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業的天羅地網
「民以食為天」,人吃什麼,直接決定著血肉之軀的生存,但是身處現代食品工業編織的天羅地網中,人們有意無意、有害無害地加入了很多化學添加物,從而讓我們的食物變性,造成身體的病變。
今天的食物不同於古代,最大的差別在於現代食品工業的產生。從食物的生長階段、加工階段,再到包裝階段,都有意無意、有害無害地加入了很多以前沒有的東西,從而讓我們的食物變性。
看過《食品公司》紀錄片的人一定會驚訝於現代食品工業的高效。在摻雜了激素的混合飼料餵養下,肉雞在短短幾十天內就走完了從雞蛋到餐桌食品的魔幻一生。從屠宰到成品的一系列生產流水線上,工廠在各個環節添加著各種工業級或食品級的化學物質,快速生產著各類可食性的雞肉商品。不過這種快速雞肉的味道,比那種自由放養的土雞差遠了,只不過調味品掩蓋了這個真相。
在田野上,化肥、除蟲劑、除草劑已經廣泛使用,植物生產促進劑也開始大量出現,各類反季節蔬菜水果的上市,各種速生禽畜水產,都大大加快了食品工業資本循環的速度,特別是轉基因食品的出現,更是給食品生產業帶來了「革命」。不過基因革命的結果是好是壞,眾說紛紜,爭持不下。
在美國的牛奶生產中,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基於申請者的實驗結果,認可由孟山都公司創造的重組牛生長激素(rBGH)的安全性,批准了它在美國牛奶場的使用。rBGH是一種基於基因工程的人工合成激素,給奶牛注射後可以增加牛奶產量10至15%。
相比世界各地,歐洲對食品質量要求最高。在歐洲,激素被禁止使用在奶牛身上,因為奶牛服用激素後,其牛奶裡會殘留激素,人服用後會破壞人體的激素平衡,從而造成發育障礙,影響生殖功能,甚至是導致乳房、前列腺和結腸癌的罪魁禍首。也有研究質疑激素食品的泛濫,是導致人類精子質量嚴重衰退的重要原因,使人類正朝著不男不女的中性方向發展。
添加劑:變腐朽為新鮮的魔術師?
按照中國《食品安全法》的定義: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可以說沒有添加劑,就沒有現代化的食品工業。據專家介紹,一個普通中國人每天吃進五、六十種食品添加劑,這不是誇張的說法,而是基本數量。
目前大陸食品生產的行業標準《GB2760-2007》涵蓋的食品添加劑分為22類,共2,200餘種,其中直接使用的添加劑有290種,香料1,800多種,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100多種。人們驚訝地發現,用一些白色化學品粉末,就能做出一碗鮮美的「排骨湯」,用一些色彩鮮豔的化學溶液,就能「創造」出一杯可口的「果汁」,用點添加劑就能把液體植物油變成半固體的奶精,現代食品工業如同魔術師一樣,能把腐朽敗壞的東西變成香甜誘人的美味,不過這一切只能欺騙我們的眼睛和舌頭,並不能欺騙我們的身體。
比如在飲料中加入葡萄糖和果糖作為甜味劑,製成一瓶500毫升的飲料,即使加入了25克葡萄糖,20克果糖(相當於病人輸液所用的葡萄糖濃度的二十倍),其熱量已經是200千卡(相當於半袋薯片所含的熱量),但人喝了之後卻覺得跟沒喝一樣,不會覺得飽,不過人體熱量攝取顯然已經過量了,這種錯覺就是現代人肥胖的主要原因。研究發現,一個孩子每天喝一罐碳酸飲料,體重超重的可能性就會增加60%,更別提那些油膩好吃的快餐食品了。
食品工業把異物帶入人體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的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日許量ADI值(Acceptable Daily
Intake),即依據人體體重,終身攝入一種食品添加劑而無顯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許攝入量的估計值。如食品中常見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劑糖清鈉的ADI為5mg/kg,甜蜜素為11mg/kg,常見防腐劑的苯甲酸鈉的ADI為5mg/kg,山梨酸鉀為25mg/kg。這些數字給的範圍都相當大。
