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工資上漲 牽動台商布局
富士康的調薪帶動中國各地風起雲湧的罷工事件,此舉不僅增加了民間的消費力,更助漲勞工意識抬頭。後續效應引起中共官方高度的恐懼與重視。無怪乎有人說,郭台銘為求自保的同時,丟給了中共一個難題。
文__吳涔溪
在連續自殺案後,台資企業富士康基本薪資連三跳,由九百人民幣、一千兩百、調升到兩千人民幣,全國三十一省市陸續有十二省市調漲最低工資,面對大陸薪資全面性上漲、一發不可收拾之勢,追尋「成本窪地」的台商是否將爆發出走潮?風起雲湧的罷工事件帶動薪資調升,增加民間消費力的同時,助漲勞工意識抬頭,將引起中共官方何等的恐懼?有人說,郭台銘為求自保的同時,丟給了中共一個難題。
二零一零年開春以來,缺工、跳樓門、罷工、工資上漲的連環效應,牽動著社會、政治、經濟各階層的神經,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富士康加薪 政商界的震撼彈
就在外界關注郭台銘將如何擺脫比亞迪競爭的官司糾葛,如何從N+1跳樓的離奇負面新聞中脫身之際,上周郭台銘在鴻海股東會上的談話,無疑在台商、同業、競爭者、中共官方都投下了一顆震撼彈。
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親自宣布十月起作業員和線組長調高基本薪資至兩千人民幣,計劃將部分產能移往大陸內地,部份生產線移回台灣發展無人工廠。並與潤泰集團合作,積極布局大陸3C產品通路,除在大潤發一百多據點設3C賣場,啟動「萬馬奔騰」計畫,鼓勵員工返鄉創業在大陸三、四級城市設通路據點。
有媒體即評論,郭台銘的調薪奇招,是「破壞創新,一步到位」!但業界紛紛認為,富士康的調薪措施,說明大陸低工資時代已告終結。
電子業考慮外移、南遷
台灣電機電子公會理事長焦佑鈞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富士康加薪事件說明大陸廉價勞工走入歷史,他認為,薪資調漲,將引發電子業南下出走。電電公會將鼓勵業者前往印度、印尼、越南等地布局。
焦佑鈞說,包括雨傘、製鞋等行業早已逐漸離開大陸,沿海台資企業也將移往內陸,但在三、五年內也將面臨極限。看重中國內需市場潛力的企業,或有留下的利基,但是利用大陸加工出口至歐美的企業,仍將面臨成本壓力。
台灣經濟部目前傾向輔導台商前往印尼投資。經濟部長官員表示,越南目前也有缺工情況,台商仁寶越南廠剛發生罷工事件,因此,鼓勵勞動密集產業前往印尼。
製鞋、紡織、電子加工過去即在印尼投資,但因為當地情勢不穩,加上排華效應,而逐漸退出。但近兩年印尼局勢轉變,勞動力豐沛,且擁有石油等資源,經濟部經評估後鼓勵台商前往。
自動化取代人力、提升效率
然而,外移成本和風險,同樣令不少台商卻步,台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就認為,外移到新興地區,需要重新適應,遲早也會面臨工資上漲問題。他認為,台商除了外移,可考慮採取自動化、機械化等措施來提升生產效率。因應大陸勞資糾紛的增加,枯燥、機械性的工作方式,可採用自動化取代。
而機械產業的發展,近日也在台灣股市上反應。看好工資上漲可能帶動工具機產業的出口,不少台灣投顧機構,鼓勵投資人可增加工具機相關類股的投資。投資人將工具機股上漲,視為大陸工資上漲的連鎖效應。
中小型企業恐浮現倒閉潮
然而,不論外移或是採用自動化,都需要企業投入一定金額、時間進行布局,不見得能撐過工資上漲的速度,關廠歇業也將成為另一種連鎖反應。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呂曜志強調,台灣在一九八零年代面臨工資快速上漲,多數廠商因此外移到大陸。但是,這些企業家多半在台灣已賺了「第一桶金」,同時跟台灣的銀行融資借貸,帶著資金和設備將勞力密集產業移到大陸。
但是,今天企業面臨的是微利時代,企業規模或許擴大,但是毛利下降,企業本身在資金調度上有壓力,同時中小型企業在大陸的融資環境很困難,不論國營或民間銀行,除非有政策指示,多不願意借錢給台商。
