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廚技大賽 古色古香震撼西方
金秋時節,世界之都紐約的中心——時代廣場上,水泥叢林和光怪陸離的巨幅廣告牌下,五座古色古香的唐朝建築中,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國菜廚師各展高超廚技,精心烹製純正五大菜系的中國菜,裝扮如中國古代茶樓的服務生抬著上菜小轎穿梭席間,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與風味,令西方人士嘆為觀止,令中國人引以自豪……
文 ◎ 文華 攝影 ◎ 連震黎、余文忠
被譽為「世界十字路口」的紐約時代廣場(Times
Square),是每個到紐約的遊客都必定會到訪的首要地點。那裡高聳的商業大樓,閃爍不停的巨幅電子螢幕,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流,在不斷地提醒人們:這裡是世界之都的中心,是現代人目光的焦點。不過9月30日和10月1日來到這裡的人,突然驚喜地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一間間古色古香的唐朝建築中,裊裊飄出一陣陣中國菜的純香,一個個身著中國古代茶樓酒肆行頭的服務生,正抬著一座座精美別緻的上菜小轎,把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食物,送到一幅幅高貴雅致的花傘下,讓一位位美食專家鑒定品嚐……
這是好萊塢又在為一部中國大片取景拍攝、宣傳造勢嗎?不是!這是2010年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的第三屆「全球華人廚技大賽」的比賽現場。五座仿唐建築其實是五部裝飾華美的流動廚車,車子頂上裝飾著典雅的黑瓦,如同唐代的亭台樓閣,非常富有詩意。廚車周圍飄著新唐人系列大賽的彩色條幅,如旌旗招展一般,使比賽氣氛濃郁而溫馨。
廚車裡冰箱、煤氣、不鏽鋼爐灶一應聚全,而且還有兩個水龍頭供應流動水。敞開的車身,厚實的木製檯面,彷彿把家裡的廚房搬到了涼亭上,周圍的遊客都能看見參賽大廚們如何在時間緊迫的比賽中,依然優雅地展示他們高超的廚技。從精細的刀功,到炒勺、掂鍋、勾火、過芡,一幅幅如同魔術雜技般的中國廚技,讓觀眾們興趣盎然,彷彿參加了一堂中國菜的觀摩表演課,許多西方人士大開眼界,嘆為觀止。現場烹飪出的美味佳餚,除了評委會評分鑒定外,人們還可購買餐票,現時品嚐到最高水準的傳統中華美食。
2010年9月30
日和10月1日,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舉辦的新唐人電視臺第三屆全球華人廚技大賽,吸引了全球關注的目光。
在兩天的比賽現場外,人們興致高昂地駐足圍觀,讚嘆聲、喝采聲綿綿不斷,記者們的閃光燈喀嚓直響,廣場上的大屏幕同步轉播著比賽的現場實況,讓時代廣場步行街上的人潮能清楚觀看這一切,彷彿整個紐約城都聞到了中國菜的飄香。
在場的世界飛行聯盟主席唐.哈瑟表示:「時代廣場可以說是宇宙的中心,在水泥叢林和光怪陸離的巨幅廣告牌下,呈現的卻是古色古香的唐朝文化,這給人一種獨特的體驗,讓我們對中國菜的淵源和傳承有了更新的理解。」紐約英文飲食雜誌《Flavor
& Fortune》(《品味與財富》)的創始人湯富翔則感慨道:「我向西方主流社會推廣中國飲食文化,努力了十八年,也抵不上這一次大賽的影響力啊!」
展現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為了能在時代廣場現場舉辦決賽,我們光申請手續就經過了30多個許可。」新唐人系列大賽的主委會主席馬麗娟微笑著介紹了成功背後的努力付出。
「這是我們第三次舉辦全球華人廚技大賽了。以前我們都是在室內比賽,這次為什麼能選址時代廣場呢?申請時我們介紹了新唐人大賽的特點,我們不但是個廚技比賽,還是個系列大賽,我們有小提琴大賽、鋼琴大賽、聲樂大賽、還有中國舞、漢服、武術、繪畫等,是系統地致力於復興中華傳統文化。
主管部門聽到這些就很感興趣,因為以前時代廣場舉辦的很多活動都是商業化的,唯有新唐人這個是真正屬於他們希望的,他們覺得這非常有意義,不單對現代人有意義,對未來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而且對紐約人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所以他們非常高興我們申辦了這個活動。」
參賽選手們則紛紛表示,大賽不僅給他們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而且對弘揚中國菜和中華傳統文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對此心懷感激、倍感榮幸。來自密西根州的淮揚菜選手許健峰表示,「不管是否拿到名次,將來我們都可以自豪地告訴我們的兒孫:在這個世界中心,至少我來過、做過,為推動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升華人地位貢獻過自己的力量。」他還說:「要守住、留住傳統中國菜,一個人的力量很小,感謝新唐人的付出,提供這樣的平台讓選手們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粵菜選手黃永權說,連續兩年的參賽經驗令他感慨良多:「就這樣發展下去,以後新唐人的廚技大賽就像世界杯足球賽一樣,越來越多高手參與,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誰做的最好吃大家都知道。」
傳統,流傳最廣最有活力
中國人常說:「民以食為天。」有人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能找到中餐館,由此可見世界各族裔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認可,以及中國菜的普及和流傳。不過在流傳過程中,很多菜餚的製作方法也被隨意改動變換了,如何才能重新找回傳統中國菜呢?
