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大都會裡夢憶古中國

?"
2010年新唐人電視台第三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10月16日在紐約市大都會館拉開帷幕。


2010年新唐人電視台第三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10月16日在紐約市大都會館拉開帷幕。

紐約大都會館T形台上,悠揚的古典音樂聲中,模特兒們輕緩優雅地步出舞台,將一件件漢服佳作呈現在觀眾面前。參賽作品借鑒唐、宋、明朝代服飾的款式、造型和韻味,著重表現女性柔美、男性陽剛、大氣華貴、典雅秀麗的文化風格,讓現場觀眾體驗到了中華古人的氣度與風範。

文 ◎ 方若初      攝影 ◎ 連震黎

新唐人電視台第三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於10月16日下午在紐約大都會館舉行。來自美國、歐洲、東南亞、台灣、香港和中國大陸的150餘件作品參賽,共同奉獻了一場視覺的「交響樂」。

從先秦古制到唐宋風流,「漢服」一詞概括了中華分明在服飾領域的傳承延續。傳統漢服既有右衽、上衣下裳、用束帶而不用扣子等一脈相承的風格,又有每個朝代不同的文化特色。這兩個特點在此次大賽中都得以具體展現。

業者跨海取經

整個大賽的150餘件參賽作品具有統一的風格,從不同側面展現了共同的文化根源。無論是女性禮服的雍榮華貴還是日常服飾的清新秀美,抑或男子英氣勃發的冠帶組合,整場表演貫穿著一個主題──中華傳統文化。

在台灣讀大學的謝佩儒和邱芷廷說,為了製作漢服參賽,她們「努力了解自己祖先的歷史」。蘊涵著這種故國情思的服飾佳作不僅讓西方人歎服,就連台灣天昌服飾公司的總經理林銀雪也專程趕來觀摩大賽。她感慨地說:「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裝,我們有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卻失去了傳統服裝。」她覺得「我自己有使命來推廣漢服」,並正在籌劃創辦第一家傳統漢服公司。

一朝文化一朝服飾

在天人合一的文化傳統下,中國每個朝代的服飾又各領風騷,唐、宋、明各不相同。謝佩儒和邱芷廷就借用李白的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命名自己製作的寬大的唐代服飾。吳水錦與陳寶秀的作品《我家霓裳》男女禮服系列則分別呈現了唐宋時代的不同風格。
 

吳水錦、陳寶秀以作品《我家霓裳》獲得特別男禮服獎。

 


吳水錦、陳寶秀的作品《我家霓裳》同時也獲得了特別女禮服獎。

評委表示,參賽選手越來越成熟,不同朝代的風格鮮明,而且每套衣服都是完整的組合,精良的做工與優雅的款式交相輝映。他們特別強調,經過前兩屆大賽,選手們這次能夠製作出真正傳統風格的作品,而不是所謂「改良」的作品。大賽不僅讓西方觀眾認識了中國文化,同時也是繼往開來之舉,讓未來的人們沐浴在古中華的風韻之中。

對於這一點,大賽主辦方新唐人電視台總裁李琮感觸最深,在頒獎典禮的致辭中他說:「我覺得穿著西裝站在這裡很不相稱,希望明年我能穿著一套漢服禮服為大賽頒獎。將漢服帶入西方主流社會,讓人們認識它、接受它、穿著它。」這不僅是李琮和評委們的意願,同樣是西方觀眾所翹首以待的。紐約市教育局官員Mimi Cortese-Ng女士滿懷期待地想像:「如果能在聚會等社交場合穿這樣的衣服,那可太迷人了!」

禮儀文化衣冠立國

李琮的話同樣點出了大賽主辦方更深一層的期待,他說:「中國古代以衣冠立國,我們希望恢復這樣的傳統。」早在兩千年前孔子就曾經感慨:沒有管仲的話恐怕我今天要「被髮左衽」了──對孔子而言,如果衣服的前襟向左掩(而非右衽),那就與夷狄無異了。而中國古代每次朝代更迭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改正朔、易服色」,曾經有很多人在易代之際為了保留傳統的漢服而逃進深山,甚至自盡以全節。

「衣冠」何以「立國」呢?衣冠代表的是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從廟堂到家居,人的一舉一動都融匯著禮儀的薰陶。這種禮儀與古人內在的道德心性互為表裡,從而讓每個人內心的正直善良匯聚成整個社會的健康祥和。衣冠代表著尊卑廉恥,代表著信仰與約束,代表著自律與自足──而這正是立國之基,興旺之本。正如孔子所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大唐風韻在舉手投足間

李琮的話並非「夢想」,而是在此次大賽的每一個細節中實踐著。在盛讚整個大賽高雅(elegant)、啟迪(inspiring)、迷人(fascinating)之餘,很多西方觀眾稱之為「優美地呈現出來」(beautifully presented)。這一評價最好的例證莫過於模特兒們輕盈典雅的展現方式,這與西方快節奏的模特兒步伐大異其趣,卻恰如其分地傳達了東方美的具體涵義。

新澤西舞台服裝設計師Emmanuel Guintl說他從沒見過「絲綢布料與模特兒優雅動作協調得這麼好」。大賽優秀獎獲得者陳穎對模特兒的呈現也非常滿意,「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模特兒,只要穿上了這些衣服就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格。」中國古人胸懷大志卻同時在細節處一絲不苟,服飾的款式和穿著方式恰恰起到了規範人的行為乃至心靈的作用。如何切實地傳播中華文化呢?華爾街著名地產經紀人Jack Lerner看完演出後笑著說:「像新唐人這樣組織更多這樣的活動,製作更多這樣的衣服,就會影響西方社會了。」

大賽官方簡介中呼籲:「我們希望能與您——漢服設計師們一同尋回源遠流長的漢服飾禮儀文化,促進具正統理念的優秀漢服飾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弘揚純善純美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在現今的世界舞台上再現漢服的輝煌。」大唐風韻今何在?就在襟懷灑落的舉手投足間。◇


金獎得主林穎媚與作品《天國之約》。
 

銀獎得主高透應的作品《相見歡》。

 


銅獎得主詹雅琪的作品《豐華》。

 


龔碧瓊的作品《盛世霓裳》獲得特別服飾配套獎。

 


唐林麗美、丁守春的作品《圓明》獲得特別工藝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