因此,呂曜志認為,大陸這波工資調漲,中大型的企業或有能力外移、增加自動化程度,但是中小型的台商可能直接關廠倒閉。
因為工資上漲將使部份企業出走,甚而倒閉,反而造成勞工失業,因此,藉由調高基本薪資促進民間消費,「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的樂觀預期,仍存在著風險性。
轉進內需市場 躍躍欲試
在大陸工資上漲之際,也有專家建議台商應放棄代工模式,著重技術創新研發、建立自有品牌,才是殺出追逐「成本窪地」的根本之計。但是許多專家認為,建立自有品牌並非易事,但有可能朝向發展通路、受後服務等方向,以提高附加價值。
呂曜志以鴻海為例,在代工業務上,不再發展自有品牌跟蘋果、戴爾競爭,而是繞過品牌,直接做品牌大廠的通路服務。所謂「萬馬奔騰」計畫,即是看好工資上漲帶動的民間消費力,爭取後端通路和延伸服務的利潤。
呂曜志補充說,擁有品牌業務,同時具有代工能力的台商,在大陸工資上漲後,預料將提高製造外包(outsourcing)的比例,外包給大陸的代工業者,或東南亞的代工夥伴,專心經營品牌和通路。
鮭魚返鄉效應恐有限
然而,就在郭台銘拋出「將部份生產線回台設無人工廠」一語,讓台灣經濟部門嗅出台商可能回台設廠的趨勢,積極研擬放寬貿易特區的辦法,但是一般認為,在台灣工資已高、土地取得不易,企業設廠多考慮產業聚落的情況下,台商不是想回來就能回得來。大陸工資上漲帶動「鮭魚返鄉」效應,恐怕仍相當有限。
經濟部長施顏祥也日前也明確表示,希望高階廠商回台投資,但針對勞力密集產業仍鼓勵移往東南亞投資。
富士康事件引發的中國罷工浪潮,由廣東迅速向其它省份擴散(Getty Images)
罷工爭調薪 勞工意識崛起
富士康薪資三級跳以及本田中國廠罷工後的加薪,這幾起指標性的調薪事件,在媒體報導下正影響著大陸全國性的罷工風潮。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邱俊榮受訪時表示,勞工的權益以及人性化的管理,就像人權一樣,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抗爭爭取來的。
「中共過去刻意不去面對勞工的權益,若面對此現象,提高勞動成本,對其出口和經濟成本將大為不利;刻意壓抑工會力量,擔心工會集結的力量將對其政權產生威脅。」邱俊榮分析。在缺工和基本工資調高的情況下,勞工將擴大對其權益的要求,「我很懷疑中共壓抑工會和勞工運動的作法,能夠維持多久?」
台大經濟系教授張清溪則指出,中共當局在面對國內罷工、薪資調漲現象,其實是兩難,「我看他們心理很複雜!」一方面表面上要照顧勞工,外資要調高薪資,他們不能說不歡迎。但另一方面,中國若失去了廉價勞力,會影響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一般認為,廉價勞工是支持中國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重要因素!」
張清溪同時指出,透過罷工爭取權利和調薪,將有機會使得中國勞工意識的抬頭。他強調,所謂的中產階級,就是社會上有一群人,靠著自己的力量改善生活。中國沒有中產階級,只有權貴階層,他們生活改善多半透過國營企業,或是政商關係密切往來,這些人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有錢,是靠特權有錢,對政治不會有過多要求,反而希望維持專制統治,因為這是他得利的基礎。
但是,香港民眾的獨立性較高,從香港六四後這麼多年,越來越多人關注六四平反,可見香港在殖民地時期,或許沒有民主,但由於人民多半自立更生,靠自己的力量有錢,因此,形成中產階級效應。台灣也曾經走過威權時期,在人民生活改善、工資提高下,在政治上對民主要求也相對提高。
「當工人發現它可以靠自己或團體的力量爭取福利的話,中共的控制就會降低,對其政權將會產生威脅。」張清溪認為,這波罷工潮是否促使勞工意識抬頭,和中產階級崛起,是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