連續三年擔任新唐人全球華人廚技大賽的評委會主席的曲運強介紹說,就像大賽章程所說的那樣,我們強調的是傳統的中華飲食。「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簡單的說,傳統的東西,就是老百姓經常吃的、經常用的,流傳至今的,那些具有活性的東西。」
過去有人把中國菜分為八大菜系,有的說十大菜系,還有四大菜系,新唐人挑選的是流傳比較廣、影響比較大的,也就是「川菜、魯菜、粵菜、淮揚菜和東北菜」五大菜系作為比賽內容。
今年第一次參賽的許健峰表示,明年他一定還會再來。中國古人講,「大菜必淡,大味必真,順天時,順自然。」這次他參賽的「雪菜百頁毛豆」是典型的淮揚菜,粗菜細做,很體現淮揚菜的特點:選料自然和諧,口味清鮮平和,濃淳兼備,鹹甜適度,清淡適口。
許健峰表示,「中國的烹飪文化是高度藝術化的,不是死的,燒菜發展到較高級的階段,有很多方面的隨意性。」他從燒中國菜中找到了無窮的樂趣:「中國人對原料的處理比西人好,比如說,按西人的理念,生的才是嫩的,而中國菜燒到熟,還是嫩的,怎麼做呢?就像年輕女孩和六十歲老婦,從刀功、紋路、尺寸、形狀、上漿,到最後控制火候、保持水分,多方面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完美,老和嫩的區別就出來了。」
參賽者:受益無窮
參賽者都表示,這是個高手雲集的比賽,競爭很激烈。選手們來自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背景與經驗,而且大家都很用心,最後就看誰的功底、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更強了。台灣川菜選手柯榮貴表示,在戶外比賽,富有挑戰性。廚師們的功力從刀功、火候、菜品、色澤等都一覽無遺。作為台灣真理大學餐旅管理學系助理教授,他表示回去後會跟他的學生們分享此次比賽的心得與經驗。
中國人把吃飯稱為飲食,「食」字上面一個「人」字,下面一個「良」字。很多參賽選手都談到,要做出好菜,首先就得做個好人,要有個良好的心態,才能做出令人滿意的佳餚。
來自紐約的選手徐文強表示,他在飲食行業拚搏了30年,一直像孩子一樣快樂的學習,參賽讓他學到了很多。他說:「一道菜是立體的,從選料、加工,到製作過程的每一個細節都很重要,在做的過程中油溫是多少,完全靠眼睛去看,拉油的時候你要知道肉熟到什麼程度了,掌握火候與加料的先後,注意色、香、味,精心調治,太多太多了,一生都要追求,沒有到底的。老子有句名言『治大國如烹小鮮』,可見我們烹飪的學問之深,也如同治大國。」
除了學習烹飪的技巧之外,徐文強認為更重要的是有愛心,他說:「技術只是外在表面的東西,要得到真傳,從道德上、技藝上、承傳上,都要系統學習、言傳身教。做人的本分首先要有愛心,把用心製作的作品呈現給顧客。」
來自紐約的劉順泰有20多年粵菜經驗,他說:「這是第一次在戶外做菜,這種形式讓所有遊客看到中國菜是怎麼做出來的,不僅對客人來說是一個享受與品嚐的機會,而且能在美國社會提升中國餐與紐約中餐館的形象地位。」
遊客讚嘆:一生難逢
10月1日,從來自全球各地的35位決賽選手中(17位北美賽區選手,和18位亞太賽區選手),在時代廣場各顯身手,最後大賽評選出了23位選手獲獎。那天,芝加哥大學教師兼某電腦諮詢公司總裁耐爾肯,剛在紐約發表完關於金融數學的演講,就來廚技大賽的決賽現場品嚐了選手現場烹製的美味佳餚。他的盤子裡裝滿了六、七樣剛剛出鍋的參賽作品,他一邊品嚐,一邊讚不絕口,「好吃,太好吃了!恐怕我今後再也吃不到這麼高水平的中國菜了。」
耐爾肯對中國菜情有獨鍾,常常光顧芝加哥的中國城、香港的粵菜館等地。他不喜歡中式快餐,這次大賽恰好為他提供了一個品嘗高水平地道中國菜的機會。讓他回味的不僅是菜餚的美味,別具一格的賽場設計,也讓他倍感新奇。比賽在一聲重鑼中開始,又在一聲重鑼中結束,坐在紐約時代廣場,放眼望去卻是「大唐盛世長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終生難忘呢?
到場品嚐還有很多大陸來的遊客。來自北京的楊先生高興地說:「在時代廣場上比賽,這個場景太壯觀了!實在是太好了!」李先生等四位來自大陸的訪問學者則表示,看到中國烹飪文化能在這麼一個中心地帶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民眾展現,感覺很自豪,這讓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來自廣西的商人張先生路過時代廣場時,得知新唐人大賽的宗旨,高興的表示,「傳統文化好!一點點就夠我們受用的。」
10月3日,大賽的頒獎晚會將在曼哈頓最著名的60號碼頭(Pier
60)隆重舉行。除盛大的頒獎典禮外,由獲獎大廚們精心烹製的、集五大菜系之精華於一桌的十道菜的高規格晚宴,將讓與會的紐約上流精英們,在欣賞哈德遜河畔浪漫美景的同時,陶醉在中華美食和典雅禮儀的絕佳體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