影片的效果怎麼樣,所以我們會觀察。但是就我個人來說,我很喜歡阿童木的世界,所以我希望看到更多的阿童木的故事。」看來,觀眾的支持度、票房的成績,就是阿童木是否再度復出的關鍵答案。◇
《阿童木》故事介紹
故事發生在未來世界的空中懸城 (Metro
City),那裏的科學極其發達,各種非常高級的機器人替人們處理生活中所有的瑣事,從清潔、餐館服務,到開車、管家及當試驗助手,先進的機器人技術提供給人類無數方便。
開拓機器人技術的天才科學家天馬博士由於意外失去了愛子,痛心之餘,他花費全部心血創造了一個和兒子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機器人阿童木,並將兒子的所有記憶輸入這個替身,企圖以此讓兒子「起死回生」。
阿童木便成為當代最先進的擁有人類情緒變化和各種情感的極似真人的男孩子機器人,滿身還藏有許多防身和戰鬥武器。可惜的是,天馬博士始終能感受到阿童木與兒子的不同,反而更加傷心並想念已故的愛子,最終受不了這種精神折磨而將阿童木拋棄。
突然無家可歸的阿童木對失去他心目中最愛戴的父親感到無比痛心,同時馬上又面對惡人追捕的危險。逃離在外的他會到哪裏找到一個歸宿,又會有什麼樣的過程去領悟他的命運所在,並在成長中明白自己應該是誰呢?
故事情節幽默生動有趣,不乏動作片式的精彩驚險鏡頭。但最令人感到可貴的是,這部片子不流於現代的膚淺浮華,而是踏實地體現了人類正統的理念,比如對長輩的孝敬,對學習的熱愛,對朋友的義氣,以及對善良的堅持。影片寓教於樂,是一個對孩子成長很有益處的故事。家長們不妨帶孩子去大銀幕一起體驗一下《阿童木》的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