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 上善若水
有人說,水能生萬物,且水成萬物;有人說,水能利萬物,剛強鬥水因其至柔而必敗;也有人說,水是有生命、有靈性的,能分明善惡。然而,水的道理、內涵似乎不止如此,「上善若水」還有更廣闊、更深的涵義。
文、攝影 ◎ 貫明
從小時候學寫日記開始,我就一直很喜歡收集關於水的人生格言。記得最先讀到的是儒教始祖孔聖人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第六》)。當時的理解是聰明人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性情好動就像水一樣不停地流動;仁厚的人則安於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衝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巍然不動。
後來我又讀到了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Thales)的「水生萬物,萬物復歸於水」,據說泰勒斯曾向埃及人學習觀察洪水,很有心得。他仔細閱讀了尼羅河每年漲退的紀錄,還親自查看水退後的現象。他發現每次洪水退後,不但留下肥沃的淤泥,還在淤泥裡留下無數微小的胚芽和幼蟲。他把這一現象與埃及人原有的關於神造宇宙的神話結合起來,得出了萬物由水生成的結論。他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水。古希臘七賢每人都有一句特別有名的格言,而泰勒斯的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這個結論與中國道教始祖老子的「上善若水」有異曲同工之妙。
《道德經》提到的「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的第八章,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滋潤萬物而不爭名利。從水的品性中得到啟發,我知道無形之物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物質中去,所以才有滴水穿石之說。做人的道理也是如此,往往剛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為人處世更需善於以柔克剛。後來我讀到了日本江本勝博士的許多關於水結晶的研究報告,那些報告真實的告訴我們:水是有靈性的,水是有生命的,他具有超強的識別善惡的能力,當一個人向他發出良性資訊時,他就呈現美好的結晶;相反當他接收到不良資訊時,他馬上就會呈現出醜劣的結晶。反觀現代的人類,由於道德標準的不斷下滑,真正能辨別善惡的智者似乎是越來越少了。
當我走上了修煉的道路之後,就對水的高尚品性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修者心靜如水,那是多麼崇高的精神境界!修者的強大的正念力能劈山,也具有像水那樣無堅不摧的功能;修者的正信堅如磐石,也像水的品性那樣金剛不破;修者慈悲待人,一心勸善,就如水那樣滋養萬物,洗滌污淖;修者謙虛內斂,大德深藏不露,猶如巨潭之中的水一樣,表面清澈而平靜,內心洪大而深不可測……「上善若水」,這確實是一句充滿了無量智慧的至理名言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