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節慶聚焦 │ 不忘傳統 在日福建僑民代代祭祖

?"
萬福寺山門。

每年秋高氣爽的十月,散居日本關西、中部、九州的福建僑民紛紛聚集京都府宇治市黃檗山的萬福寺,自己動手擺祭台、做供品、紮燈籠,展開為期三天的「普度勝會」祭祖活動。這個傳統自1941年開始,已經代代相傳了近70年。

文、攝影 ◎ 陳櫻華

每年秋季10月20日前後,在京都府宇治市黃檗山的萬福寺裡,都有現居日本的福建僑民舉行祭祖活動,叫作「普度勝會」。這個傳統自1941年開始,已經代代相傳了近70年。「普度勝會」對外並不進行積極的宣傳,所以除僑民外知道的人還真是不多。在日華僑相對集中的其他地區也沒聽說過這樣正規、歷史悠長的祭祖活動。萬福寺的「普度勝會」,堪稱在日華人堅守傳統、敬畏祖先的一個良好典範。


祭祀現場。

每年此時正是秋高氣爽,冷暖適宜。散居在日本關西、中部、九州的福建僑民紛至沓來,自己動手擺祭台、做供品、紮燈籠。一派和氣藹藹,邊幹活邊敘舊,其樂也融融。

以今年為例,10月15日是前夜祭,人員陸續到來,開個會簡單布置一下。16日和17日從早到晚,在正殿和幾個偏殿的各位菩薩金剛面前,以及福建列祖列宗的照片或牌位前擺出三餐的供品,下午兩點開始有身披彩色袈裟的兩隊大和尚念經,場面壯觀。


祭祖中體現的六道輪迴思想。

16日和17日的每一餐供品撤下後拿到廚房裡,洗去香灰後作成齋飯免費供應給香客。僑民都認為,落過香灰的齋飯是沾了神氣的,喫了以後能得到祖先的保佑。

晚上,在大雄寶殿裡有和尚為先祖超度誦經到深夜。殿外氣朗天清,殿裡香煙繚繞、梵聲起伏。常有僑民晚上來聽經,也不乏邊聽邊打瞌睡的。

18日早起照常祭祀,中午祭祀結束就開齋了。到時喫了兩三天素食的香客,能飽餐一頓有魚蝦有鮑翅、用料奢華而美味的中華料理。至此為時三天的祭祖就結束了。


祭饗祖先的素食供品。

隱元東渡開黃檗山

福建的僑民跟黃檗山、跟萬福寺有著怎樣的關聯?為什麼選在這裡祭祖?話要從300多年前的明朝說開去。

在日本流傳的禪宗三流派之一的黃檗宗,其起源地就是京都府宇治市的黃檗山,山下的萬福寺是1661年由中國明朝僧人隱元隆琦禪師仿照福清的「黃檗山萬福寺」建立的。1979年起,日本佛教界人士多次組團到福清萬福寺謁祖拜塔。

萬福寺的伽藍建築、文化都是承傳中國明朝樣式。隱元禪師把美術、建築、印刷、煎茶、普茶料理、四季豆、西瓜、蓮根、孟宗竹、木魚等從中國帶到日本,影響了當時整個江戶時代的文化。直至今日,日本商場裡賣的四季豆還讀作「隱元豆(IN GEN MAME)」。

中國、韓國、日本的僧人們喫的素齊稱作「精進料理」。「普茶料理」是隱元禪師從中國福建帶到日本的素齋,是帶「黃檗宗」特色的一種「精進料理」,意思是「與普羅大眾一起飲茶」。傳統日本料理是每人面前各有一個小几,几上有一個大托盤,每人各吃各的。而「普茶料理」像中華料理一樣四人圍一桌分賓主落座,大盤盛上六菜二湯,四人一起分享。料理數目喜偶數,這亦可見中國文化的影響。料理中不僅不用魚肉,連蔥薑蒜等刺激材料也不能用。◇
 

您也許會喜歡