ADI是科學家根據無毒性量除以某個安全係數後的猜測值,由於一般的毒性試驗都是拿動物作為測試對象,最後再類推到人類身上,而且主要觀察的時間也只是幾年而不是終身,並且只對單一某個添加劑進行的。在沒有其他數據支持的情況下,ADI已經成為人們判斷食品添加劑安全性的首要依據,不過這種數據只能起到參考作用,與實際情況相差很遠,其不合理性已日漸突出。
比如人們食用快餐食品,正規的快餐食品都是符合質量標準的,哪怕終身服用,按理說對人體都應該無害。那為什麼現今有如此巨大數量的人群罹患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呢?這與食物有著重要聯繫。連添加劑專家都承認,「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劑雖然不會影響健康,但它們中的絕大部分都不是人體必需的物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應該多用。」不過在現實中,為了在競爭中提高產品的色香味,很多企業還是不斷在添加劑上花功夫,人們吃到肚裡的化學品也越來越多。
簡單地說,添加劑最大的危害就在於它是外來的異化物質。在古代正常的食物鏈中,無論人吃什麼,都是大自然天然存在的物質,隨著消化、吸收、排泄,能夠進入大自然的循環體系中,而添加劑就好比塑膠袋,一旦人為地產生出來,大自然就無力分解,分解一個塑膠袋需要上百年的時間。添加劑也一樣,雖然量不大,一旦進入人體,就無法被人體吸收轉化,就會堆積在體內,從而帶來各種病變。
添加劑對人體最大的危害,在於它是外來的異化物質。(Getty Images)
大眾成為食品政治的犧牲品
既然添加劑有害健康,為什麼人類還要使用呢?一方面是普通大眾貪圖口味、貪圖價格便宜,很多顧客即使知道有機食品更健康,但為了省錢,為了口感,還是會買好吃廉價的垃圾食品。另一方面,食品廠家見有利可圖,就會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渠道動員人們去消費,甚至不惜收買政府。
內斯特爾在《食品政治》(Food Politics)中指出,在食品生產步入大工業生產的壟斷時代,超級食品公司成為左右公共政策的利益集團。「權力 +
知識」在食品工業上基於相互利益,建立起牢固的聯盟,普通公眾往往被排除在食品政治市場之外,因為缺乏透明有效的公共治理,急功近利的科技手段濫用、有損公眾健康的政策就成為難以糾正的現象。
比如,美國食品公司唆使政府通過阻撓公眾質疑垃圾食品的「素食者誹謗法案」,中國的食鹽碘含量標準因鹽業公司反對十年難產,奶業協會閉門造車,制定出倒退的、世界上最低的奶業標準。由此可見,食品安全問題絕非純粹的食品科學的工程技術活動,而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政治經濟學問題。
面對現代食品工業咄咄逼人的態勢,是實用主義接受、犬儒主義悲觀,還是行動主義反抗?如今慢食「Slow
Food」運動、素食主義、反人造脂肪運動、食物地方化運動、母乳餵養倡導行動、動物福利保護等,民間反抗聲音層出不窮,綠色有機食品產業也應運而生,為人類回歸自然,邁出了第一步。
中國食品的特殊危機
如果說食品安全是個全球性問題,那「中國特色」的食品安全問題就更加引人注目。與世界不同的是,據調查,中國大陸每年實際發生的食物中毒案例在兩百萬人次以上,其中絕大部分是吃了不潔食物由有害微生物引起,其他的則多是由違法使用非食用化工原料所引起。如2005年蘇丹紅事件、2006年瘦肉精事件、2008年三聚氰氨事件等,在造成了消費者的嚴重恐慌。另外就是人為的投毒事件,如2008年日本毒餃子事件等。
2006年9月20日,深圳富士康公司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工人們被送到醫院治療。(Getty
Images)
