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國人遊日本 又愛又恨

?"
日本電器產品是中國遊客掃貨重點目標。(Getty Images)

中港台華人赴日本旅遊心境不同?華人導遊對於此微妙心理領受頗多。「來日本旅遊的與前往美國、韓國等國家不同,日本是中國的對戰國,中國人很難克服那種愛恨情仇的感覺。」

「中國人的購買力是壓倒性的。在日本掃貨似乎成為了他們的身分象徵。」日本觀光廳這樣評價大陸遊客。這句確實令不少中國人為之興奮。在各國政府為「經濟復甦」絞盡腦汁、傾盡全力之時,接納中國旅遊的巨大市場,似乎也成了各國挽救經濟的方案之一。此外,中國人海外購房買地,購國債等豪爽舉措也令人結舌,曾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似乎要轉型為「世界市場」。

日本觀光廳8月25日公布的首次抽樣調查顯示:中國遊客在日平均花費13.7萬。據統計,2009年的出國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次較去年增長了5.2%,達到4,220萬,遠高於2001年的不到700萬,同時總支出較2008年增長16%,達到約420億美元。

不過這組數字並不能說明中國人真是有錢了。2007年的世界人口數字顯示,中國人口世界領先,13.3億人占了世界人口的19.9%,日本僅1.3億人(約占1.9%)。今年8月中國官方對外公布的中國GDP數字為1兆3,390億美元,追上了日本1兆2,880億美元,但平均到個人身上,約是四千美元,日本則是四萬美元,是日本的十分之一。

降低中國簽證門檻,分一杯羹

以往逾三分之二的中國遊客多以香港或澳門為主,而時至今日背著相機的中國旅遊團,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世界各地。2008年6月,美國獲批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ADS);2010年8月18日中午,大陸首批ADS旅遊團在加拿大溫哥華落地。日本政府2009年7月開始向中國人富裕階層發放個人旅遊簽證,今年7月1日起通過降低收入要求等門檻,將發放對象擴大至中間階層。據數字顯示,雖然中國遊客中7成以上為跟團遊,但7月平均每天的個人旅遊簽證發放數量約為上年的6倍。

與此同時,韓國也將熾熱的目光投向中國。2009年赴韓中國遊客為134 萬人次,已超過日本遊客數量。韓國從今年夏季起放寬對華旅遊簽證發放條件,遊客可逗留的時間也超過了日本。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日本觀光廳表示「將進一步降低(簽證)門檻」。

瘋狂購物,中國人海外旅遊圖騰

有調查顯示,大多數中國遊客出外旅遊對住宿條件要求不高,而是更願意將住宿的錢省到購物上。「瘋狂購物」已經成為中國人海外旅遊的絕對象徵。今年6月,對從日本主要機場與港口出境的3,787名外國遊客的口頭調查中發現,外國遊客在日平均花費為10.4萬日元。按照國別分類,排在首位的是俄羅斯,平均花費17.4萬日元;其次是法國,平均花費15.2萬日元。但是由於這兩國旅客大多是在日停留時間較長的商業人士,所以觀光局認為「短期在日的觀光客中,中國遊客實際上占據首位」。

旅遊消費額排名較前位的是中國大陸、韓國、台灣、美國、香港。在平均土特產支出額上,這些地區的總體為人均4.8萬日元,但中國大陸遊客憑藉10.1萬日元的平均額遙遙領先。中國大陸遊客除特色點心外,還常購買化妝品、醫藥保健品、相機、鐘錶、電器產品等。另外,在「無毒不歡」的中國大陸,最令遊客放心的是,可以購買到安心的食品藥物。

但這種趨勢是否能得以持續,從香港帶大陸遊客來日本的香港導遊許先生就對此質疑,他說:「隨著各國降低門檻迎合中國人出外旅遊,購物的檔次數量也隨之減少,最終未必能像日本政府推測的消費金額。而真正有購買力,年中多次出外旅遊的那批有限的有錢人,是極其少數的。」

目前大陸客主要局限在瘋狂購物,並非一種享受文化特色的精神旅行,針對此,有歐洲導遊認為這種情況將會改變。「終有一天,(大陸)遊客去巴黎,是為了參觀盧浮宮,進行一次文化之旅,或是為了參加課程,學習如何製作巧克力,而不是一頭紮進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店裡買包包。」相比大陸遊客,崔小姐表示,港人及台灣人則更側重在享受地道日本文化為主,親臨小村風光,領略世外桃源的文化享受之旅。


相比大陸遊客,港人及台灣人側重在享受地道日本文化。(AFP)

日本遊的愛恨情仇

有著七年導遊經驗的華人導遊崔小姐,對中港台華人來日本旅遊的微妙心理狀態感觸很多。「來日本旅遊的與前往美國、韓國等國家不同,日本是中國的對戰國,中國人很難克服那種愛恨情仇的感覺。」中國人好像有種特別的「恨」的情感,相比之下,港台華人就很少有那種「恨」。她還說,大陸客特別不好侍候。可能在大陸長大的中國人,長期生活在「鬥」的環境下,經常與人相鬥,隨時「鬥智鬥勇」,很麻煩。

中國旅遊團見到導遊的第一句話,「你是日本人嗎?」而當對方得知導遊是百分之百的中國人時,心理間隔已經隨之減少。一個地道的中國人與一個中文流利的日本人,對中國遊客來說有著更放心的一面。但接下來一些在海外的禮節常識、隱私問題則是中國遊客最感興趣的部分,如工資多少、婚姻狀況、有否男友等私人問題。「港台遊客一般不會問這些……」崔小姐這麼說。◇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