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館中看中國
世博會的中國館通體紅色,上大下小,形似漏斗,呈倒金字塔形。官方媒體說它有「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內涵,然而筆者認為這實在是當今中國國富民弱,底層百姓遭受層層剝削壓迫,社會根基不穩的真實寫照。
今年二月,知名經濟學家左曉蕾女士寫了一篇《中國和泰國物價之比讓人困惑》的文章,文中指出中國一般消費品價格,與人均GDP超過中國37%的泰國相比,平均高出30~40%。比較法國製造的同一服裝,國內價格是法國價格的一倍。從美國進口的風衣國內售價比美國高兩倍多。而法國人均GDP高出中國十倍還多,美國人均GDP超過中國的十五倍。
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廣州已經成為亞洲生活消費最為昂貴的前十名城市。中國的樓價堪比歐美等國。這種不正常的現象被稱為:工資非洲水準,生活成本歐美標準。資深財經評論員張庭賓撰文指出「國家宏觀管理成本」的高昂造就了中國的畸形物價!
二零零九年中國財政收入(包括土地轉讓費)已達GDP的30%左右,這個比例只有北歐個別國家能達到,然而,與中國所不同的是,瑞典等北歐國家是全球福利最高的國家,他們享受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部社會保障。而中國是低福利國家,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大部分都要國民自己負擔。
二零一零年伊始,中國大陸創新高地增編了五百萬的維穩員額。向來以敢言著稱的《南方周末》披露了中國維穩的驚人支出以及用途。雲南省自二零一零年開始將維穩項目經費提高一倍,遼寧省的維穩支出更高達二百二十三點二億元,超出該省投入教育與醫療的支出。二零零八年汶川地震五千多名死難學生家長的「封嘴費」高達三億多元人民幣,為此他們也失去了為孩子上訪喊冤的權利!
中國老百姓繳的稅率僅次於福利極高的法國,世界第二,而享受的福利才占稅收的8%。政府財政總收入中的教育、衛生、社保等公共開支的比例,美國人42%,英國49%,加拿大最好52%,中國是8%。日韓、歐洲、北美政府的行政運行成本占政府支出的1~2%,而中國政府的官僚則花費稅收的46%。
中國的公款吃喝三千七百億元/年,中國的教育經費七百億/年,正好是公款吃喝的一個零頭。此外,公車消費三千九百八十六億元,公款出境旅遊二千四百億元,公款賭資外流二千億元。僅這些就合計一萬二千零八十六億元,相當於全國醫療費用的兩倍。並且中國80%的公費醫療,還是只占人口比例不到1%的高幹們在享受。
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二十六年之中,中國的GDP增長速度是發達國家的好幾倍,但工資增長的速度卻遠遠落後於這個幅度。而在日本的經濟快速增長時期,日本工資的成長速度比美國快70%,到一九八零年就已經與美國持平。從一九七八年到二零零四年,中國經濟也高速增長了將近三十年,工資卻只有美國的4%。在製造業,中國的勞動力價格甚至比一九九零年代才開始快速增長的印度還要低10%。更讓人費解的則是,從一九九零年代初期到現在(這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個時期),在中國最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民工的工資竟然十年沒有上漲。在上海,一個大學畢業生的崗位工資只有一千五百至二千元,與十年前並無多少變動。這正是中國經濟獨步全球增長的巨大嘲諷!
顯然,不去除壓制在中國普通民眾身上的各級黨務機構,如不除去像毛細管一樣深入社會各個細胞的吸血架構,中國的老百姓只會負重越來越大。這如同世博中國館的上層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而其結果只能是轟然倒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