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銘記加拿大的驕傲
二月二十八日第二十一屆冬季奧運會劃下句點,別了溫哥華。東道國加拿大人在閉幕式上,幽默彌補開幕式的失誤,令人不禁心生欽佩。賽間巨星璀璨,佳績頻傳,獎牌背後的人性光輝催人淚下。東道國摘金十四枚,其傲人戰績激發、凝聚來自五洲不同族裔移民的愛國情懷,更是加拿大之福。
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加拿大溫哥華卑詩體育館內座無虛席,第二十一屆冬季奧運會閉幕式即將開始。潔白如玉的場地中心,三根冰柱支起一個銀色的火盆。一個穿紅格上衣、白色背帶褲、戴紅帽的滑稽小丑進入體育場,來到冰柱旁邊的大坑前,表演著修理工的角色。原來,他在「修理」開幕式中因意外事故未升起來的第四根冰柱。他找到了故障原因,如釋重負般將電源插好,拍拍手,努力拉起那根碩大的冰柱,並與其他三根冰柱搭建在一起。
然後,小丑「請」來了本屆冬奧會開幕式主火炬手之一、加拿大速滑女子奧運冠軍勒梅•多恩(Catriona Le May
Doan)。多恩站在剛豎起來的第四根冰柱下,用手中的火炬將其點燃,奧運主火炬再次燃燒。就在這樣一種幽默詼諧的方式下,二月十二日開幕式上一根冰柱未能升起的尷尬被輕鬆化解,容納六萬觀眾的卑詩體育館頓時掌聲雷動。
二零一零年二月十二日,第二十一屆冬季奧運會開幕式在溫哥華卑詩體育館舉行,支撐奧運主火炬的四根冰柱中,有一個根未能升起來。在二十八日的閉幕式上,加拿大人用詼諧的表演方式,重新豎起並點燃這根冰柱,彌補了開幕式上的遺憾。(AFP/Getty
Images)
在全球億萬觀眾的矚目下,加拿大人勇於承認失誤,以幽默的方式平和地轉化先前的難堪,令人既感意外又不禁心生欽佩。
相較於歷屆冬奧,溫哥華舉辦的第二十一屆盛會實在有太多的不同,可圈可點,令人回味。
冬奧冬奧,冬天在哪裡?
往年此時,溫哥華陰雨連綿,惠斯勒滑雪場白雪皚皚,完全是北國風光。今年,當各參賽國代表抵達溫哥華時,卻發現似乎少了點什麼,搞了半天,原來是冬天缺席了!美國速滑選手馬希卡諾說,當他看到溫哥華居然一片如茵綠草的時候,心想:有沒有搞錯,他要參加的不是冬季奧運嗎?
受氣候異常影響,今年溫哥華的一月平均氣溫創下七十年來的最高紀錄,直到冬奧結束時,溫哥華都還暖如初春,甚至達到了攝氏十度;街道旁和花園裡的番紅花已開始發芽,蘋果樹也冒出花苞,如此暖冬,極為罕見。
對來溫哥華觀看冬奧比賽的二十多萬遊客而言,暖冬增添了不少便利,卻造成了惠斯勒賽普勒斯山比賽場鬧雪荒,也急壞了溫哥華冬奧主委會。他們只好一邊用直升機從附近山脊將雪運至賽普勒斯山賽場,一邊人工造雪,並用秸稈先鋪墊出滑雪軌道,再鋪上雪,以解燃眉之急。
由於賽普勒斯山潮濕泥濘,十三日冬奧第一天的速降高山滑雪賽不得不延遲兩天舉行。後因大雨,十五、十六日在賽普勒斯山舉行的男女單板越野滑雪賽觀眾站票被迫取消,兩萬多觀眾苦不堪言。最後幾天的越野滑雪等比賽,又都不巧趕上了大霧,給不適應霧天競技的運動員帶來挑戰。
群星匯聚 佳績傲人
儘管天氣不盡如人意,儘管一些賽道安全性尚存爭議,儘管列治文速滑館出現的融冰問題導致男子五百米速滑決賽不得不中斷一個半小時,儘管客觀條件上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各國選手不為所動,在競技場上奮力拼搏,打破多項記錄,改寫了冬奧歷史。
周洋打破了女子短道速滑一千米世界記錄,周洋、王蒙與其他兩名隊友刷新短道速滑三千米接力記錄。
二月二十五日晚,韓國花樣滑冰天后十九歲的金妍兒在冬奧會女子花樣滑冰「世紀美少女」大對決中,以150.06的創記錄高分奪得第一,加上之前的短節目成績,以總分228.56再次打破了國際滑聯的最高分記錄,獲得了冠軍。日本選手淺田真央和加拿大選手羅切特分獲銀牌和銅牌。(Getty
Images)
二十四日進行的女子花樣滑冰短節目中,有冰上精靈之稱的韓國選手金妍兒,以七十八點五分的佳績,刷新自己的世界紀錄,為韓國摘下史上第一枚冬奧女子花樣滑冰金牌。
美國單板滑雪名將肖恩•懷特(Shaun
White)在二月十七日晚間舉行的單板滑雪男子U形池決賽中,成功完成兩個連續空中抓板向前翻騰五百四十度的高難度動作,技驚四座,以完美的表現征服了五位裁判,得到四十八點四分的高分並衛冕該賽項冠軍。