目前中國有五十萬家食品生產企業,十人以下的企業占了80%。大陸食品行業內部流行一句話:食品行業是良心行業,怎麼做全憑良心。因為政府的監控力度非常薄弱,食品檢測形同虛設。食物組成那麼複雜,添加點其他成分可能也查不出來。一般企業違規使用添加劑的目的,是為了掩蓋食品工藝、原材料的缺陷,並降低生產成本,只要用錢打通食品監管部門,能給地方GDP帶來正值,百姓如何受害就不是當官的所關心的事了。
目前大陸的食品消費現狀是,權貴階層吃特供食品、有機食品;中產階級大包小袋地為孩童購買進口奶粉;社會底層則構成了垃圾食品消費的主力軍。紙餡的包子、地溝油的火鍋、洗衣粉的油條、漂白了的發霉大米、富含農藥的蔬菜,一切都與毒有關。
最近德國發生了一件事讓中國人震撼很大。德國乒乓球新星奧恰洛夫(Dimitrij Ovtcharov)從中國參加比賽回來的第二天,就被查出尿樣中含有違禁成分克倫特羅(瘦肉精的一種),可能被禁賽至少兩年。奧恰洛夫本人連聲喊冤,稱自己從未服用過興奮劑,檢測結果可能與在蘇州的五天大量吃肉有關。後來由於在其頭髮裡沒有發現興奮劑,德國兵乓球協會即刻撤銷了對他停賽的決定。
著名反興奮劑專家沃納.弗蘭克(Werner Franke)也認為,是因為吃肉導致了尿液不合格。弗蘭克表示:「中國是世界上吃的東西最髒的國家,中國沒有有效的食品控制,此前也發現過肉類含有克倫特羅的案例。」大陸網友在驚呼「老外太嬌嫩」的同時,也擔心著自己,因為只是我們沒去做嚴格的尿液檢測罷了,一查不知該有多少「吃毒」者了。
中共高層吃的和百姓不一樣
不過這些並不是大陸特權階層擔心的問題,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特別供應食品」的管道。從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中共高層吃的就從不跟老百姓一樣,「領導特供體制」已經運行了六十一年,難怪中共高層很多人都活到八、九十歲了還想大撈一把。
2008年當三聚氰胺鬧得人心惶惶時,《大紀元》等海外媒體就已經披露了一則消息說,國務院中央機關食品特供中心主任祝詠蘭8月18日在山東濟南「中央特供產品授牌儀式」上講話。她指出,特供中心不但為國家九十四個部委的退休老幹部「甄選、評估、並生產」特供指定專用產品,也「依託國務院後勤基地、中央警衛局農場、武警邊防後勤基地和遍布全國十三個省市、直轄市、自治區的生產基地,為國家機關的官員特供有機食品中心甄選。『中央國家機關特供』產品條件非常嚴格,要求重點在其『安全性』和『營養性』。」她強調,中心嚴格要求特供食品「不使用化肥、農藥、生長激素、無汙染,不使用化學添加劑、防腐劑,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
祝詠蘭8月18日在山東濟南「中央特 供產品授牌儀式」上講話。(網絡圖片)
目前這個講話的原文被大陸刪除了,不過在不少論壇裡還能找到人們憤怒的跟貼。前不久,新唐人電視台專門報導了這無數特供中心的一個:北京東華門34號特供處。畫面上該處門庭若市,生意興隆,門前停滿各種掛有特別通行證的車輛,正忙著裝載各種商品。據知情的張先生透露:「它對外是不營業的,它是專門供首長的,保證安全,再一個是便宜。他們還定點送。」
專家評論說,特供制度實際上是目前中國泛濫的特權體制的一個縮影,由於高官利用特權享受著安全無虞的產品,老百姓的食品安全,自然就很難得到解決。在天然食品成為奢望的年代,有條件吃上安全的有機食品無疑屬於尊嚴、健康的象徵,然而也許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難道對於普羅大眾來說,保證食物安全這不是理所當然的權利嗎?
至於今天我們吃什麼,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每個人都因實際情況不同而做出不同的選擇。有人戲稱現代人是「開始拚命掙錢、省錢而損害了健康,後來又用這些錢想買回健康,徒勞往返。」無論如何生命是自己的,我們應該成為自己的主人,這點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