美國單板滑雪名將懷特在冬奧會上,憑藉完美的表現以48.4分衛冕成功。圖為懷特在空中飛翔。(Getty Images)
在溫哥華冬奧會上,有二十五個國家至少贏得一枚獎牌,其中十三個國家摘取了金牌。
排在美國之後,德國獎牌總數第二,在三十枚獎牌中有十枚金牌;加拿大總共奪得二十六枚獎牌,位居第三,而金牌總數十四枚,超過前兩者,獲第一。
獎牌背後的人性輝煌(一)
過去四年來,亞歷山大•比羅(Alexandre Bilodeau)都稱呼珍妮•海爾(Jennifer Heil)為「大姐姐」。比羅常問珍妮「得金牌是什麼感覺?」而這位在二零零六都靈冬奧會為加拿大贏得首枚奧運金牌的朋友和訓練夥伴告訴他:「Alex,你將會知道,沒有什麼字眼可以形容。」現在,這位來自蒙特利爾的二十二歲滑雪賽手終於明白珍妮的話了──實在沒有恰當的語言可以用來描述那無與倫比的時刻。
亞歷山大.比羅在溫哥華冬奧會賽事第二天,完美地在空中完成了難度係數非常高的動作,奪得東道國冬奧首面金牌。(AFP)
二月十四日,溫哥華冬奧賽事第二天,比羅完美地在空中完成了難度係數非常高的動作。當比賽結果公布的那一刻,比羅找到了那個感覺!他衝動地將滑雪靴拋向空中,高舉雙拳,隨後擎起楓葉國旗。人們情緒激昂,為祖國加拿大驕傲,為比羅奪得東道國冬奧首面金牌歡呼。
賽後,比羅第一時間衝到家人身邊,並且首先投入哥哥弗雷德里(Frédéric)的懷抱。哥哥是他的偶像,他每天靈感的來源。比羅說,患腦麻痹症的哥哥弗雷德里激勵他挑戰自己的極限。哥哥雖然肌肉麻木、動作失控且伴有多種殘疾,但從不抱怨,一直以非常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比羅說「我的哥哥是我的靈感之源,他教會我生活中許多東西。與一位殘疾人一起成長,使我對生活有不同的認識。」
弗雷德里雖然肌肉麻木、動作失控,但在比羅比賽時,他始終靠著金屬柵欄站著,高呼加油,還不停的揮舞他戴著紅色奧運手套的雙手。正是這樣的哥哥讓亞歷山大的情緒難以控制。在談到哥哥對他生命的影響時,他的眼淚湧了出來,他說弗雷德里在精神上與他一起登上領獎臺。如果不是弗雷德里,比羅很可能還在繼續打冰球,為了更常陪伴哥哥,比羅把冰鞋換成了滑雪鞋,弗雷德里說「滑雪可以讓全家人更容易加入」。
比羅說,如果沒有哥哥對他無條件的支持,沒有他慷慨的歡呼,他就沒有金牌。當被問道,在你累得連午餐都拿不起來的時候,你怎麼能堅持訓練?比羅回答:「哥哥有權抱怨,但是他從來沒有抱怨過。」登上領獎臺是一個甜蜜的時刻,哥哥和家人的所有付出,令一切發生了變化,造就了這登峰造極的時刻,而把他帶到山頂的正是他們。
獎牌背後的人性輝煌(二)
在本屆冬奧會花樣滑冰女單項目的比賽中,加拿大選手羅切特(Jeannie Rochette)感動了全球觀眾,獲得了她生命中最珍貴的一枚銅牌。這不僅是一九八八年以來加拿大在世界花樣滑冰女單項目上獲得的首枚獎牌,更是她獻給母親在天之靈的最好禮物。
二月十三日(星期日),羅切特五十五歲的媽媽抵達溫哥華觀看女兒的比賽,卻因大面積心肌梗塞突發而與世長辭。突如其來的打擊,使羅切特和父親陷入極度悲痛之中。
然而堅強的羅切特沒有放棄比賽!她對加拿大滑冰主任邁克‧斯里帕說:「這一切很難承受,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但練習花滑到現在十年了,我想要重返賽場並像過去那樣再比賽一次!」
羅切特是家中唯一的女兒,父親諾曼德.羅切特(Normand Rochette)是一名冰球教練,在父親的引導下,羅切特六歲開始滑冰。為幫助羅切特實現冰上之夢,父親經常加班以貼補羅切特的訓練費用,而母愛更是激發其潛力的最重要原動力。
此刻,羅切特強忍喪母之痛,完全將自己融入比賽。當比賽結束,她淚流滿面的向觀眾鞠躬致意時,許多觀眾都不禁潸然淚下。父親諾曼德‧羅切特目不轉睛地觀看了女兒的傑出表現,一曲終了,淚水奪眶而出。
剛痛失慈母的加拿大花樣滑冰名將羅切特,強忍喪母傷心淚,刷新了個人歷史最好成績並獲女子花樣滑冰銅牌。她的堅強感動了無數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圖為羅切特對觀眾的鼓勵和支持表示感謝。(Getty
Images)
CTV的評論員伊麗莎白.曼利也被羅切特的表現所感動:「我不知道在奧運會時失去母親是甚麼樣的滋味,即使她今天摔倒十次,我還是會為她感到驕傲和自豪,對我來說,她才是金牌的獲得者。」
美國冰舞選手本茨也被羅切特的表現所感動:「我情不自禁的在場邊哭泣,我為她感到自豪,這是我見過的最動人的演出。」
在如此重要的時刻,承載喪母之痛的羅切特用最完美的表現告慰已去了另一個世界的母親。她說:「獲得這樣熱情的鼓勵讓我感到非常溫暖,有點難以自控,我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
由於珍妮‧羅切特在本屆冬奧會上所呈現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溫哥華奧組委授予她二零一零溫哥華泰瑞‧福克斯獎。冬奧會閉幕式上,她自豪地高擎加拿大國旗,走在加拿大代表隊排頭。
觀眾高唱國歌 男冰壺獲勝
不僅競技場上戰績傲人,加國觀眾的熱情和愛國情懷同樣令人難忘。
二十日,男子冰壺循環賽第六場,加拿大隊迎戰稱霸世界的英國隊。加拿大冰壺運動員說,賽場上即興演唱的加拿大國歌激勵他們在這次冬奧會上連續獲得第六場勝利。當時加拿大隊落後於英國隊,這時場上五千多名觀眾高唱加拿大國歌《啊,加拿大》。隊員們停下來聆聽觀眾的演唱,之後加拿大隊贏得兩分,以七比六戰勝了英國隊。
隊長凱文‧馬丁(Kevin Martin)說,這次經歷使他終身難忘,是他在運動場上從來沒有見過的。
英國隊雖然吃了敗仗,但他們也很欣賞這一幕。英國隊長大衛‧梅鐸(David
Murdoch)說,「這是令人興奮、非常值得一看的場景。幸好有足夠時間讓比賽暫停,讓大家把歌唱完。」
冬奧燃起多族裔移民的愛國情懷
這是加拿大第三次主辦冬季奧運會。這次,加國運動員不僅一掃前兩屆主場零金牌的尷尬,一舉捧回十四枚金牌,取得金牌第一的傲人成績,還創下冬奧史上單個參賽國摘金最多的新紀錄,同時刷新了冬奧主辦國摘金的最高紀錄。加國選手一次次贏得金牌,加拿大國旗一次次在競技場上升起,國歌一次次奏響,深深感動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裔移民,對加拿大的熱愛和感恩油然而生。
二十八日,第二十一屆冬奧會最後一日,天公作美,陽光明媚。午後,溫哥華市中心人潮湧現,不同族裔的加拿大人不約而同從四面八方湧向市中心,歡慶加拿大男子冰球隊在與美國隊進行的世紀之戰中,成功衛冕。
來自五洲、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移民統統融入身為加拿大主人的自豪裡。(攝影∕邱晨)
從溫哥華市中心四望,條條大路人潮如織,望不到盡頭,就像一片歡樂的汪洋。
人行道、公車站的椅子上、十字路口的交通墩上都站滿了人,路邊酒吧更是人滿為患。歡呼聲、鑼鼓聲、小鈴鐺聲不絕於耳。
人們身著加拿大冰球隊的服裝,身披加拿大國旗——楓葉旗,伴隨著四面八方敲鑼打鼓的節奏歡呼吶喊;突然人群中唱起了加拿大國歌《啊!加拿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一曲唱完,興奮的人們揮臂狂歡,大大小小的楓葉旗飄舞空中,市中心儼然成了楓葉旗的海洋。
二月二十八日,溫哥華冬奧會最後一枚金牌決賽是加拿大男子冰球對陣美國隊,加拿大隊以3:2戰勝美國隊,成功衛冕。冰球是加拿大的國球,當天有三分之二的加拿大人觀看這場世紀之戰。(AFP)
穿梭如流的人們,不論男女老少,不論族裔差別,不論是否相識,臉上都綻放出開懷的笑容,大家高高的伸出手,相互擊掌,共慶加拿大的勝利。
此時此刻,隔閡不復,憂慮蕩然。來自五洲、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移民統統融入身為加拿大主人的自豪裡。開心的印度裔男士指揮人們高唱加拿大國歌;喜慶的華人身披楓葉旗穿梭拍照;臉上印著楓葉旗的菲律賓族裔興奮的歡呼……
一位少數族裔移民告訴大紀元記者,來到加拿大十幾年,從來沒有認為自己就是加拿大人,但這次溫哥華冬奧會,「讓我第一次感到我如此熱愛加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